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么多爆款韩影背后都有她(3)
Q.听《南极的眼泪》的音乐的话,有极简音乐。像菲利普·格拉斯一样。那么使用这种简约声音的理由是什么?
我喜欢极简音乐。大学时期学习了无调性音乐,即逃脱调性这个中心而制作音阶的音乐史的流向。这是从浪漫派之后,摆脱组成,尝试新事物的活动中出现的作曲方法。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古典时代的三和音,开始制作与过去古典音乐不同形态的音乐,这可以说是极简主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当今时代新的音乐潮流,也是我去美国学习的。经历了新世界。因为喜欢新的音乐风格,所以《老男孩》也以这种方式进行了创作。幸好朴赞郁导演也爽快地表示喜欢,可以说这为电影创造了新的协同效应。
但是之后在其他电影中,没有看到比一般的声调音乐更能消化发芽的极简音乐的视频或电影。但是《眼泪系列》特别是《北极的眼泪》和《南极的眼泪》等作品中出现的影像,有很多都是成群结队的动物。驯鹿群、企鹅群等众多类似的动物成群结队,在我看来,好像有种极简的感觉。所以音乐也制作得非常简朴。

Q.去年年末播出的纪录片《昆虫那伟大的本能》脱离了“地球系列”,有点微观的感觉,您是以怎样的感觉去制作的呢?
我因为害怕虫子,所以很担心能否做好音乐,结果PD说不是“虫子”,而是“昆虫”,因此拜托我带着(笑容)爱进行创作。但是看完拍摄脚本后发现非常有趣。将昆虫的生存方式描绘成战争电影一样,非常悲壮。对我来说,昆虫的世界就像是未知的世界。
因此,音乐也尝试了不同于以往乐器声的别样声音。从昆虫的细微的翅膀动作和动作中获得灵感,音乐也制作得既有节奏感又有电子感。就像《亚马逊的眼泪》一样,进行了新的尝试。
Q.应该和之前制作的纪录片的感觉有很大的不同吧。
在音乐方面是有很大的不同。用完全的电子音乐来构成整体乐谱是第一次尝试,但是很有意思。我对这种新的尝试很感兴趣。从这一点看,电视纪录片似乎比商业电影更容易。与商业电影相比,电视纪录片只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音乐作曲,就能顺利OK,因此可以愉快地制作。(笑)

Q.重新回到故事片。《两个心脏》改编自网络漫画,原作者郑严植亲自担任导演。想知道您是怎么制作的。
非我莫属……(笑)导演说,从剧本制作时起,就已经将同样是女人的我考虑到了——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表现悲情女主人公设定的音乐导演。而且大家都很喜欢我的音乐,所以一起愉快地工作来着。
Q.是导演选出来的吗?
嗯。像我的话,剧本比较多,所以知道在很多篇中要认真选一个,但实际并不是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出于缘分。虽然偶尔会因为时间原因或个人原因不得已地拒绝,但主要还是被当作是因为宿命。(笑)
Q.这部作品是网络漫画。画面是已经存在了的嘛。据说导演在制作剧本、制作故事脚本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就是网络漫画。因为制作的时候已经有了形象,所以应该会很方便。
也不是那样。因为根据设定上的角色,由不同的演员饰演的话,感觉会有所不同。虽然电影是从剧本和画开始的,但特定的人(演员)穿上了电影中特定角色的衣服,就像是重新诞生了。
所以感觉和看剧本时完全不同。有人说会看着剧本创作主题音乐,但我就不行。
Q.先看视频……
看视频再开始作曲。像《孤胆特工》这样的情况,虽然剧本上设定的是在我们周围常见的大叔,但是元彬这个演员饰演了这个角色,所以成为了完全不同的大叔。因此,音乐也需要相应地改变氛围,所以我会先看视频,然后通过演员的演技或形象等来制作音乐。随着被拍到的画面,音乐也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里。
Q.制作时间应该很紧吧。
总是觉得(时间)很紧张。特别是当我需要的信息不在编辑脚本里时,努力把音乐翻出来时,消耗了很多。在视频中通过内容和演技充分传达信息时,会得到灵感,工作就进行得很快。
Q.在网络漫画中,导演甚至亲自加入了原声带。对此是否产生了影响?
