如何吃对益生菌,保持肠道健康!佰草通源乳糖益生菌
庄稼长得好不好,需要看土质,一个人身体好不好,肠道是关键。
肠道作为我们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我们与外部物质接触最多、面积最大的器官,它铺开大概约有半个到1个足球场那么大,同样面积大也就意味着受伤害的几率会更大。

为了不让肠道“出事儿”,人体给肠道配置了最强的免疫部队,把70%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NK细胞、T细胞等放在了这里,70%的免疫球蛋白也是在肠道内产生的。
这就使得肠道具备超强的自愈能力。
德国一个国家科研机构在2001年报告称:如果能治疗疾病的物质都称作药的话,肠道能产生7000多种药(细菌),人类65%以上的疾病靠这些就可以完全治愈。

目前我们餐桌饮食结构对肠道及肠道自行产生的“药”(细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过度地追求高脂肪、高碳水等廉价的快感,导致我们会摄入大量的胆固醇、饱和脂肪、重金属、其它有机污染物等,通过肠道吸收进入人体。
当肠道在集中进行消化和吸收时,会受到损伤,肠道中参与自愈的细菌被大量杀灭,自愈能力减弱的同时也会让身体其余组织器官遭到侵害。
从而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过敏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肠道菌群决定肠道健康
肠道能产生自愈能力的“药”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菌。
早在19世纪,俄罗斯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科夫就发现了人类长寿和体内细菌健康平衡之间的最直接联系,并证实了“死亡始于肠道”。

人类的肠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肠道中有超过100万亿的微生物群体,比人类细胞数量的10倍还要多。
这些微生物小部分在十二指肠聚集,大部分聚集在末端的结肠,称为肠道菌群,它们不仅能起到消化食物的作用,还能调节免疫、产生代谢物等等。

肠道菌群主要分为共生菌群、条件致病菌群和致病菌群三大类。
共生菌群,也叫益生菌,是我们肠道菌群中的名门正派,占肠道菌群的99%以上,可以保护肠道,提高免疫力,调节人体代谢。
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共生菌群就好比少林、武当等各大门派,游走在肠道中,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维护着肠道系统的稳定。

条件致病菌群属于“表面中立派”,他们数量不多,主要有肠球菌、肠杆菌等。
这种菌群不稳定,有点欺软怕硬,当肠道中共生菌群比较强大稳定时,它们就安分守己的,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可一旦有益菌群受到破坏,条件致病菌群就开始兴风作浪起来,这里煽下风,那里点下火,各种肠道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

致病菌群(有害菌),也就是肠道菌群中的邪魔歪道,例如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等,都是“赫赫有名”的肠道大反派。
它们本身不属于肠道中,一旦跟随一些变质的、沾染病菌的食物一起被食入腹中,就会引发腹泻、食物中毒等疾病,严重的还会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
益生菌平衡肠道菌群,解决慢性疾病
德国人喜欢酸黄瓜、杂粮硬面包、纯粮啤酒;日本人酷爱纳豆;韩国人离不开泡菜,内地老人喜欢豆腐乳……
这些无一例外灌输了益生菌的文化。
连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也表明,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摄入一些有益菌,增强肠道中共生菌群的丰度及活度,协助人体提升新陈代谢和免疫力。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益生菌在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三高疾病、精神学疾病等预防、治疗、修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1
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菌群失调会引发肠道炎症,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过度累积。
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菌群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运行。
02
增强人体免疫力
益生菌一方面可以定植肠道,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免疫系统,通过增强B、T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发挥特异性免疫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03
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益生菌可以产生一些抑制肿瘤生长的代谢产物,如多糖、细菌素及乳酸等,通过抑制致癌物质酶的产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以及降低肠道内的PH值,刺激肠道蠕动,使肠道内的致病菌毒素和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致癌性。
04
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杰罗瑞教授团队发现,根据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差异,拟杆菌肠2型的人群更容易心情低落,生活质量较差,而粪球菌和小杆菌群少的人,更容易成为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胃肠病、过敏等并发症,以及慢性炎症状态,大量临床试验证明,益生菌可以治疗胃肠病、过敏,且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能够纠正免疫失衡。
05
降低胆固醇
益生菌可以将小肠内水解后的胆盐能与食品中胆固醇发生共沉淀作用,减少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由粪便排出体外。

