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迎老师课堂实录】—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全!)
中国地理总论
一、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经纬度
3.海陆位置
要注意答题结构与某地实际相结合
区域位置判定
中国经纬度:54°N——4°N,74°E——135°E
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110°E,34°N
交汇点:西安。
西安西边是秦岭
南边是巫山
北部有黄河渭河
东北部为太行山
西南部为四川盆地
东南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40°N:区分东北和华北、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
30°N: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幼发拉底河入海口均在30°N
长江中下游:
南部从西往东依次为洞庭湖、鄱阳湖
北部为汉江,交界处为武汉
雅鲁藏布江沿着30°N流

陆上疆界
1.14个邻国
朝鲜,俄罗斯,蒙古(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此三者均在中亚,与中国和俄罗斯形成上合组织),阿富汗(与中国接壤的是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争议区),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国界线,未定国界线,分界河(主航道中心线)

届山: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
届河: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黑龙江
国际性河流:黑龙江——阿穆尔河
澜沧江——湄公河(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中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伊犁河——注入巴尔克神湖(东淡西咸)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国际性河流:上游国家河流修水坝要经过下游河流国家同意
海上疆界
隔海相望: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临海:长江注入东海,注意渤海和黄海分界(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分界处),黄海和东海分界: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海和南海分界(台湾岛东南段,故台湾岛归东海)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领海:12海里(两岸加起来为24海里)
专属经济区:200海里
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省:要掌握位置、名称、简称、省会城市
注意相对之间的位置关系
地形
一、地形分布
山脉:按走向分(三横三纵,两湖一敦)
三横: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三纵(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和喜马拉雅山
墩形:横断山脉、祁连山、贺兰山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
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各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
高(世界屋脊)—寒
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从北到南)均发源于青海省
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
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
去青藏高原注意带墨镜🕶️
青藏高原高的原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板块消亡边界
青藏高原地热能丰富(羊八井)
形成高原湖泊群(世界上最大的):其中有两个为青海湖和纳木错湖
青海湖:湟鱼(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发展河谷农业:注重热量,看中海拔低“谷”。种植青稞;高寒畜牧业,养殖牦牛。
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更低,热量更充足)
内蒙古高原
辽阔坦荡,一望无际
有自东向西的景观的变化
由东向西: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草原—呼和浩特荒漠草原—荒漠
形成原因:距海远近(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也)
黄土高原(全世界黄土分布最多)
沟壑纵横
黄土:是风力沉积的产物。
沟壑:流水侵蚀形成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1.降水集中多暴雨
2.土质疏松
3.垂直节理:土地因断裂而产生断裂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
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是全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地区)
原因:1.石灰岩广布
2.高温多雨
3.溶蚀作用
影响:1.地质灾害多发
2.地震多发
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
1.均中间有沙漠
塔卡拉玛干沙漠具有流动性(向西有开口,允许水汽进入)
2.盆地边缘都有绿洲(高山冰雪融水、冰川融水),城市聚集地
3.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柴达木盆地
盆底海拔最高的盆地,属于青藏高原一部分
形成过程:湖水流出,湖底裸露形成盆地
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
被称为“天府之国”
紫色土——紫色盆地(砂页岩)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不冷(秦岭阻挡南下寒潮)
都江堰解决水的季节分配不均问题
地形相对封闭,交通不便
天然气资源丰富
中国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
地势
中国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
评价:回答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对河流:江河东流,沟通东部与西部,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对气候:有利于东侧太平洋水汽深入内陆
对植被:垂直变化
地形种类与分布(西北以山地为主,东南以平原为主)
地形种类: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
中国地形种类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评价:1.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平原:种植业 高原:畜牧业 山地:林业
2.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
3.自然灾害频发,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等等
气候
1.气温
冬季气温分布:看等温线分布图(1月)
南北温差大
原因:角度: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
太阳辐射影响太阳高度和昼长
冬季中国大气环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冬季风南下,势力逐渐减弱
夏季气温分布: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成因: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低,昼长变长