估计在音乐方面有很多要求,所以应该会很累吧。很担心(笑)。但是从以前漫画的世界重新诞生到电影这个活着的世界。故事是变得更加立体的过程,所以努力尝试进行了新的电影方面的接触。
Q.完全没有受到导演的影响吗?
导演让我作为参考来听,并播放了导演自己创作的音乐,而乐谱音乐则完全交给了我,所以才能顺利地进行音乐制作。
Q.《两个心脏》是赌上自己进行报仇的故事。从感情上和视觉上,都有非常强烈和不方便的部分,与前作相比,这是唯独能听到很多令人毛骨悚然或阴森声音的影片。是因为精神病患者温朱莞的角色才这样进行的吗?
也因为人物是精神病患者,而且拍摄时也添加了很多效果因素。可以说,到前、中半部分为止,几乎不能称之为是音乐,比起情绪,只使用了效果性音乐。但从中后半开始,比起台词,更需要音乐引领剧情的发展。
这部电影是关于精神患者的故事,在我制作的前作中有很多相似的电影。(笑)有很多黑暗、扭曲或不安的人们的故事。但是《两个心脏》是改编自网络漫画的“精神病患者”故事,人物却出人意料地并不现实。这样看来,没有那么痛苦。
《老男孩》中是更现实的人物,所以工作的时候更痛苦。对于《老男孩》,在情感上去理解人物并跟着音乐表现相比,《两个心脏》与其说是在模仿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如说是在跟着电影的内容制作音乐,所以把重点放在了这方面。

Q.这样看来,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有很多严肃、黑暗的电影。几乎没有喜剧。
可不是嘛。(笑)偶然间发现,有很多流血的电影或19禁的电影。因此,我们家小侄子们几乎没有可以观看的电影。《孤胆特工》在有线电视台播出后,虽然小朋友们也能看到,但从整体上看,几乎没有一部可以全家人一起观看的电影。《眼泪系列》纪录片倒是所有人都可以观看的影片。
Q.选择电影的基准不是因为喜欢那种电影吧?
受委托的电影主要是黑暗的电影,但我个人非常喜欢看喜剧电影。制作喜剧电影时内容很有趣,所以能够笑着愉快地制作,相反制作音乐时能通过音乐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从中感受到魅力。虽然我不是特别喜欢惊悚类型的电影,但因为是从初期开始就被留下刻板印象的电影——《老男孩》,所以好像接到了很多类似类型电影的委托。
Q.爵士歌手李素贞唱了结尾的主题曲。独特又梦幻,您选择他有什么理由吗?
导演刚开始说李素贞的专辑中有首叫做《Chopin And The Girl》的歌。本人表示非常喜欢李素贞的歌曲,在偶然的机会下,我和李素贞成为了老朋友。以前,我回到韩国后第一次开始制作电影音乐的时候,李素贞也是M&F公司的所属歌手,正在制作专辑。当时认识了并成为了认识10多年的熟人,但是不管是缘分还是偶然,《两个心脏》终于可以一起合作了。结果导演也非常喜欢,我们所有人都能愉快地工作。
Q.《两个心脏》上映过了有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售原声带。与《热血青春》不同,不仅有音源,CD也发售了,(在几乎不发售唱片的现实情况下)想了解关于当时晚些才发行的情况。
众所周知,从最近几年前开始,电影的原声带就呈现出只发行数字音源,不发行唱片的趋势。这是考虑到了唱片市场需求的不充分。其实我也苦恼了很久。我比较喜欢能实物收藏,确认制作音乐的人们的匠人精神和劳苦的唱片。
但是在投资发行公司发行电影OST的环境下,随着数字音源时代的整体趋势,只在网上发行音乐人的唱片,不得不考虑是不是辜负了喜欢收集这些音乐,真正的电影音乐爱好者们的期待。当时接到一位爱好者关于《两个心脏》专辑发售问题的咨询后,坚定了犹豫不决的心情,开始发售加倍投入制作的CD。即使不是“大众”,只要有“爱好者们”,相信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会促进电影音乐的发展。
Q.作为国内代表性的女性音乐家活动,应该与局限和偏见等有很多冲突吧。
主要是因为男性较多,所以我也变得更加男性化了(笑)。与男人相比,女人似乎在推进力和网络方面比较薄弱。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努力喝酒,努力与人们拉近距离,但事实上,不仅是女性音乐家,作为艺术家,很难思考去怎样生活。碰撞后发现,在韩国,对艺术家的定义大概是不同的人种。(笑)
以在堤川电影节上见面为契机,认识了一对帮助《老男孩》在德国上映的艺术家夫妇。吉他演奏家Manuel Goettsching和纪录片导演Ilona Ziok,两位都比我大10~20岁。我和他们结下了友谊,还去了德国,一起进行了些项目,近距离观察后发现,艺术家就应该(像他们)这样生活下去。
Q.在堤川音乐电影节上参与音乐研究院的课程,与多位导演一起讲授影像音乐专家课程,那都进行了怎样的课程呢?
