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方哲学VS宗教10:尼采胜

2023-09-27 21:17 作者:片刻真理  | 我要投稿

弗里德里希·尼采,《善恶之彼岸》

       在犹太人的《旧约》中,在这本神之正义的书中,存在着一种有如此雄伟风格的人、事物和言谈,以至于古希腊和古印度的文献都无法与之比肩。人们以敬畏和惊恐站在人曾经所是之物的巨大残余面前,并将对古老的亚洲及其向外伸展的小欧洲半岛产生可悲的思想,而欧洲完全想在亚洲面前意味着“人类的进步”。当然:谁本身只是一个可怜的、温顺的家庭宠物,只知道家庭宠物之所需(就像我们今天的有教养的人,包括“有教养的”基督教的基督徒),谁在那些废墟中就无需感到惊奇,也完全无须感到忧伤——对《旧约》的趣味是“伟大”和“渺小”的试金石——也许他希望发现《新约》,这本仁慈之书更适合他的趣味(其中有许多真正的、温柔的、沉闷的祷告迷和可怜的灵魂)。把这《新约》,它在一切方面都有一种洛可可的趣味,与《旧约》胶合成一本书,作为《圣经》,作为“自在的书”:这也许是最大的冒险,是文学上的欧洲在良心上所具有的“违背精神的罪恶”。

弗里德里希·尼采,《敌基督者》

       基督教不应该被修饰和美化:它发动了与这种更高类型的人的殊死决战;它颁布了一个反对所有基本本能的法令……它从这些本能中提取了邪恶与恶魔:它把强大的人看做是典型地应被诅咒的人、“堕落的人”。基督教站在一切虚弱、卑贱、失败之物那边;它以与强大的生命自我保存本能相矛盾的东西为原料,加工制作出一种理念;它甚至毁坏了精神中最强大的理性……正是在对这种更高类型的人的恐惧中,他们反过来培育了相反种类的东西——家庭宠物、蓄群、人这种病态的动物——基督徒。只要牧师——这种专门以否定、谋杀和毒害生命为职业的人——还是被看做是一种更高类型的人,那么,对于“真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永远不会有答案。因为,若那种自觉地为虚无和否定辩护地人被看做是“真理”的代表,那么,真理就已经被头朝地地给颠倒过来了。在基督教里,无论是道德还是宗教,它们都和现实没有一点交往。

       这个纯粹虚构的世界远逊于梦幻世界,因为后者反映现实,前者伪造、贬低和否定现实……唯有谁才有好的理由脱离现实呢?只有在现实中受苦的人!

       基督教的上帝概念——上帝是病态人的上帝,上帝是一只蜘蛛,上帝是精神——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堕落的关于神的概念。在诸种神的衰微过程中,上帝处于最低的水准线上。

       基督教单调乏味的一神论的这个可怜可鄙的上帝啊!这个由空无、概念和矛盾混合而成的堕落的杂种,正是它辩护了所有颓废的本能、所有灵魂的懦弱和枯竭!

弗里德里希·尼采,《快乐的科学》

        我们欢乐的含义。“上帝死了”,基督教的上帝不可信了,此乃最近发生的最大事件,它开始将其最初的阴影投射在欧洲的大地上。至少,那些以怀疑的目光密切注视这出戏的少数人认为,一个太阳陨落了,一种古老而深切的信任变成怀疑了;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个古老的世界必将日渐暗淡如夜:更加可疑、更加陌生、“更加衰老”。但是,我们大概还可以说:这一事件过于重大、过于遥远、过于超出许多人的理解能力,故而根本还没有触及他们。我们应该想到,许多人依然不知道这一事件真正意味着什么——以及随着这一信仰的崩溃会有怎样的后果,因为,有许多东西原本是奠基于、依附于、植根于这一信仰的:比如,我们整个欧洲的道德。断裂、破败、沉沦、倾覆,眼下显现于我们的这一系列后果——谁眼下能对此作出充分的预测才不愧为宣布这一可怕逻辑的导师呢,才不愧为宣布这一史无前例的日食和月食的预言家呢?

        这一事件的最初后果,即对于我们的影响,也许同人们估计的恰好相反:它们绝不是悲伤和消沉,而是难以言说的新的光明、幸福、轻松、欢愉、勇气、朝霞。确实,我们这些哲学家和“自由精神”一听到“古老的上帝死了”的消息,就顿觉周身被新的破晓之光照亮;我们的心就倾泻着感激、惊诧、预知和期待的洪流。终于,我们的视野再度变得自由,纵使它还不够明亮;我们的航船再度起航,面对重重危险;我们再度在知识领域冒险;我们的海洋再度敞开襟怀;或许,如此“开放的海洋”堪称史无前例。

西方哲学VS宗教10:尼采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