地势——海拔高气温低
等温线和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气候异常主要受地势影响。
温度带
寒温带(黑龙江)
中温带(东北大部分地区)
一年一熟,春小麦(春种秋收)、甜菜、大豆、玉米(饲料;乙醇)
暖温带(华北地区,新疆南部)
两年三熟,冬小麦(秋中夏收)、花生、棉花
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棉花
热带(广东广西、台湾南部、海南岛)
甘蔗、橡胶、椰子、橡胶等等
青藏高寒区
青稞
降水
降水的空间分布
1.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成因:
a: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b:地形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汽进入
举例:雅鲁藏布江谷地(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珠穆朗玛峰阻挡)
中国西北角(从天山向南北两侧递减)
台湾岛: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火烧寮(台湾山脉东侧),布袋盐场
海南岛:莺歌海盐场(海南岛西侧)
秦岭淮河:800mm等降水量线
时间分配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年际变化大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晴朗干燥与陆地冷气团相遇,形成峰面雨
4、5月从华南开始——江淮流域(梅雨6月)——东北华北(7、8月份,此时江淮地区出现伏旱,但有台风)
副高非常强烈时,雨带往北推进快,出现北涝南旱,江淮地区出现空梅。
副高非常弱时,雨带往北推进慢,出现南涝北旱,江淮地区出现双梅,甚至出现副高往西移动
干湿地区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800mm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400mm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200mm
但是也要看蒸发
干湿地区也决定了植被类型和农业类型
湿润区:森林,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森林,草原。旱地农业
半干旱区: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干旱区:荒漠。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
中国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
东部季风区,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评价: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缺点:旱涝灾害频繁
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河流与湖泊
1.干流和支流
干流和支流形成水系(树枝状水系,梳状水系——容易发洪水)
流域或流域面积——河流汇水区域
两个流域界限:分水岭
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南岭是长江领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灵渠)
河流到下游流域变窄
河流分为内流区(河)和外流区(河)
河流流入大海的叫外流区(河)
河流未流入大海的叫内流区(河)
例子:塔里木河——流入沙漠消失
我国西北地区基本上都是内流区
2.水文特征
流量、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航运条件、特殊水文现象
流量和汛期——看河流补给
流速——看等高线疏密
含沙量——看植被覆盖度、流速(流速快,含沙量大)河流出山口含沙量最大
结冰期——看最低月气温
水能——看水量和落差
航运条件——看流量,流速,河道宽窄,汛期,结冰期,水流
特殊水文现象:凌汛和地上河
中国河流概况
东北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特点:1.有两个汛期:春汛夏汛
2.含沙量小
3.结冰期长
有一定水能资源,航运由于结冰期长通常有3个月不能通行
华北地区
黄河、淮河、海河
特点:1.含沙量大
2.下游河段易发洪水
3.水量较少
4.一个汛期:夏汛
5.有结冰期
南方地区河流
长江和珠江
特点:1.水量大、汛期长
2.夏秋季为汛期
3.含沙量小
4.无结冰期
西南地区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
特点: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原因:1.板块交界处,地形抬升
3.河流下切侵蚀
2.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水量丰富
内流河(内流区域)
塔里木河
特征:1.水量小
2.汛期:夏季,冬季可能出现断流现象
长江
一、源流概况:发源于唐古拉山格拉丹东雪山,源头是冰川。流经青海、西藏和四川界、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即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注入东海
二、长江支流: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荆江,扬子江

三、上中下游分界
南昌——湖口
流在山谷里的河段为上游河段
不再有支流汇入的河段为下游河段
四、长江流域开发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
1.长江的开发背景:
◎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上游河段)
◎有洪涝灾害(中下游河段,荆江河段最严重:九曲回肠——河流出山口,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道改道,通过裁弯取直,最后形成牛轭湖)北岸荆江大堤,南岸泄洪区
◎长江航运资源丰富(黄金水道)
补充:中国现在铁路线八纵八横
从上海到武汉或宜昌航运无阻
宜昌以上:三峡(急险)河段受阻——葛洲坝
开发措施:建设三峡工程
效益:发电、防洪、航运
大坝以上的航运条件得到改善☞大坝使上游的水面变平坦,没有险滩、石头等使船搁浅。
长江不进行梯级开发的原因:
1.梯级开发成本高
2.发电效益弱
3.没有合适的面积修坝
产生的问题:
1.需要移民
2.破坏生态环境,例:影响鱼类的洄游
3.文物——淹没博物馆等
黄河
发源:巴颜喀拉山北麓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黄河注入渤海
主要支流:湟水、渭河、汾河
上游和中游分界:河口
中游和下游分界:桃花峪
上游水能的梯级开发
上游两大灌溉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灌溉不合理产生的后果:
1.形成土壤盐碱化
2.下游出现断流
治理措施
1.发展节水农业
2.培养优良耐旱品种
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下游地上河
地上河形成:
1.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
2.人工驻堤束河
黄河三角洲:
外力作用中的流水沉积作用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
凌汛
初冬和初春(见上一笔记【自然地理】)
由于冰凌阻水而引起的江河阻水的现象称为凌汛
条件:1.有结冰期
2.由低纬流向高纬
通过炸冰来解决
自然资源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种类齐全,分布不均,利用不合理。
土地资源:分为荒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农业用地
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三大林区:东南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
煤炭资源:山西
石油资源:北方
有色金属矿产:南方
太阳能资源: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
风能资源: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