目前,韩国似乎是世界上对电影和实用音乐进行最多教育的国家。我在2000年来到韩国时,还没有几家开设电影教育的。现有的传统电影学校,即东国大学、中央大学、汉阳大学,新成立了影像院,类似于韩国电影学院的程度。但是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开设了影像系和电影系,而且还有很多实用音乐系。
但是与这样的专业课程不同,堤川电影节研究院是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以夏令营的形式亲自制作短篇电影音乐的活动。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学习电影音乐家在做的事情,或者了解自己是否能走这条路。另外,与在现场活动的老电影音乐家形成人际关系,认识同事,为了做好这个工作,也了解自己现在处于怎样的水平。
虽然我现在在秋季艺术大学讲课,但如果遇到想从事电影音乐的朋友,就会推荐他去研究院。
大部分听课的都是女生,和我差不多都是专攻古典音乐,想接近实用性的朋友们也有很多申请的。
Q.对于那些学生来说,导演您应该是他们的榜样吧。
因为70~80%都是女性(笑)。我的话,主要是在堤川研究院选拔了一起工作的工作人员。偶尔会有用电子邮件向我询问“想做电影音乐,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始”的,我都会劝他们去参加堤川研究院。不光是我,现任的音乐导演们也都会在研究院上认识并积累人脉,这是长处。现在一起工作的朋友们、同事们在音乐导演的工作室工作的朋友们中,有很多都是研究院出身。可以说是在通过堤川研究院发掘电影音乐人才。
Q.通过电影音乐能将作曲家的个性展示到什么程度呢?有局限,也有壁垒。音乐家和技术人员之间可能也会有冲突的吧。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笑)。我认为自己理想的工作应该是创作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作品。所谓技术,应该是穿好与电影相符的衣服来表现吧。寻找彼此想要表达的东西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是最重要的。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和自己产生共鸣,如果去制作这样的故事,应该会制作得最欢快。

Q.最喜欢的电影音乐家和作品是什么?
喜欢听《黄昏三镖客》《最后的莫希干人》等电影的原声带。其中在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黄昏三镖客》结尾部分有个三名枪手令人窒息的“看眼色”的场面(笑)。在作为授课素材展示的同时,甚至让人怀疑如果那里没有音乐该怎么办,以音乐为基础编辑影像制作出了音乐录像带。这是我想拍的场面。
这个OST像是包含了当时埃尼奥•莫里康内的才华。利用马蹄声、手枪声、口哨声等创造了新的声音。查找文件时发现是因为当时的音乐制作费不足。本来想编写管弦乐,但是因为没有制作费,所以想出了这个主意。但是反而制作出了既有才华又令人无法忘记的独特声音。如果说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另一首珠玉般的OST《任务》稍微跟上了美国商业电影音乐的潮流,那么《黄昏三镖客》则更加洋溢了作曲家的个性。
我以前在《天使和魔鬼》上映当时,根据朝鲜日报的安排,曾和汉斯•季默进行过电话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有人提到了埃尼奥•莫里康内,汉斯•季默说莫里科内的音乐里有巴赫。这么看来,醉心于宗教音乐而开始制作音乐的我是不是也喜欢莫里康内的那些要素呢?
Q.如果说在韩国电影音乐领域有想要挑战的地方,那么想要改变的局限点和系统制约的部分是什么呢?
