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认真一回
本篇专栏一共6031字
满满的干货和知识
希望你能看到最后
系统提示:【您的好友】
查理•不写作业•不会做饭•懒•四肢退化•数学不及格•化学看不懂•不务正业•熬夜长痘痘•政治科代表•当代鲁迅•身边的好同学•老师的好帮手•党的好干部•伊尚•哆•布施沃
已上线


摘要:2020年爆发的疫情让中国的很多行业都遭到了冲击和重创,其中又以娱乐业为主,而由于电影行业的特殊性,它的变化最为明显,从电影撤档,到关停电影院,许多电影院也因此倒闭,再到有序复工,电影做出安全防疫的措施并重新开放。本文解剖电影产业的结构,观众及相关从业者的心理,调查数据,总结疫情对电影行业过去、现在、以后的影响,探讨电影行业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电影产业;疫情影响;票房数据;复工情况
一、电影产业链
电影产业链是指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院线、影院的整体链条的统称,它反映的是电影产业单位公司之间的经济生态系统。它又可大体分为:
(1)上游制片。制片部分具体工作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市场调研、项目开发、项目投融资、电影拍摄和后期制作等环节。
(2)中游发行。发行部分负责制定影片的整体营销宣传计划并落地实施,发行方可以从影片的分账票房中获取一定的比例作为业务收入。
(3)下游院线。院线部分是指以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的一种电影发行放映经营机制。院线对旗下影院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售卖电影票。行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这部分,因此上下游的结构和议价能力十分重要,而收入分成是决定产业链上下游话语权和发展空间的关键因素。
收入分账。中国电影票房分账程序大概为:先行缴纳总票房5%的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以及相关税费3.3%之后的部分才为可分账票房,即净票房为总票房的91.7%,在这些可分账票房中影院抽成50%、院线7%,剩余43%是制片方和发行方,发行方约收净票房10%作为发行代理费,制片方实际票房收入为净票房*33%,即总票房*91.7%*33%。
二、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1.疫情初期。2020年电影春节档前夕,所有电影纷纷宣布撤档,包括大体量制作的《姜子牙》《夺冠》《唐人街探案3》等等。随后1月24日,为了避免爆发聚集性疫情,国家宣布全国所有电影院停业。这里电影行业最大的损失有两处:
首先,错过了春节档期。从2015年开始,一年365天中的春节档短短7天,却是每年电影行业最热闹的时候,电影业的各项重大发展和记录突破都在春节档,这时的观众观影兴趣最大,观影人次最多,整体票价最高,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有些电影在创作之初就已经瞄准了春节档,可碰疫情上无奈撤档,后续的档期安排是个未解决大问题。2020年春节档票房为0,这也对全年总票房的巨大打击。
近几年电影春节档7天票房:

其次,电影宣发费用打水漂。从上面介绍的发行部分和票房分账可知,发行方负责电影上映前和上映时的宣传活动,即宣发工作,而宣发费用和收成是从电影获得的最终票房扣取,先垫付后收取。春季档之前各电影的宣发就已经是竞争的开始了,铺天盖地的超长时间宣传,包括影院制作的海报、网络平台的推广、主创参加的综艺、举办电影的活动等等。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同行竞争激烈,为了保障电影的热度,有些电影在上映前的宣发费用已经达到了上亿级别,因此宣传团队也是电影的重要团队之一。这次的疫情撤档让所有电影宣发工作者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电影没上映就没有票房,没有票房就没有最后的宣发收成,2020年春季档的每部电影都要面对这样的损失,赔了夫人又折兵,更会影响到后续票房的分账。
2.疫情最严重时。全国电影院关停,电影院再开业日期遥遥无望,几乎整个中国电影行业都按下了停止键,春节过后,全国很多开了时间久和大的电影院都倒闭了。2019年全国有12408家电影院,而因疫情倒闭的影院就有2246家,大约占比18%(数据来源于网络)。没倒闭的电影院也没有营收,每天承担这巨额的租地费用,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每月领着1000元的最低保障金考虑要不要转行,这期间所有电影从业者大到导演小到检票员都为影院发声,希望国家能给予影院保护,尽早开工。
但这次疫情也促进了网络电影的发展,给了网络电影一次机会,体现网络电影较于传统影院电影的优势。原2020年春节档电影《囧妈》改在网络平台上映,就引发了这波网络电影的热潮。

