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雨巷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歌,体会诗中的两个主要意象雨巷和丁香。
2、分析诗歌结构,理解诗中运用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中意象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一到阴雨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也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伤,这是一种很朦胧、很模糊、很难以言说的情愫,但诗人戴望舒却做到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识别意象的方法,并明白分析意象寓意的思路。
2、理解诗中运用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效果。
(二)自学指导:
1、默读《导学案》有关本课“识作者”“知背景”的知识讲解,了解本诗的作者和背景。(了解戴望舒的代表作并明确戴望舒为什么被称为雨巷诗人)
2、内容:
(1)带感情朗读《雨巷》,体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中的意象。
(2)带感情朗读《雨巷》,体会诗人的情感。
(3)方法: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要求:阅读结束后,完成自学检测。
(1)诗中有几个人物?分别是谁?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诗歌中如何描写的姑娘?(油纸伞、雨巷、丁香)
(3)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反复、双关、顶真、互文、回环、重叠等。观察本诗,找出修辞手法并分析。
4、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有什么?
5、时间:共计12分钟。
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
(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
(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
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答案点拨:
1、代表作品:《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因其《雨巷》一诗声名鹊起,因此被称作“雨巷诗人”。
2、(1)修辞:重叠、复沓;意象: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我”、姑娘。
(2)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我们也可以把诗中的“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3)彷(páng)徨 彳(chì)亍(chù) 颓圮(pǐ)
3、(1)两个人物:“我”和丁香姑娘,丁香姑娘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
(2)哀怨、忧愁。
(3)落寞、惆怅,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4)重叠、反复:“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诗歌抒情色彩。见《教参》第10页。
4、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1)诵读感知。(2)确定感情基调。(3)品味意象。(4)知人论世。分析诗歌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作者的身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来分析。(5)探寻主旨。(6)感受语言美
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
这节课我们共同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在读诗的时候感受到了它忧郁、哀怨的情感,分析了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雨巷和丁香,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最后,我们通过对诗歌形式的分析,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
六、板书设计:雨巷
人物:“我”姑娘(雨巷、油纸伞、丁香)
主题:爱情诗政治诗
形式:重叠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