中国区域分析
东北地区
大兴安岭对气温的影响:
1.对西北风和寒潮有阻挡作用
2.东坡迎风坡降水多
3.分界线:东侧东北平原,西侧内蒙古高原
4.大兴安岭对河流:分水岭
长白山对降水影响:
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东北地区沼泽的成因:
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气温低,蒸发弱
3.底下有冻土,不利于下渗
沼泽的作用:
1.参与水循环,维护水平衡
2.调节当地气候
3.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人类利用沼泽:
排干水分,种植农作物
东北地区水文特征:
1.结冰期长
2.两个汛期:夏季和春季
3.含沙量低
4.有凌汛现象
长白山天池形成
火山湖
自然灾害
1.寒潮(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低温冻害)
2.旱涝灾害
东北林区
森林资源丰富
农业
商品粮基地
主要优势:土地资源
1.人均耕地面积大
2.土壤肥沃,单产高
3.地形平坦
4.交通便利
5.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
限制性因素:热量
坡地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黑土肥力下降——播施有机肥
东北地区内蒙古高原部分
草场资源——畜牧业
工业发展
1.能源丰富
2.交通便利
3.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4.农业基础好
工业发展问题
1.资源能源枯竭
2.产业结构老化
3.环境污染
处理大气污染
1.选择清洁能源
2.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对尾气进行回收再利用
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5.提高节能意识
旅游资源
长白山天池,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
工业区
辽中南工业区,长春汽车城,哈尔滨机械工业,大庆石油加工区
华北
五省二市: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北京,天津
黄土高原成因:
风力沉积作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自然,人为
华北平原农业发展
1.地形平坦
2.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黄土土壤肥沃
问题:
1.土壤盐碱化
2.风沙大,掩埋耕地
3.涝洼地多
4.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
措施:
1.提高单产
2.适度规模经营
水资源短缺原因
1.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2.人口多,用水量大
3.经济发展,农业工业用水量大
4.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工业循环用水、适度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春旱
春季降水少
气温回升,蒸发量大
南水北调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春冬少,年际变化大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谷地:山体抬升,河流下切
此两者是地堑运动形成
山西煤炭
注意延长产业链
京津唐工业区
主要优势: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学技术
环渤海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
华中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区位条件
水稻种植(季风水田农业)——精耕细作,机械化水平低,单产高,商品率低
主要原因:人口稠密,夏季高温多雨
发展方向:1.提高机械化水平
2.提高单产
3.旱涝灾害频发,故需兴修水利工程
江南丘陵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解决措施
省略问题见其他合集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上海,南京,杭州)
长三角最大优势:交通
河运,海运。江海相连——经济腹地
问题:泥沙淤积,故上海非良港
措施:在杭州湾洋山岛修建到上海的桥
铁路:浙赣线,京沪线,沪杭线。
公路,航空等等
第二个优势:科技水平高
第三个优势: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第四个优势:农业
问题:资源枯竭
措施:
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对于调入区调出区的作用与影响
2.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之前发展的工业:纺织、钢铁
现在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
长江中下游三峡工程的开发与治理(见前)
航运条件
流量大,流速缓,支流多,无结冰期,含沙量小等等
但冬天水少,夏天水快制约该地航运条件
自然灾害:
梅雨,伏旱,台风
梅雨是准静止锋锋面雨——伏旱是高气压——台风是热带气旋(按时间顺序)
江南丘陵有色金属矿产
有色金属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
华南,青藏地区
珠三角赤潮:水体富营养化
出现在夏季
影响:海水养殖业损失重大
珠三角咸潮:海水倒灌形成
出现在枯水季(冬季)
基塘生产:属于混合农业,生态农业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
喀斯特地貌:流水的溶蚀作用
海南岛旅游业
武夷山:流水侵蚀
雅丹地貌:风力侵蚀
丹霞地貌:流水侵蚀
西南地区
三省一市: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四川盆地
气候:亚热带季风,冬季受寒潮影响小,气温高。
原因:秦岭和太白山阻挡冷气团南下,地形封闭
地形:地势低平
土壤:紫色土
水利:都江堰水利工程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民工主要输入省份
农业:双季稻
资源:天然气资源丰富
酸雨危害大
攀枝花
铁矿,煤矿资源丰富
成昆铁路
云贵
昆明:春城
原因:冬季: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夏季:海拔高,气温低
滇池:内陆湖
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
地层水分流失严重
交通建设:铁路建设困难
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原因:1.多雨。受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水汽影响
2.地形崎岖
3.多地震,泥石流多
南昆铁路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气候,不受寒潮影响
种植热带经济作物,最著名的是橡胶
还有烟草,花卉
三江源地形形成原因:
1.板块挤压,地形抬升
2.河流下切
六盘水煤电
黄果树瀑布、路南石林、西双版纳
腾冲:地热
青藏
太阳能、地热、水能
河谷农业
地形:三山夹两盆
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吐鲁番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糖分充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光照充足。
灌溉:坎儿井
石油资源丰富
轮南:西气东输起点
天山迎风坡,降水多
要发展节水农业
从东向西:景观从森林到草原到荒漠
地理信息技术
RS. GPS GIS
RS
需要传感器,能够感知到所有波段,通过感知与分析可得。收集数据后传输,最后判读,应用
“站得高看得远”
例:航空遥感,卫星遥感
应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变迁,灾害防治
农作物估产
GPS
定位
GIS
分析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
筛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