网络大电影的定义标准:“投资五十万到三、四百万之间,时长超过60分钟,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也短,核心是故事,所谓“网络大电影”就是主要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又称为“微电影+”。随着微电影的全面升级,中小成本电影因为很难进入院线而需要寻找出路,同时付费点播分账模式愈发成熟,这些都是中国网络大电影出现的原因。”
网络电影的优势:
(1)周期短:一部网络大电影,从产生创意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少则一个多月,多的也就3个月。所以,网络大电影的“繁殖”能力非常强。
(2)头资少:院线电影投资一般在3000万元以上,而如今网络大电影投资都在200万左右。
(3)播出快:网络大电影直接在各大视频网站播出,完全不用像电影、电视剧那样排队等档期。
(4)投资回收快:一般评级好的网络大电影7-30天内可收回投资,分账期3-6个月。
(5)投资回报率高:如果剧情吸引人,点播量高,分账也高,投资回报率比院线电影还要划算。
(6)可孵化出大IP:无论是网络剧还是网络电影,都是大IP良好的孵化器。
虽然说的《囧妈》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电影,但随后的《大赢家》和《肥龙过江》就是效仿《囧妈》在网络上上映的,让投资方看到了网络电影市场的潜力,更多的资本流入网络电影,带动市场发展。
2017至2020年H1的每年最高票房分账记录:

3.疫情相对平稳期。各行各业重新回到岗位上,连澡堂都开了,电影院还迟迟不得开门,是最晚恢复的行业之一。2020年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
时隔大概半年,各地电影院在中央命令下陆续复工开放,总结电影院几个重要的防控措施:
(1)全部采取网络实名预约售票。
(2)交叉隔座,距离1米以上间距,上座不超过30%。
(3)减少场次,排片减半。
(4)控制观影时间,每场不得超过两个小时。
(5)原则上禁售饮料零食,禁止影厅内食用食品。
(6)定期对电影院各角落进行消毒工作。
其中,客观上来看,排片减少、间隔座位、禁售零食很大程度降低了电影院的盈利额。之前市场规则是,上映期间卖得越好的电影得到的排片越多,现在排片有限制,所以也制约到了新上映电影的票房收入。
而我实际去当地电影院观影的看到的情况如下,仅供参考:
每天的人都很少。进入电影院要首先测体温,还有取票和进场增添了一些手续,刚开始可能觉得麻烦会有些耽误时间,但去多几次也就习惯了。部分老人和小孩还是没有遵守间隔相座,个别影院也不管外带食物的问题,依然正常售卖爆米花可乐等零食。根据现实情况来看,电影总局对疫情的防控指令下达,在各地电影院落实还是有很多困难和差异的。
当然电影总局也采用了很多措施帮助电影院回血。电影院复工第一天就宣布重映第一批金典影片,包括《中国合伙人》《战狼2》《流浪地球》《狼图腾》等等,复映片单中除了进口片外,所有重映电影的票房盈利全部交给影院,片方不抽一点收成。之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重映片单。网络售票平台也发放大量票补优惠,激发疫情后观众去电影院的兴趣。所有目的都是为了帮助电影院恢复元气,挺过难关。
但疫情过后的观众的观影热情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复工后的中国票房收入不乐观。
从2020年7月20日开始到8月7日,全国电影院复工率从11.37%变到70.12%,连80%都没有达到。

注:以下所有票房数据为分账票房(可分账票房)
2020年7月20日第一天复工到8月8日每日票房(不含服务费)数据: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每日票房总的趋势是持续上升的,出现几个突增的节点是因为当天新的电影上映如:
7月24日国外的《多利特的奇幻冒险》《喋血战士》首映。
7月31日国产片《抵达致命》《妙先生》和国外的《刺猬索尼克》《乔乔的异想世界》首映。
8月2日比较特别,因为这天是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重映的第一天。
8月7日,两部奥斯卡影片上映《1917》《急速车王》。
那么我们在来看看2019年同样时间段每日票房(不含服务费)数据对比:


