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经验谈——对数学物理稳步提升的设想

2023-01-19 16:33 作者:光紫Digee  | 我要投稿

学习数学物理,将会以怎么样的方式进步呢?这篇文章就希望回答这个问题。由此,我们在学习这两个科目的时候就有了科学的判据,知道自己进步与否,而不是凭自我感觉判断自己的进步。

以下以数学为例——物理同理:

众所周知,数学考试的试题难度不一。按官方的说法,一张试卷里的题目有简单题、中档题与难题,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布。

对于每个人而言,每道题同样可以分为简单题、中档题与难题中的一种。当然每个人的分类情况不尽相同——对于数学学霸而言,难题很少或接近于没有(对于高考可能达到的难度而言),简单题范围就比较大了,甚至通俗意义上的“中档题”也在简单题之列;对于后进生而言可能部分中档题也应该算入“难题”之列。

对于个人提升而言,官方的分类其实只是一种参考——这是供出题老师研究试卷难度用的。反而是自己的分类情况——它体现了你做题的真实感受——是及其重要的。

大家可以试着以这样一个标准进行划分:

简单题:这种难度的题目你完全掌握。考试中这种难度的题目你主要的注意点是细心不出错,或者说“防止脑抽”。

中档题:对于这种难度的题你还是处于不完全驾驭的状态,例如同一题型有的会有的不会、思路模棱两可、计算容易大脑过载之类。

难题:这种难度的题目基本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典型现象:看到题目毫无思路;看到题目想着怎么混分走江湖;等等。

要想提升数学水平,重点是解决中档题的部分。这是因为简单题的提升空间接近于零(当然,大考前应该练一练,有利于提高细心程度),而难题由于缺乏相应的能力变得难以提升(就好比钢琴三级的同学去弹十级的练习曲一样)。

在第一次遇到一道中档题时,如前所述,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乃人之常情,不可避免。但是在遇到它之后,要能保证做到:下次遇到类似的题型可以做出;思路清晰,至少记得思路是什么;可以流畅完成题目的计算过程,等等。总之,一定要能到使自己完全掌握为止。具体的施行过程当然因人因题而异,但一定要下功夫,“宝剑锋从磨砺出”嘛。

假设一开始你只有30%的概率完成中档题,通过一阶段的上述努力后将可以将概率提升至70%。这样,虽然你还是有概率考得比努力前差(如果很不幸地一张试卷所有中档题都是你的雷区的话),但这不代表你的努力没有意义——从大概率来说,你的整体成绩比以前提高了。

再通过一阶段的努力,你可以将做出中档题的概率提升至95%以上,乃至将近100%。对比一开始努力的时候,你会发现如今你的成绩已经是质的飞跃——以前有可能做不出来的部分,现在都可以做出来了。

或许努力的过程中会有波折(如上,如果很不幸地一张试卷所有中档题都是你的雷区的话),但是只要你能确保自己对每一道中档题可以做到这样的程度(也就是说,要能到使自己完全掌握的程度),路再远,定能到达。而且一般路不会很长,因为数学的题型是有限的(对于高考而言)。

有人可能会说,题目的难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虽然如此,但我们可以近似这样去区分,从而相对精准地选择自己应该提升的题目,并全力以赴提升它。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题目的难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也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一个人掌握了中档题的100%却只能掌握难题的0%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当你能将中档题提升至将近100%时,事实上你已经有了提升难题的实力基础;或者说,彼时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你水平提升以后的“中档题”。

就我而言,数学,大致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提升起来的。

很多成绩比你好的同学可能和你的差距只是在同一个中档题的区域中,你的完成率是30%而ta是70%而已~要对自己努力的结果有所信心。

还想多说一句,那些中档题薄弱、只做难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高考的中档题占比是比难题大的,如此做法无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次在高考中大多数同学其实处于高度紧绷的神经下,更多地是靠“本能”做题而非灵感,不打好基础只依靠聪明灵感的方法风险太大。不是每个人都会遭受学习不踏实的泡沫带来的破灭,但请不要做高考的投机者。

感谢观看!希望能有所帮助!

学习经验谈——对数学物理稳步提升的设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