有遗憾的部分。韩国电影产业确实在不断壮大。尽管如此,参与电影制作的各种领域的专业人士似乎并没有得到认可。助理导演并不是因为有专门的助理导演这个职位才选择去做的,而是为了成为总导演。以前拍摄《密爱》时,电影照明组里请来了波兰人。
其中来了一位专门开相机移动车的长者(50多岁的样子),据说他能像机器一样准确地移动。有一位是主手,其余的都不是助手,而是从事多种专业领域特定工作的人。今后要想在韩国电影界取得更大的发展并扎根,应该了解参与电影制作的各种角色,并对此给予专业认可。
例如在音乐方面,像《诺丁山》一样选曲较多的电影,可以说音乐起到监管的作用很大。但是约翰•威廉姆斯做音乐的电影中,很多时候音乐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这不是选曲,而是以作曲为主的电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专业的管弦乐编曲者。最近韩国电影音乐也像好莱坞一样,有很多古典乐器。约翰•威廉姆斯等好莱坞电影音乐作曲家们都有专门的管弦乐队指挥。
在缺少时间和费用的韩国电影音乐制作环境下,这可以说是令人遗憾的部分。此外,还需要专业的音乐编辑来负责主题音乐应如何进入、应如何变奏或加入什么样的音乐,以及加入参考音乐等。另外,在进行音乐录音时,还需要邀请演奏家及著名音乐家进行录音的协调员。等等等等,电影音乐制作可能有很多领域,包括我在内的同事们,可以说主要都是音乐导演。当然韩国与好莱坞电影产业的规模还不能相提并论,没有理由必须和他们一样进行工作。但是,要想使电影产业扎根,我认为应该承认并培养各领域的专业人士。

Q.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一提到电影音乐家就会想到约翰•威廉姆斯、汉斯•季默等人,但关于这些领域的细节我不是很清楚。很多人可能对管弦乐队也感到陌生。
管弦乐队是编曲制作管弦乐的人。关注电影片尾时,在汉斯•季默参与创作音乐的电影中,光是管弦乐队也有从5人上升到7人的情况。在用古典乐器制作雄壮的电影音乐时,需要专门从事古典音乐的人来进行编曲。对于乐器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声音也都不一样,有作曲的人、编曲的人、编程的人等等。
举例来说,在电影中作为插曲使用现有歌曲时,与负责音乐出版社取得联系并得到批准,只负责音乐著作权的人其实另有其人。另外,还有专门制作Temp Track(通过查看选曲的音乐)的人。这是指适合特定场面的音乐。可以说和电视台音乐总监的角色差不多,就是把影像中需要的适当的音乐从音乐库中挑选出来并放入影像中。
另外,如果说有遗憾的部分,那就是电影界和大众音乐界的联系不够紧密。以其他音乐导演的情况来看,大概都是通过交情和流行歌手一起制作OST,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制作费的制约,还是认识上的问题,这很难联系上。其他等等……在我看来,在韩国电影制作部分中,对音乐领域的知识(除了关心)是最不足的。
对于如何进行音乐的作曲或编曲,通过乐谱制作来演奏,乐器声音是否不同,演奏者的录音和混音有什么差异等,音乐被植入影像的过程,是不是相对都不太清楚呢?因为只用完成的成果说话的情况很多。总之,今后在制作者的关心下,还是很期待电影音乐领域的发展。
Q.最后一个问题。现在有正在准备的下一部作品吗?还有接下来的计划是怎样的呢?
(访问当时)正在拍摄由法国女作家的原创小说《Woman of Straw》改编成的电影——《隐秘的诱惑》。这是1964年好莱坞制作过的电影的翻拍作品。这部电影由林秀晶、柳演锡、李璟荣等人主演,讲述了在豪华游轮上发生的以金钱为担保的爱情关系。
翻译 / 柠檬 排版 / 优琪
你们的 “点赞”、“在看” 、“评论”、“分享”
就是小画(mai)前(zhou)进(bian)的动力^^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拥有者所有
*禁止二改二传截取部分,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请勿摘抄复制
画外音VoiceOver
微博画外音voice_over_
微信号voice_over_
B站畫外音voice_over_
投稿p78i6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