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代文艺创作要把爰国主义作为主旋律?
(中传MFA考研考点)
编辑:凯程艺术硕士
如何理解当代文艺创作要把爰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曾说:“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法国作家卢梭也曾说:“我们希望人们有道德吗?让他们从爱国做起吧。”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历代仁人志士和诗人作家留下了灿若星河的爱国主义篇章,展示了崇高的爱国情怀。
审美教育功能里爱国主义的作品例子。班固“爱国如饥渴”的赤心,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秋瑾“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的气节,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豪言,林则徐说“***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艺术迎来新的春天,广大作家谱写了激越、铿锵、雄壮、优美的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以自己的笔触深切表达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人民、文化、历史深情的热爱。
例如主旋律电视剧,电影。从《亮剑》到《戈壁母亲》、《士兵突击》,再到《闯关东》,近年来迭创收视新高的主旋律作品,无不是纪录了一个时代,讴歌了一代人或是几代人的精神。我国的主旋律电影,真的是源远流长。建国后,多以反映抗日和国共内战为主一一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前所拍摄的大部分影片,都是主旋律电影,譬如《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白毛女》、《青春之歌》。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政府也会出资拍摄主旋律电影,主题多为歌颂各个领域的“模范人物”、以树典型为核心,譬如《孔繁森》、《焦裕禄》。随着市场的开放,主旋律操作上越来越商业化。韩三平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获得商业成功。其他像冯小刚拍摄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都是有民族精神需求,同时又商业化比较成功的电影。
③当然,不可否认,近年来,文艺创作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刻意背离爱国主义主流价值、贬低爱国主义经典作品、随意颠覆历史、解构民族文化的不良倾向。
尤其是历史题材中的一些“抗战神剧”,由于编剧和导演的胡编乱造,片面追求影视的现场效果,违背现实生活,歪曲历史真相,令人们十分反感。有的人甚至捏造历史英雄的事实,编造出英雄人物的反面故事,否定历史英雄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诸如此类不良的文艺创作现象,既是对中国革命战争历史的极大污辱,也是有悖于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面对喧嚣和嘈杂,我们更应该高举起爱国主义旗帜,发扬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