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图设计理念解析

此专栏为许久未更新的地图分析专栏系列。(只讲炸弹点,只讲炸弹点,只讲炸弹点)
此专栏为各位玩家提供比较完整的边境地图设计中的四个核心点进行解析,以方便更好的理解如何进攻和防守,不是单纯的点位教学,请各位结合实际和比赛情况自行学习。
边境是Y1S2赛季进入地图池的地图,从Y1S2赛季开始进入比赛地图池直到现在。这充分证明了边境这种地图设计的合理性与竞技性。
一.楼梯
我总是把楼梯放在第一位就是想提醒各位。楼梯是一张地图里面的重中之重。虽然在边境,只有一个看似几秒钟就会失守的中央楼梯(因为正门打开后可以直接架枪到中央楼梯上),还有一个两边通透的东部楼梯。
然而就是因为这两个楼梯的极易丢失,才让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来控制东部楼梯(中央楼梯实在难以控制)。

在S9赛季的第十日北美区比赛中,REC在和EG的比赛中,选择龙鳞板+doc的组合强行防守东部楼梯,给EG带去了不小的麻烦。
楼梯涉及了平推和反绕等一系列因为楼梯会发生的化学反应。但是在边境这张地图来说,楼梯除了成为反绕的关键外,还有另一个作用。
二.进攻支点
边境的战术演变在从备战行动开始到地平线行动快结束为止,大致经过了四次(防守方)。为什么只有防守方在演变呢?因为地图小,而且进攻方,不需要进行别的事,进攻方需要做的只有两件事,占领进攻支点区域,推进到下一个进攻支点区域,切墙。(更别说那句金典名言,得军械者得边境)
就拿军械库点位来讲。目前为止,军械库的两种打法,前点需要占领CCTV,将CCTV做为进攻支点,然后切墙。后点需要占领大办公室,将大办公室做为进攻支点,然后切墙。

那楼梯和进攻支点有何关系呢?
因边境这张地图的特殊性,东部楼梯成为了进攻方进攻军械库后点的进攻支点。
这又要涉及到进攻方的基本战术之一,区域掌握。
进攻方在拥有两个小车的天然优势信息收集下,是可以通过掌握区域然后对更多的防守方区域进行蚕食。所以进攻掌握了东部楼梯之后,就能更加轻松的占领大办公室。这会让进攻方对于后点的进攻更加容易。
如果进攻方没能掌握东部楼梯,进攻方会面对防守方数次的反绕。
三.双向长走廊
边境是目前所有的地图中,唯一一个拥有三个双向长走廊的地图(我知道这句话很难念,多看几遍理解一下),虽然有两个双向长走廊是非防守方防守范围。但是这两个外双向走廊的链接不是别的点位,正是我们刚刚说的东部楼梯。
边境这张地图的点睛之笔,就在于这三个双向长走廊的设计,成功的将这个地图分割成了多个防守方可以防守,进攻方可以进攻的区域。这也导致了边境成为龙鳞板战术的最佳使用地图,因为龙鳞板战术强调的就是分割区域。
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双向长走廊是在防守方的防守范围之内,这使得只有这个属于防守方范围之内的双向长走廊会辐射到其他的防守方区域,而不是三个长走廊都在辐射大量的防守方区域。

而且讲实话,这两个不在防守方防守范围的双向长走廊,对于进攻方来说也不是非常安全的。
四.hatch
这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地图设计,即因为楼梯的丢失程度过于容易,所以反绕的路线不得不交给hatch。
边境的二楼拥有整整五个hatch但是其中三个都是进攻方非常容易控制的hatch(不论是大办公室hatch还是cctv),这导致了两个炸弹点内hatch反而像是更好的hatch。
这种设计,在之后的地图中也有过(对,就是海岸线),和海岸线类似的问题即楼梯丢失过于容易,所以设计出点内hatch,让防守方可以直接从点内去对楼梯进行反绕。
而在二楼之中的最安全也是最好的hatch点,就是二楼档案室(电脑房)的hatch,这个hatch不仅很难受到进攻方的持续关注,并且到东部楼梯和中央楼梯的距离几乎相同。

hatch在边境的重要性基本等同于楼梯,所以除非点上hatch,一般的hatch都要打开,毕竟防守方不可能一直待在非点位的hatch旁。
五.附带区域(非核心点)
附带区域是指在一个进攻支点或者防守方的防守区域中,有一片附带的区域。
比如军械库的小黑屋,CCTV的小黑屋,验关台的小黑屋,CCTV的茶水室。
这些都是防守区域中附带的区域,即类似于买一赠一的附带产品。
因为它们不具备任何的独立防守条件,当军械库失守时,小黑屋必丢,在这种条件下,就不应该投入更多的防守资源在这些附带区域。
PS:搜车还是仔细一点,万一茶水的冰箱后面躲个女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