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碳评估系列2——房地产实现负碳排放的方法
快车通道:
怎样学习碳领域的相关知识?(免费系列)
碳中和背景下的商业建筑行业系列汇总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房地产碳评估系列的第一部分:什么是负碳排放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房地产实现负碳排放的方法
多种方式推动实现建筑物负碳排放,其中包括:
1、建筑选址
2、建筑设计和能耗模型的选择
3、使用环保,低碳,再利用或回收的材料
4、尽量减少材料浪费和运营浪费
5、结构效率最大化
6、使用房屋隔热系统
7、定期维修和保养设施、设备、传感器等装置以及采用最新的技术
8、温室气体减排系统
9、利用可再生能源
10、采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11、减少用水量
12、 建筑再利用/建筑更新
1、建筑选址
建筑的选址会对其碳足迹总量有很大的影响。
高效的建筑通常沿着东西轴线排列,从而放大北侧及南侧的玻璃自然采光与热效应。建筑是否建在阴影处或建在某个高度和纬度上都会影响其照明与热效应,从而影响满足建筑内部舒适度时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建筑的施工地点也从多个方面影响着碳足迹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例如农村地区的碳吸收,以及建筑材料运输所带来的碳排放,此时要考虑建筑材料的来源与到达施工现场的距离。同时,将建筑选择在公共交通附近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碳足迹,因为建筑内的人们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这些环保交通工具。
2、建筑设计和能耗模型的选择
环保、低碳、再利用或回收的材料环保的建筑材料初期优化建筑设计以及能耗模型可以帮助减少能源消耗和未来可能的碳排放。考虑占地面积、建筑材料和建筑系统等因素,优秀的能耗模型设计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
• 一个最佳朝向的建筑,占地面积较小的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景观,减少太阳辐射热
• 开放的空间设计可以减少室内材料的使用量

3、环保、低碳、再利用或回收的材料
1)环保的建筑材料
如果一个建筑能够采用木质结构来代替钢筋和混凝土,或者采用木质壁板来代替乙烯基材料,该建筑就可以减少项目中的碳含量。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无法 完全避免使用碳密集型产品,如金属、塑料等。但是,建筑可以使用碳密集度略低的替代材料。建筑也可以利用固碳材料做替代品。利用固碳的农产品对项目碳含量有着重要影响。木材是最常见的选择,也可以考虑如每年能循环再生的稻草或羊毛作为隔热材料。
2)低碳混凝土
回到关于使用低碳密集型替代材料的问题上,低碳混凝土就是一个例子。混凝土的每吨排放量可能不高,可由于它的重量和普遍使用性,混凝土成为大多数建筑项目中最大的隐含碳来源。在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混合粉煤灰、炉 渣、煅烧粘土或甚至较低强度的混凝土来制造低碳混凝土混合物。
3)再利用或回收的建筑材料
建筑项目可以选用再利用的建筑材料。砖块、金属、破碎的混凝土或木材都是例子。回收的建筑材料通常比新生产的建筑材料具有更低的碳足迹,因为用于制造它们的碳早已被消耗。以回收的木材为例,砍伐树木、将其运输到工厂并进行加工所需的能量可以节省下来,并且那些未被砍伐的树木还可以继续帮助吸收碳。
建筑项目在施工时也可以尝试使用回收的建筑材料。回收钢材就是一个例子,原始钢的碳足迹是高回收含量钢的碳足迹的五倍。

4、尽量减少材料浪费和运营浪费
1)材料浪费
模块化设计、生产建筑材料可以减少浪费。同时,建筑项目最好采用通用尺寸的建筑材料。
例如,木制建筑的常规材料尺寸包括:
• 4x8胶合板
• 12英尺石膏板
• 2英尺的木质框架增材
• 预切割结构件
2)运营浪费
运营期间的建筑物,特别是公共、商业建筑物,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减少运营浪费及相关碳排放,包括:
• 制定一个确切的目标来减少浪费量
• 定期进行审查以降低浪费量
• 安装废物再利用系统

5、结构效率最大化
因为建筑大部分的隐含碳都在结构中,所以要想办法达到最大的结构效率。建筑工程项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包括利用:
• 价值最佳的木制工程框架方法
• 高效的结构断面
• 板材

此外,建筑工程项目应减少使用饰面材料。例如,使用抛光混凝土板作为成品地板,可以从地毯或乙烯基地板中减少隐含碳。不粉饰天花板就是一个可能减少隐含碳的方式。
6、建筑隔热系统
建筑物可以采用连续的隔热系统来减少为了实现室内空间的舒适性而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碳足迹。连续隔热系统是指除了紧固件及维修开口外,建筑结构整体采用不间断的隔热材料,杜绝建筑热桥的产生。它可安装于建筑物的内部、外部或与建筑物任何不透明表面相结合。
一个连续隔热系统会同时包含:
• 热
• 空气
• 水
• 蒸气......

