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和追忆 《铃芽》里隐藏的讯息

和解
和
追忆
,其实算是《铃芽之旅》这部电影里最大的主题。 与地震的和解
很多人应该没有看出来,但是在电影里有这样的体现。无论是最开始拔出要石的温泉街废墟,还是因为泥石流废弃的学校,还是被海啸破坏废弃的村镇……都是曾经被人所遗弃的地方。 在《梦比优斯奥特曼》里面,也有这样的描写。现在很多人赞赏的《回忆中的老师》,就是即将被拆毁的校舍发出的悲鸣和对以往热闹情景的怀念,使其散发出的负能量产生了怪兽霍。而本作里的蚯蚓,也是类似的产物。 不只是人的回忆,而是事物和地方本身的追忆所产生的怨念,引发了灾难。这在八百神明之国的日本,也算是文化作品里常有的民俗手法。日本人是讲究东西的魂灵的,一些地方也是有自己的魂灵的。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极强的国度,居民生存在频发的灾害之中,这让他们更加的感觉到生的可贵和对现有事物的珍贵,一直生存在紧绷的环境下,被毁灭的恐惧感始终萦绕在他们内心深处。这也让他们始终能把“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放在第一位。 而像泥石流塌方导致学校和聚落被废弃,临近海岸的镇子被海啸吞没,再加上《你的名字》的陨石击落村镇,《天气之子》的暴雨导致日本沉没,这些都是和自然灾害与“废弃”有关的。 这里出现了灾害,无法再居住了。因为出现了伤亡,这里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疤痕,所以这里就被废弃掉了,就好像一座坟场。 日本很多村落都建在海边和山间,河边,因为资源丰富,可以说这些都是文明的发源地。但是这些地方往往环境闭塞,经常会出现因为传染病灭村,或者因为野兽(譬如熊灾,狼灾)灭村,因为自然灾害导致大规模伤亡导致废村的情况。这也是日本乡村的真实写照—— 作品世界里,百余年前的1923年关东大地震,就是因为蚯蚓降临大地引发了巨大地震,造成多人伤亡。值得一提的是,本作基本上把铃芽作为JK的魅力发展到了极致,更像是JK之旅。而正是因为关东大地震引发火灾,导致很多穿着和服的人无法逃脱死亡,最终使得西式服装的推行——也就有了现在的水手制服跟西式制服。 根据新海诚在小说后记的证言,这部作品的初衷,就是因为2011年那次东日本大地震的缘由。那次灾难让他陷入了持久的瓶颈期,他开始不断思考死亡和命运的问题:为什么是那个人,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发生后我们该怎么做…… 仔细一看会发现,蚯蚓灾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震。而闭门师的使命则是把有怨念的土地重新还给当地的“土地神”。蚯蚓实际上就是地震的缩影。而一有地震反应马上就会响起的地震警报(现实生活中肯定没有这么迅速),更是一种对地震的畏惧。 有意思的一点是,片中的地震警报声音和实际的警报声不同。在上映时还在影厅门口摆上了“片中的警告音与实际有出入,敬请理解”的说明。 “是不是能够制止地震呢,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土地自身的怨念,想要吞噬曾经“背叛了”“抛弃了”它们的人类。而闭门师则是及时发现,并且让土地与人们和解的存在。就是“活的地震警报以及预防师”。毕竟在过去,也有很多人认为地震就是土地神和地球本身的愤怒所造成的。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作品里,虽然不存在2011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但
铃芽故乡的那次大海啸发生的时间就是2011年3月11日
(值得一提的是铃芽的母亲椿芽生日是3月10日),那场引起海啸的大地震就是从东京的往门引发的。而草太的爷爷羊朗则是牺牲了自己的右臂才用东边的要石(左大臣)顺利关上往门。 而片中根据铃芽的生日2006年5月24日推算的话,
17年后正是2023年
。在
《铃芽之旅》的企划时,全世界正处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
。倒不如说更像是在新冠疫情时,通过与曾经东日本大地震的悲惨灾难重叠,在新冠疫情时代传递制作组共同的讯息。 作品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地震灾害重合,冲淡了虚拟与现实的隔阂,或许这就是新海诚有意安排的,更加体现出新海诚他“一直想为3.11大地震创作一部作品”的决心。 如果有人能提前发觉地震,并制止地震就好了。 新海诚并没有采用“铃芽和草太制止了2011年那场东日本大地震”这样的方式,而是将3.11大地震的缩影和在人心中留下的伤害移植到了电影中,
铃芽就对应着那些在3.11大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孩子。铃芽之旅,就意味着殉难者家属如何在灾后踏上新的人生旅途。
