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聚焦视力】近视防控“神器”之哺光仪!深入剖析近视不可逆论(三)

2022-01-21 20:06 作者:简而言医  | 我要投稿

视频版

【聚焦视力】第一期视频我们讲到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再经视神经传至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有人认为感光细胞中有对红光最敏感的细胞

哺光仪等发射红光的仪器可以增加其敏感性


那么,这个观点可靠吗?

哺光仪近视防控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


视网膜中央有一黄斑区

分布有大量视锥感光细胞

人类之所以能感知色彩和识别细节

主要归功于三类视锥细胞

它们分别对长、中、短波长的光响应最大

响应的峰值波长因人而异

大约在564nm、534nm和420nm附近

分别接近黄绿色、绿色和蓝紫色

如果缺失某类视锥细胞会导致色盲


视网膜周边区域则以视杆感光细胞为主

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

无法辨识物体的颜色和细节

主要在夜间和暗环境下起作用

视杆细胞的峰值响应是510nm左右的绿光


因此,不存在对红色最为敏感的感光细胞

不过,感光细胞能量需求大

线粒体密度高

而长波长的红光可增强线粒体活性

有利于维持感光细胞的能量需求

提高细胞新陈代谢水平


同时红光还可以改善血液微循环

增加脉络膜血管层的厚度

表现为光学眼轴的略微缩短

因此,哺光仪合理使用

近视防控是有一定效果的


不过,传统上红光治疗仪多用于弱视

尤其是远视性弱视

因为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

长波长的红光折射率低

焦点容易落在视网膜后

长时间持续的红光照射可能容易诱导近视

有研究也显示

长波长光饲养的雏鸡、豚鼠更易形成近视

不过,单色光如何诱导近视还有不少争议


哺光仪一般是单次三分钟左右的短时照射

诱导近视的可能性较小

哺光仪是否存在潜在的眼底病变等风险

目前还没有定论

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医学专家认可


最后,走到户外,沐浴阳光

是目前公认最经济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

红、橙、黄、绿、蓝、紫,全光谱光照

可以有效刺激各类视锥细胞的感光功能

同时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以抑制眼球增长

紫外线UVB还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建议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当然,烈日之下也要做好适当的防晒工作


视觉训练以及视力是否可逆的争论

我们会在下期视频继续讲解

【聚焦视力】近视防控“神器”之哺光仪!深入剖析近视不可逆论(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