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塾 | 黄锦铭:李小龙独创的截击拳道
“纯粹精炼,追求简单”—— 李小龙

在世界上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会突然出现一些人,他们会在他们所选择的领域中创造出全新的东西。无论是在科学、艺术还是体育领域,他们都有信心超越当下已知和可预测的领域,创造出前无古人的结果。
李小龙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大胆地追求一件事,原创的科学武术。
他所发展的是一种革命性的徒手格斗风格,这是一种纯粹的武道艺术,且是李小龙的原创:不是衍生的,不是混合的,也不是与人合作的结果。
对李小龙来说,截拳道和其他任何规则化或门派化的武技都有着深刻的区别。
他认为,传统武术套路化的方式在多变的实战中是行不通的——技法过多,过于复杂和死板,练打脱离,缺乏必要的高强度对抗训练,不可能在实战中有强大的表现。

比如,李小龙排斥那些脱离实战的、套路化的发力方式。他希望借助科学理论、科学方法来解决格斗中的重力和质量,效率和平衡,劲力和速度的实战实用问题。
围绕实战格斗体系的创造,李小龙像一位武术科学家一样全身心亲力亲为。
他充分发挥了他的天赋和品格——他的直觉,身体条件,武术宝库一般的知识容量,以及强大的智慧,来传达他对于武学的科学理解和实践。
效率化的结构,精确的执行,难以置信的速度、力量和欺骗性——这就是截拳道。
只有李小龙一个人真正创造并塑造了截拳道,也只有李小龙以他个人的信念、决心和远见卓识,将截拳道完全带入到生活中。
当然,截拳道并非无中生有——它吸取了前人科学格斗实践的精华。
李小龙有不少格斗技艺的灵感来自西方武技:如拳击手杰克·邓普西(Jack Dempsey)、吉姆·德里斯科尔(Jim Driscoll);击剑家奥尔多·纳迪(Aldo Nadi)。李小龙对于拳击和击剑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李小龙对于截击拳道的科学定义。
李小龙所制定的截拳道基本原则很少,但基于它的哲学性和科学性,截拳道的原则像水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适应并具有可靠性。
少即是多,李小龙强调严格规范,简化高效的结构和移动,并辅以对不同环境的有效感知和适应。
他的艺术真理体现在李小龙的一生中,在他的电影,他的采访,特别是在他的作品中都是显而易见......

李小龙第一次和我说话,是在我们的第二节课,他问我:“你是谁?”我的学员登记似乎搞错了。在我解释完之后,我们开始用中文交谈,发现我们都来自香港让我们有了共同之处。然而,站在李的边上,我们之间却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我是个瘦弱的、矜持寡言的年轻人。
之前我没有受过武术训练,纯粹一张白纸,这也许是我最大的财富。就像一个进行实验的“疯狂科学家”,李小龙塑造了我对于武术的理解,并完全塑造我的自我成长经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买哑铃,开始锻炼身体。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开始接受他的私人授课。在他的家里,在振藩国术馆。然后,私下的训练,给了我一个独特的机会观察李氏科学格斗艺术的形成。
振藩国术馆的课程很实用,但也有较强计划性,围绕着李小龙改良后的中国实战功夫课程而设计,这是面向大众课堂教学所必需的。
但这门课程,与李小龙的截拳道私人课程之间差异较大。在李家后院,李小龙在一个较小的范围,教授一种自由对抗形式的,现代化、科学化的不断进化的实战武技课程。他越来越满足于私下指导......

在私人教学中,李小龙完全主导了他的截拳道科学理论和技术的传播范围。一些学生由于之前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其他武技训练,拥有不同程度的其他武技知识,多少有些固化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截拳道快速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李小龙既要求自己做到精确无误,并希望学生们也能心领神会地跟随他前进。
在私教教学中,他很少解释,也没有耐心重复他展示的东西。如果你不能很快领悟它,那么你就出局了。
当他扩展他的技术和武学深度的时候,李小龙将大部分的截拳道先进技术都记在脑子里,注入其肢体表达之中,同时,李小龙总是有意无意的为自己保留一些“不传之秘”——也就是那些令他成就为“武学大师”的知识和技能。他不会在学生得不到他内心认可的情况下,交给他们“通往武道至高境界的钥匙”。

李小龙格斗的能量之学,不仅植根于物理学领域,而且植根于心灵智慧领域。
要像李小龙那样格斗,你就必须学会像李小龙那样思考。
我是他直接教授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学习、陪练和共度生活闲暇的相处了七年。通过仔细聆听和观察,我开始意识到JKD的基本原理所在。
李小龙去世后的15年里,我继续研究他的科学技战术结构。在那之后的15年里,当我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时,我发现了更多。
JKD由很少量的简单技术构成,注重隐蔽性和欺骗性,没有多余的动作或花哨。踢击和击打简单、直接,技术形式与其武学原理、无限制实战功能高度自洽。

在他的一生中,我很钦佩李小龙,也很喜欢他教给我的技巧。自从他死后,我一直尊敬他。我教的每一课,我都会问自己“他会同意吗?”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问:“他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我非常遗憾李小龙去世后,他分处各地的所有学生们并没有及时团结起来,通过汇集知识,技能,形成统一传承阵线,以继续他的截拳道工作。
李小龙在世时,他的人格力量将弟子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他去世后,我们都开始各自发展。从那以后,我看到了对截拳道的极度不准确的解释。有些偏离了截拳道初衷,有些甚至违背了截拳道初衷。看到他的遗产被扭曲的或被自私的观点锁破坏,我很痛苦。
在我认识他的那段时间里,我从未见过他与任何人合作创拳,也没有见过他把其他武术元素直接拿来混合到截拳道中作为自己武技的基础。
今天,有各种各样的学校和各种各样的教练,声称要教授李小龙的方法,但我认不出他们所教有哪些是来自于李小龙。
此前,我已经担任了三十多年的私人教练,因为我和李小龙曾有直接的联系,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背景的人都来找我寻求指导。我向他们展示了李小龙亲自教给我的截拳道的精髓。
我坚守所学,我清楚地记得李小龙基于科学格斗所进行的天才般创造的一言一行......

我是李小龙全心全意的学生,我认为谭泰莉也是我的学生——我的门徒中的尖子生。十多年来,她花在与我一起学习、讨论和研究李氏艺术上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与我共事过的学生都多。她在准确地发展截拳道这门学科时表现出来的专注,以及对于这门学科有可能达到李小龙曾经预想水平时所做出的奉献,让我相信通过她,我所学和教授的这门李小龙格斗艺术将会传承给下一代。
可悲的是,李小龙的武学——由他当年精心培育、守护、严格严谨地塑造和执行的武道艺术——当下还是被很多人误解。我由衷地希望,李小龙的武学,正如他当年所传授的那样,将会和谭泰莉的新著一起,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和欣赏。
她研究了李小龙的作品,研究了他的灵感来源。在这里,她提供了一个无可挑剔的研究,全面和现实的展示李氏的武学及其应用,以确保他在短暂的生命中发展起来的格斗体系,不会因误入歧途的自我,不真诚的动机,或纯粹的愚蠢而毁灭。
通过正确地看待李小龙的武学,谭泰莉挑战了所有以李小龙的名义宣扬的荒谬。
我相信李小龙会像我一样,在她身上看到和他相似的智慧、决心和勇气。
这本书清楚地说明了李小龙的教导和训练内容。
—— 黄锦铭师傅,2008年11月,《截拳道:自我表达的集成》前言,为道塾节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