新海诚用他独到的笔,创造了闭门师这一群体,书写了人们共通的愿望,不单单是希望殉难者亲属能够改变自己的未来,更希望能够改变即将发生灾害的未来。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或许可以改变未来。 与黄金时代的和解
宫崎的废弃温泉街,是泡沫经济时代的产物。50-70年代初,是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在二战之后经历了朝鲜战争,大发战争财的日本,逐渐从废墟中发展起来,迎来了战后第一个高速发展期,奥运会,第一部电视动画,怪兽热潮,世博会都是这个年代的产物。 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日本社会的矛盾加剧。甚至引发了哄抢擦屁股纸的厕纸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量产业倒闭,一直到70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经济才稍微抬头。 正如小说里新海诚用铃芽口吻表述的一样“那是个永远不会再回来的辉煌时代。” 泡沫经济时代一直到90年代初结束,之后日本便物极必反,发展到了瓶颈期。 黄金年代的二十余年,日本人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海外进出,大投入的特摄灾难电影,大规模的作品输出,大商业资本的投资,大人口的海外出游……在80年代的香港地区,日本人疯狂排队购买伴手礼。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区都安排了日语导游册,据手冢治虫的回忆,甚至欧洲大部分服务业的人都会说日语。 (其实跟我们的现状差不多) 而那个时候兴建的娱乐设施,很多随着90年代的经济不景气,裁员,社会瓶颈期,最后倒闭,破产,妻离子散。资产百万的老板第二天就负债累累。也有很多建筑根本无力拆除,也没有人接手那片土地,就这样成为了“废墟”。 而片中的温泉街和游乐园都是泡沫经济时代的产物。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
蚯蚓和往门的另一面,更多的是对黄金时代的追忆。
度过了黄金年代的日本已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没有再进一步的发展了。过往的一切华丽,都变成了泡沫。 新海诚表示:“每当建造新的建筑物,都会举办地镇祭这样的仪式,但是当城市和土地迎来终结的时候,却没有祭奠它们的仪式。所以我才想创作一个,
为沉睡着人们记忆和思念的废墟悼念的故事
。” 在小说里对废弃温泉街的描述,比起铃芽居住的村子和中学所在的市中心还要辉煌。在昭和末期(70-80年代)到平成初期(90年代)是著名的度假区。正好是泡沫经济的时期。 而神户的游乐园也是如此,地理位置上是地标建筑,开业时热闹非凡,一直到十年前才客流量减少,最终拆除。而按照本作的时代设定,十年前就是2013年,也是非常合理的时间段。 不仅是因为经济衰退的影响,还有大地震带来的影响——而实际上东日本大地震以后也确实影响了电影的票房和一些蓝光碟的售卖。经历了自然灾害的人们,在短期间很难继续保持娱乐生活。 不仅是很多村庄因自然灾害所遗弃,还有一些旧的观光景点,他们是那个热闹非凡,大家都幻想渴望着明天,对未来充满冲劲(小说原话)的年代所遗留下来的产物。在现在这个缺乏希望,人们不敢放眼未来的时代。被废弃的地方产生了怨念。 新海诚所怀念的,倒不如说对于诞生于那个辉煌年代的中年一代的人们而言,电影中铃芽的旅途,也更像是对过往黄金时代的一个追忆与和解。 曾经那个热情的时代不会再回来了,但是这个时代也不会丧失希望。 对乡镇的追忆.与保护者的和解
其实很早就可以看出来了。新海诚作为从乡镇长大走向都市的一代日本人,
对着日本乡镇有着极强的留念。
《你的名字》本质上是乡镇女孩和都市男孩的对比,《天气之子》则是以走出孤僻小岛的少年为主视角,《铃芽之旅》更是从一个现代社会的乡镇女孩展开的。 新海诚的卖座三部曲,
统一的内核,则是对乡镇的追忆。
二战以后,日本城市化进程飞速,很多年轻人进城务工,村庄里只留下了孩子和老人。以及腿脚不便的人或者一心想在故土安居乐业的人。很多村子慢慢的在历史上消失,最后到只剩几十个人,最后变成荒村。不是与更大的村庄合并成更大的现代化乡镇,就是彻底消失。 《你的名字》当中,口嚼酒和巫女传统的系守村,最终迎来了被陨石击毁的结局,这也是对旧乡村的缅怀和乡镇易碎的恐惧。在小说外传和电影里多次提到,三叶等人对城市的向往,开始反感这个“没有咖啡馆,没有电影院,没有商店街”,没有娱乐的无聊的闭塞小镇。而三叶,铃芽和帆高首次进城以后所展现的对大城市的憧憬和突破保护圈的兴奋,则是一种城市与乡村的碰撞,少年与父辈的碰撞。 养育自己的故乡,闭塞的环境,父辈的强权(帆高和三叶),母辈的过度保护……乡镇在少年成长的道路上成为了绊脚石,或者是一种束缚。而他们所做的,所渴望的就是挣脱束缚的自由。但最后,他们仍然与保护者做出了和解—— 三叶与自己曾经怨恨的父亲,帆高与家暴自己的家庭,铃芽与过度爱护自己的姨妈。 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小鸟始终会离开鸟巢,人总会离开故乡。但总有一天会回来,乡镇就是很多中年日本人,甚至是我们中国人的心之所向。走在乡镇的小路上,哪怕是生就是城市人的现代人,也会下意识的感觉到一种自然的归属感。 就像是外传小说里,变成三叶的泷走在系守镇的小路上一样。 “虽然自己的故乡根本就不是乡镇,却能从中感受到家乡的感觉,这就是自己想象中家乡的样子。” 套用庵野秀明在《新假面骑士》里用的一句话:
“改变的东西,无法改变的东西,不想改变的东西。”
或许这就是新海诚一直以来想表达的东西吧。 人类是追求理想的动物,但始终也是思乡的动物。
人对于故土的思念与追求,永远也无法改变。
与自己的和解.同生与死的和解
《铃芽户缔》是汉字的写法,本意是《铃芽的门锁》。中文版官方的译名,是《铃芽之旅》。 刚开始公布这个译名的时候,我大跌眼镜,怎么可以这么翻译呢?因为主人公是铃芽所以就叫铃芽之旅,也未免太敷衍了,门锁呢? 直到看完电影以后,才逐渐明白,原来
这是一部公路片。整部电影就是铃芽与自己的和解,与自己过去的和解,是铃芽自己的旅途。
门锁和往门不过只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甚至男主人公草太都只是铃芽身边推动铃芽成长的一个工具一样的存在。铃芽才是故事里的主角,铃芽在人生第一次旅途中,邂逅了自己喜欢的人,破除了和姨妈的隔阂,邂逅了许许多多旅伴和有趣的人,也经历了殊死的大冒险,也在体会了爱与人生的真正意义——最终,和依恋,沉迷于丧母之痛的自己,做了最后的和解。 这部电影的中心和主题就是“铃芽之旅”,而国际版的译名更是直接以“Suzume”,以铃芽自己的名字为题目。电影的主题歌也以“铃芽”为题。 铃芽每天都会梦到在暴风雪中寻找母亲的自己,失去母亲的心理阴影始终在她的心中消散不去。过度爱护自己,为自己担忧过度,铃芽一有事情就激动的哭出来的环姨妈(小说里是爱哭鬼,但是电影其实没有体现),姨妈过度的爱反而让铃芽喘不过气来—— 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铃芽与变成椅子的草太踏上人生的第一次旅途。她第一次在异乡过夜,认识了酒吧老板娘,认识了小酒馆的同龄少女,还认识了纨绔子弟模样的芹泽。她会为移动支付和科技感极强的自动贩卖机感到惊奇,会因为电车上错过了富士山而大叫,在人生的第一次旅途中,不仅收获了一定的自由,她还从认识的人和随行的人以及想逃离的人身上获得了勇气和生活的智慧。 就像铃芽歌词里说的那样:
“最终我早已成为了我自己。”
那把铃芽要珍惜一生的椅子,最终再度从少女铃芽的手中交到了小女孩铃芽手中,产生了一个时空的闭环。曾经的铃芽,觉得生死都是命运使然,所以她不畏惧死亡,无论是草太怒斥她让她赶紧离开时质问她的“你难道不怕死吗?”还是宗像老人质问她的“你不怕死吗?”她都会干脆的直答:“我不怕”。 但是在与草太相遇后,她萌生出了“没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我不想一个人孤单的死去”。在察明了变成要石的草太内心的恐惧和对铃芽的不舍以后,铃芽也终于觉醒了: “我害怕死亡,我不想死,我想活着,我想要一直在你身边,我害怕一个人—— 我想和你一起活下去。” 人就是这样的,当拥有了想守护的东西,有了想被守护的东西,有了珍视的东西,就会真的体会到生的可贵和死的恐惧。 草太在最后的祈祷中,说出: “我知道人是一定会死的,但是即便只有一刹那,即便只能延长一会儿,我们也希望能继续活下去。” 《你的名字》,三叶和泷在交换身体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对方,并深深被对方吸引了。为了挽救三叶的一切,泷拼尽全力挽救了本应被陨石杀害的系守镇居民。 《天气之子》当中,帆高不屈服于命运,无法接受失去了阳菜的世界。想要跟阳菜一起活下去的强大意愿挽救了阳菜——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本被雨水淹没。 平凡高中生拯救世界,为了所爱的人放弃一切不惜与世界为敌,这种题材屡见不鲜。在一直被社会道德观束缚的日本人而言,可能是一种打破常规,不受拘束的行为,这也是在日本动画里这类结局层出不穷的原因。 虽然与闭门师带着与往门有过关系的门外汉少女的《铃芽之旅》有所不同,但前两部作品始终贯彻了“
想与喜欢的人一起活下去
”的主题。 如果只能从新海诚的作品里看出爱与被爱的话,其实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为他一直在用爱情和冒险这些要素,为我们
传递着生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勇气
。而这些,正是现代处于经济衰退期的日本年轻人们,包括在世界各地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们,刚刚升入高中对青春和未来充满疑惑的少年少女们所需要的。 有人在问为什么今年又是happy end,为什么不是那种所爱的人一定不能在一起的bad end。并不是现代人只能看这样的非悲情结局,而是日渐失去希望的现代社会迫切需要这种能给人带来渴望与幸福的东西。 “你会遇到你喜欢的人,会遇到很多喜欢你的人。无论你现在多么难过,你都会顺利的长大。未来并不可怕,现在虽然一片黑暗,但阳光总会到来。你会沐浴着阳光长大成人。我就是,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