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所得灵感-1部分】

2022-07-31 03:05 作者:激楚家的小黑猫  | 我要投稿

1.科学的语言会推进科学,同样的,命名一个新事物的能力,来自于一个人的自负,同时,也是成为科学/哲学/方法创造者的必备的条件。他们必须拥有这样的自负。

  

    同样的,对一些不存在之物的语言描述,才使得我们可以谈论它,这种悬置让我们在木板上定下了一个钉子,以允许我们去在上面悬挂,缠绕和构造一些东西,当这些东西被制造完成后,钉子本身便可以脱离木板,留下的空洞被时间填满,同时钉子本身成为构造物的一个无足轻重的表面。【因此对任何事物严肃的研究,都开始于对它的命名】。

     

2.从一些书籍的局部开始。即不需要去阅读所有内容,你只需要找到其中那些能够带给你灵感的内容。因此,一个至少适合我本人的阅读方法是,通读/略读一遍,直到发现看起来具有潜能,看起来足以引发灵感的内容,之后以这个有兴趣的内容开始,去阅读之前的一切可以解释那部分以挖掘出更多灵感的内容。例如我个人的读者可以先去关注“【】”内的内容,如果引起兴趣,再阅读前后文。


    即,【从引发灵感的部分开始,看不懂其中的哪部分,就从前面寻找那部分,之后往后去读】这是一种基于具体的兴趣点的阅读方式。


    所以当我阅读那些旨在解决某一问题的书籍时,这些往往都是大问题,如果是一个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应当不从问题本身入手,即,跳过繁杂的导言,讲解其成书的逻辑和条件的前部分内容,它们只是需要去放在最前面,但是它们不是最有趣的内容。


     对于一个那样的(旨在提供一个解决特定问题的思路)书,或许可以选择去直接找到它具体解决这个问题的中间,甚至后半部分。因为成书者自己是知道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才会写这本书,但是我们是不知道的,即,读者并不总是真正知道这本书在解决什么问题,或许只是被标题所吸引,只有在看到答案的时候,看到得出答案的逻辑的时候,才看到了更多的细节。例如“这样我们便可以x,以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y这一部分”。


     就像做数学题,先从后阅读答案,在去看问题,就知道了这究竟是怎样一个问题。因此从另一方面看,不是不同的问题拥有不同的答案,而是答案和问题本身就是同一的一个事物。不同的答案即便是“来自”同一个问题,但是这时候问题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问题-答案本身是以一个“对子”存在,【同一问题的不同位面的解答即不同的问题,不同位面的答案实际上相当于给问题限定了范围】。


    这就像是拍电影,你总是需要拍下一个预告片,来把电影内容中精彩的部分,展示出来,以此来吸引读者,来给予它们一条藏宝图,一条可以让他们走到终点,通过一步步找到宝藏和线索的正反馈走下去的藏宝图。

    

    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藏宝图,一本书的阅读就如同去迷雾森林的纯粹冒险。一些人或许会很享受这种探险,但是一些没有耐心的人,却有可能在挖到钻石的前面一堵墙前放弃而传送回家。


     所以,一本书的导言应当起到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而不是去做一些注解说明解释辩解,或者制作的历史,这些就如同片花,应当留到电影的最后,一些人会看,一些人不会。当把片花放在前面,一些不知道这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的人或许会在此就已经消耗完了阅读的热情。不过这也是源于我的强迫症,书籍不是ppt(即便ppt也可以无视前几页)并不需要逐张阅读。


      因此,【阅读一本书时,“随手翻一翻并开始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阅读不需要如同健身和应试学习一样的仪式感来去“品读”(即便有些娴雅之士会如此,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选择),很多时候与其在完全不阅读和完全阅读的完美主义之间徘徊,不如去在不读和完全读之间建立一个随手翻(读一半)的桥梁,来去培养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去到达通读一本书的程度。


     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需要一下子以完全的阅读为目标,就如学习画画者不需要去画一个完整的人体,实际上只需要去画画眼睛,画画火柴人去建立那样的绘画爱好和热情就好了。


可见,这一切问题都是来自于我的耐心的缺失。不过,总是有办法的。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所得灵感-1部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