7、定期维修和保养设施、设备、传感器等装置以及采用最新的技术
经常维护、保养和更新改造设备,如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HVAC),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减少建筑物的碳足迹。也可以在建筑内使用传感器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从而确定所需通风量(和能源消耗)。
1)采用最新的技术可以帮助减少建筑物的能源使用和碳足迹
在一些商业楼宇中,照明所消耗的能源占比高达40%。当自然光不能完全满足建筑物的照明需求时,可以采用最新的LED照明来弥补不同程度的自然光不足。根据气候组织的信息,LED照明较传统照明设备通常可以节省50-70%的能源。

8、温室气体减排系统
在温室气体减排系统中,以空气洗涤器为例。空气洗涤器是广义术语,主要指能够与去除废气中有害元素的程序。通常会有针对液态或固态废气的处理程序,它们分别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 湿式洗涤器
• 干式洗涤器
• 吸附剂
• 除汞
此外,空气洗涤器也包括其他形式,如静电除尘器、脱硫工艺。

9、利用可再生能源
虽然减少能源消耗是至关重要的,但创造负碳排放建筑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转为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有很多,主要包括:
• 太阳能
• 风能
• 水力发电
• 地热能
• 潮汐能
• 生物质发电
1)太阳能
阳光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自由获取的能源之一。在一小时的时间里,接触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比世界上大约一整年的能源需求总量还要多。虽然它似乎是完美的可再生能源,但可利用的太阳能因天气、一天中的时间、季节和地理位置而不同。

2)风能
风能也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驱动发电机的叶轮发电,产生的电力可为相连的建筑物供电,或输入国家电网为社区的建筑物供电。

3)水力发电
作为另一种清洁能源,水力发电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商业开发。在这里,可以利用筑坝的水库来产生可靠和稳定的水流,驱动涡轮机发电。

4)地热能
地热能源收集地球表面以下的自然热量,并利用它来加热水,从而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来发电。地热能也可用于直接加热建筑物。

5)潮汐能
这是一种可以生产水能的额外方法。利用每天两次的潮汐流来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虽然潮汐流不是连续的,但它有可预测性强的优势。

6)生物质发电
在这种情况下,可再生植物和动物物质被转化为燃料,然后以比化石燃料更清洁、更有效的方式发电。此外,通过将农业、工业和家庭可再生废料转化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生物质能以比其他传统发电形式低得多的经济和环境成本生产电力。

10、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随着智能技术的进步,当下房地产行业对采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兴趣不断增加,它能帮助降低成本同时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家用电器和设备为例,国际能源组织(Internal Energy Agency)的数据显示,它们占经合组织(OECD)国家全部能源消耗的30%,同时间接增加了12%与能源生产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数据证明了在保护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时管理能源使用的重要性。
使用智能建筑管理能源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三个:
• 减少/管理建筑能源的使用
• 降低能源成本的同时保证/提高用户/访客舒适度和生产力
• 在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可持续性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可以综合管理能源使用的平台,可以有效利用电力资源。建筑中广泛分布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室温、照明、房间占用情况以及其他有利于气温控制、安保和照明的数据 。

11、减少用水量
影响建筑碳排放的另一个关键是水的供应、处理和利用。因此,管道应该得到良好的维护以避免水的流失。高效率的厕所也有助于减少用水量。然而,使用中水回用系统的策略可以对建筑物减少用水量产生最积极的影响。该系统能够大大减少建筑物对新鲜清洁水的需求,将任何废水转用于其他各种用途,如冲厕或植物灌溉。

12、建筑再利用/建筑更新
参考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数据,与建造新建筑相比,再利用/更新项目可以避免50%至75%的隐含碳排放。现有建筑的大部分隐含碳都在地基和结构中,如果他们得到良好维护,情况则会较好。一般来说,如果剩余的建筑体可以重复使用,则不仅应致力于重建一个可持续和节能的建筑,还应让其在延长 的使用寿命中产生实质的效益。
房地产碳评估系列的第二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三部分的内容:房地产碳评估体系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中国碳价调查,碳市场展望,碳交易,碳资产,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欧盟碳关税计算,碳减排制度,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碳计量,碳排放,低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循环经济,ESG,乡村振兴
CCER制度,CCER项目减排效益测算,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方法学,林业碳汇专家交流,绿色金融
碳中和,电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钢铁碳中和,智慧建筑碳中和,商业建筑碳中和,智慧交通碳中和,数据中心碳中和,CCUS,氢能,抽水蓄能
智慧园区碳中和,华为零碳智慧园区,零碳智慧园区案例,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
汽车碳中和,中国乘用车双积分,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
绿电,绿电专家交流,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政策,澳洲电力危机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户用储能,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欧洲户用储能专家交流,国内储能项目进展,虚拟电厂
锂电池,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石墨化专家交流,4680、麒麟电池专家交流,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