在7月20日到8月8日的20天中,2019年单日最低票房8954.8万是2020年单日最高票房4833.2万的差不多两倍。
2020年的平均每日票房(2099.25万)仅为2019年平均每日票房(26557.63万)的7.9%。
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7.20~8.8日新上映的电影,及其首日票房情况: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电影院刚复工的一个月,新上映的影片不再是能瓜分日均2099万票房的主力,好莱坞电影没有了号召力,小体量电影的票房更是惨不忍睹,更多是各种复映的片子来消化市场,而复映的片子中,国外片的热度和票房比国产片的要多。
顺带一提,《星际穿越》第一天复映就收获了1706.37万票房。
讲了这么多,以上总结一下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疫情对电影行业的打击,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因为随着时代发展,电影行业成为了一个永远不能停下来的行业,一批的影片被市场淘汰后,马上又有新的一批影片顶上,档期的连续和管理非常重要。
疫情最直接明显作用在电影产业的下游,即院线,因为行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这部分,所以也很大程度上波及到了电影产业的中上游。
但并非整个电影都按下了暂停键,幸好时代的发展也带动了网络科技,最上游的电影最初创作可以在家进行,主创们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通过网络一起交流和沟通思路,催生更多的想法和创意,等到疫情平稳后再组织拍摄计划。
疫情为电影行业带来新的改变,比如新形式网络电影和传统院线电影的碰撞,但这种改变不是重新洗牌,只能说是电影行业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做出的一些小改变和小尝试,至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影行业还是以传统模式运作。
疫情对电影行业的破坏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疫情在人们心中的阴影没散去,很多人还是避讳长时间呆在电影院这样的密集场所,电影市场十分低迷,而电影首要任务是恢复疫情期间受到重创面临倒闭的电影院。个人推测,以这样的恢复趋势和速度,未来一个月内继续发放票补各种优惠和重映大量金典电影,市场保持低迷是常态。
但也有无法预测的变数,比如之前撤档压着的那些质量优秀电影上映,点燃了观众积攒已久的观影热情,拉了一把电影市场快速上升,比如投资7亿人民币制作将在8月21日上映的国产战争片《八佰》就很有这个潜力。又或者某地影院防控措施没做到,再次出现和传播了新冠疫情,任何一个小小的波澜都能让电影行业再受到的打击,倒退一步。
三、展望。
最后我说说我个人的一些心里话。
因为疫情,电影院刚关门的时候,我是抓狂的,对于一个影迷来说,虽然不是少了电影院活不下去,但总觉得生活缺了什么,看着手机上一天天上升的可怕数字,我懂下一次进电影院要很久很久以后才行了。我开始习惯这种疫情在家的生活,只是没有电影院的这个假期我也很少看电影。然后就是经历影院宣布复工,又紧急关停,又复工。在一天天的期待下,终于迎来了当地电影院开门的消息,我再次走进电影院,没有什么激动的心情,可能我已经忘记了在大银幕上看电影是什么滋味了。一切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影院多了好几个关卡和手续,从来没见过电影院如此安静。熟悉的是一坐下来,我就马上被带入电影内的感觉,这种电影的魅力让我一直痴迷。看到电影十分钟,我的眼角不知怎么的有了几滴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也许想到大家都太不容易了吧。
这次疫情让全球再一次看清了这个魔幻的世界,人们在面对它时的恐慌和无知,不断上演着人性的光辉和丑恶,有人大发国难财,有人却奔赴前线献出生命。各国的乱象,爆出一件又一件丑闻,还有天灾。试问这一年里,谁活得容易呢?哪个行业能过得好呢?
昨天又看到一起新闻,大连一防疫工作者体力不支滚下台阶,他连续工作了7天,我知道在另一个地方,在某个影院里,观众们正在享受着大银幕。我的意思是如今世界疫情还未太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无数的防疫工作的前仆后继,我们才看到中国各行各业的快速重启恢复,才敢安心出门。新冠始于中国,而中国以极快的反应速度、极强的人民团结、极严的防疫措施向世界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党是伟大的党,人民是团结的人民,国是强大的国!
电影实际上就是造梦,观众享受这个造梦的过程。我知道作为一名观众,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没什么。但我也希望所有观众知道,任何的“梦”的前提都是社会安稳和国家强盛,感谢一线工作者,感谢党,感谢国家,是你们给了我们造梦的权利和机会!向你们致敬!
未来依旧艰难,我们携梦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