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商业周期过程中的信用条件
繁荣开始时,原来一直维持的低利息率逐渐上升,借贷资本是充足的,生产扩张扩大了借贷资本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在萧条状态下闲置的货币资本现在可以获得使用了,繁荣开始阶段的流通信用也扩张了。当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必须再转化为货币资本的商品在数量和价格上都增加时,它们的流通所必须的流通手段是通过信用货币量的增加来提供的。在这一期间,信用货币创造的借贷资本供给足以在不提高利息的情况下满足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同时,繁荣时期生产者在周转期间必须掌握的货币资本量因为周转时间相对较短而较少,因此借贷资本的供给是增加的。
而随着繁荣的继续,这些条件难以维系,利息率便逐步上升。周转时间的延长或者说商品的滞销意味着信用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更意味着进一步的延期支付以及因此带来的对银行信用的需求增加——商品周转的停止让现金代替信用货币执行原本的职能,因为票据所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而无法到期支付,如果它必须兑现,只能求助于银行,银行信用就代替了流通信用。流通信用和生产资本家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已经不够了,对现金货币的需求增加了,利息率就提高了。产业资本家使用银行提供的现金货币资本时,这些货币不再是由自己的商品转化而来的,而是用银行借来的追加货币资本来继续他的生产的。诚然,银行信用可以减缓最初的滞销导致的再生产比例失调。
利息的变化对新企业的建立、商品和证券的投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繁荣的最初阶段,利息率低,如果其它条件相同,就会导致虚拟资本市场价格上涨(参见章节《股份公司》),投机增加了。类似的活动也会出现在商品投机领域。当然,繁荣时的这些活动会推动利息率的升高。
繁荣达到顶峰,利润和价格达到了最高水平,投机获利的言论在广泛传播,那些不是货币资本家的普通大众也被吸引到证券交易活动中,因而给了职业投机者们牺牲大众利益为代价获得自己的收益的机会。由于利息率已经提高了,只有让证券交易价格的变化大到足以组织投机收益被利息吸走的程度,才能维持投机的获利。而事实上,这个时候来自产业的消息不再都是利好的了,销售也不再那么顺畅了,获得银行信用变得困难了。高利息限制了创业利润的水平,股票不那么好卖了。
产业的需求现在需要银行信用来满足。银行给产业提供的信用越多,能够提供给投机的资金就越少。要保持股票价格水品以维持投机的信用基础,就不得不追加信用的抵押。价格下跌导致对信用的更多限制和新的强制拍卖(例如期货的平仓制度),下跌变成了狂跌,而职业投机者已经改做卖空交易了。一轮下来,这些贬值的证券多被大资本家和银行持有,而在下一轮繁荣中卖出。虚拟资本的集中是证券交易执行其财产集中化的职能。
因此证券交易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市场和信用条件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危机的出现是直接又利息率水平决定的,因此它可以在普遍的商业和产业危机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发生。我们还会看到,在周期过程中,流通信用量达到最大限度时,对银行信用的需求就会增加。而这种信用受限于准备金数量而最终不能扩张的时候,就会出现对现金的需求。(笔者:凯恩斯的话早就被希法亭说完了)这就是萧条的开始。
后面段落是对当时各国以及国际收支的分析,以及一段颇具语言艺术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