美国华盛顿大学J.Gordon教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科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抑制脂肪生长。
06
调控胰岛素,降低糖尿病风险
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从而实现更好的2型糖尿病控制,同时增强肠道完整性、降低内质网应激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

微生物群对葡萄糖稳态的影响
实验分析,重点是研究补充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共纳入了15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902名患者。结果表明,益生菌可降低基线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p = 0.02)、FBG(p=0.003)和胰岛素抵抗(p < 0.00001)。
07
缓解焦虑或产后抑郁
一项从2012到2014年的研究,对380名健康妇女的产后抑郁和焦虑症状进行了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组补充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HN001,从怀孕初期到分娩后6个月,根据临床试验结果,益生菌治疗组妈妈们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饮食结构决定益生菌基数
现代饮食结构下,大量动物性食物(如各种肉类)、饱和脂肪(如猪油、黄油、奶酪、棕榈油、氢化植物油等)促进了肠道中致病菌的繁殖。
一旦肠道里的致病菌群大量繁殖,就会分泌有害物质(尤其是硫化氢气体),从而诱发和促进炎症,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免疫系统处于非常活跃的攻击状态,会不断攻击自身组织从而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遏制致病菌的生长,最佳的办法就是减少肉类和油脂食物的摄入,同时大量培养益生菌。
而益生菌喜欢的食物是植物性食物(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也就是说低脂纯素高纤维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
当肠道有大量益生菌的时候,益生菌酵解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时会产生丁酸盐,丁酸盐会让处于激化状态的免疫系统逐渐平息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豆类等食物中同时也富含大量植酸,植酸会损害饮食中铁、锌、钙、镁和锰的吸收,导致人体矿物质缺乏。
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外服益生菌剂的方式直接补充身体缺乏的有益菌,同时益生菌还可以分解谷类与豆类中的植酸,使其中的钙、铁、锌、铬等元素利用度大幅度上升。
如何吃对益生菌?
大家都知道我们胃部里存在胃酸和胆汁,PH值可以达到1以上。
益生菌作为一种活性生物,极大部分会随食物及水进入胃内被强酸杀死。
益生菌想要成功定植肠道,除了需要超200亿活性益生菌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层层筛选。

益生菌的筛选和认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首先益生菌需要满足指标对其进行筛选分离,接下来在各种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等来判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终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核批准和认证的益生菌才是适合人体食用的。

图|具备审批认证的编号菌株
以下六种益生菌就是具有明星菌种编号的特性益生菌。
01
乳双歧杆菌HN019
可以分解并释放有害菌和毒素排出体外,改善便秘症状;降低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改善儿童的过敏体质、降低患湿疹的风险、增强个体吞噬细胞介导的杀菌能力、提高自然免疫力。
02
鼠李糖乳杆菌HN001:
调节过敏反应免疫系统;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和治疗腹泻;保护肠道屏障,维护消化道健康。
03
乳双歧杆菌Bi-07:
高度耐胃酸和胆汁盐,有效缓解宝宝的腹泻影响程度;缓解婴幼儿异位性皮炎(湿疹)症状;调节菌群紊乱,改善肠道微生态。
04
嗜酸乳杆菌NCFM
首个经过全基因组测序的嗜酸乳杆菌菌株,迄今发表的300 多篇文献可强力支持该菌株能够帮助维持肠道健康,提高有益菌水平。
05
乳双歧杆菌B420
可以抑制脂肪吸收,帮助身体减少吸收食物中的热量,防止腰臀部的脂肪过度堆积,同时也能控制血糖的平衡。帮助调理肠道菌群的平衡,同时控制卡路里摄入,促进肠胃蠕动,加速排便。
06
含嗜酸乳杆菌La-14:
可为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子健康保驾护航,抑制不良微生物繁殖,促进生殖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