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劣的营销号啊,你们欠维旺迪一个道歉

不得不说,此时此刻的暴雪有多惨,当年指使中文游戏霉体拼命抹黑维旺迪的食蛙法国佬就有多搞笑。以网上流传、被改编最广的一篇尬喷通稿为例,你会发现连标点都是「西文逗号」,还把「兵不知将」误写成了“并”不知将……某些人为了造势「围维救碧」真是不遗余力啊,还好恶人自有恶人磨,那些黑公关文通篇都是玩弄话术、歪曲事实,更兼有无数低级错误。恐怕某些人的钱是都花在刀背上了,这得吃几层回扣啊233333
今天赶上心情好,给业界良心V宝正正名,欢迎自带干货、有理有据的探讨:

1. 一手摧毁雪乐山,急功近利杀鸡取卵?
——真相:好心难救该死的鬼,维旺迪根本就是雪乐山的救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AA%E4%B9%90%E5%B1%B1
关停工作室并赶人出走?那并非维旺迪的决议,5年后的解散才是。如图所示,雪乐山的不断作死源自两位理念相悖的高管:原CEO戴维森与创始人肯·威廉姆斯。戴维森对小作坊思维十分不满,认为公司应有更完善的规章制度,监督身居要职的员工。「做游戏的员工可以自由一些,但商业运作岗位必须要有监督」,可惜雪乐山的元老根本听不进逆耳忠言,反而欺负他不是创始人而处处排挤,导致戴维森愤然辞职——结果不出一年,他一语成谶,某位名为福布斯的会计长期借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雪乐山名誉扫地。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z3vem8/inside-story-sierra-online-death-cuc-cendant-fraud

https://www.sierragamers.com/ken-williams
东窗事发后,众股东纷纷撤资,是维旺迪及时出手保住了雪乐山的招牌,还让它苟活了5年。所有的工作室关停、改组与裁员操作全都是雪乐山高管所为,与维旺迪毫无关系。连创始人肯·威廉姆斯自己都总结了公司失败的原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见此人确实非常有担当,在博客中没有言及维旺迪半个字。
这种坚决不甩锅的态度实在值得某些人多学习一下,我真是见过太多「看门狗2赶工把主线删减还不是因为维旺迪的虎视」了。想请问一下他们:让区区一款游戏尽快推出来难道真的就能解决财报的问题吗?有商战就用商业手段去解决,乱指挥做产品的工作室算什么本事,『看门狗2』和同时期的『刺客信条』电影在当时不都没取得成功吗,前者的销量是很晚才达到1000万级别的。游戏出事了不要老想着外因,消费者站工作室就可以了,不要全自动代入发行方(育碧公司身兼发行与工作室统筹,但实际上不应该把两个职能并起来看。该责问的还得责问)

2. 处处限制工作室,逼走北方暴雪四老?
——真相:北暴工作室蛮横的傲骨、愚蠢的越级告状为他自己挖好了坟墓。
北方暴雪工作室本来是个小作坊,名字叫「秃鹫 Condor」。暴雪当时收购他们的原因很简单:计划内有一个即时类RPG游戏要去做,但是公司主力全放在RTS类型的星际争霸上了,只能请外援。结果秃鹫的四老也是毫不客气,先是半推半就地配合开发,但是对「回合制还是即时战斗」的问题始终避而不谈,还多次对游戏类型的选择产生争执,要求游戏必须按他们的步调采用回合制——云VVD黑和北暴粉看清楚了,要不是暴雪态度强硬,暗黑破坏神系列可要变成回合制烂大街的玩意了啊。暴雪虽然看出四老不服管教,但仍是好言相劝说服了四老,他们这才勉为其难地服从指示。其结果也是众所周知的: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看似皆大欢喜。
但是北暴和暴雪的梁子也就结下了,四老并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做『暗黑』系列,而是每时每刻都策划着如何反出东家——而维旺迪的入资给了他们一个绝妙的机会。2003年,几个人一合计,直接跨过了暴雪去「告御状」,希望自己工作室的地位能提升到暴雪的同级别,独享预算和创作方向大权(还惦记着回合制呢),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他们就走人。维旺迪领导内心os:你从哪冒出来的啊,连自己的东家都不尊敬,以后那还得了?直接批准请辞了。结果四老居然也不反悔或求和,竟然痛痛快快地走了——原来这个计划对他们来说是万无一失的,如果维旺迪准了他们,自己当然可以踢开暴雪达成目的。如果不准,他们就对外界卖惨:
哎呀我们都是受害者啊,法国佬本来都想卖掉游戏部门了,我们以离职作为筹码相逼,他们竟然真的准了,太绝情了。求收留、求投资,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请把我们的联系方式都刊登到网上吧,#团结起来救北暴。

结果他们还真的借助自己的「跳板」投机行为获得了人气与资金,设立「旗舰工作室 Flagship Studios」俨然回到了自己开宗立派时的状态。但是江郎才尽+竞争逐渐激烈的业界使得四老越来越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玩家需求,打拼了将近五年才憋出来一个『地狱之门:伦敦』,游戏存在严重的赶工、玩法同质化问题,以及大量BUG,销量表现很差。
祸不单行的是,他们的工作室此后被T3 Entertainment收购,几位「暗黑之父」现在才终于懊悔,认清了前东家的好——T3马上给旗舰工作室断供了资金,并且宣布他们拥有『地狱之门:伦敦』的所有权,演了一出真正的卸磨杀驴——反观维旺迪任金主期间,暴雪与北方暴雪从来没有收到过来自上层的干涉,最后的冲突也是四老的狂妄一手造成的。这样的好资方也就只有财大气粗如维旺迪了,对开发工作不闻不问、任由其发展,就连名誉扫地形同僵尸的雪乐山,都能在它的手下苟活5年。
这样的品质在体量较小的企业里打着灯笼都难找,但好在北暴四老遭到真正的毒打以后就幡然醒悟,磨平了自己的棱角,终于不再死追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了——比尔·罗珀(Bill Roper)去了迪士尼娱乐还升到了部门副总裁,麦克斯·沙弗(Max Schaefer)、埃里克·沙弗(Erich Schaefer)两兄弟创建工作室开发了『火炬之光』,大卫·布莱维克也开起公司研发了『漫威英雄传』,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反观一遭遇危机就想着如何「围维救碧」的一些人,可称是高下立判了。

3. 恶意收购Gameloft,逼良心大厂走氪金模式?
——真相:Gameloft思维僵化,自己节节败退才引来维旺迪下场相助。免费游戏+内购本就是手游大趋势。
跟无数育碧痴子辩过这个话题了,我现在能做到三句话能分辨出18个云玩家:你了解GL的开发模式吗?你知道GL的背景吗?你买了GL的正版游戏吗?
如果有谁发自内心地认为:GL的变质=维旺迪强迫,那他一定没法回答以上三个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我这也就和云玩家毫无分别了。
https://tieba.baidu.com/p/4079840259
贴一则来自2015年的真实讨论帖,你会发现真正的玩家都一致认为「GL早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原因恰恰来自我说的这三个问题——

1. 开发模式:死磕「全平台兼容」,墨守「买断制」,拒绝F2P类型游戏的改革。导致市场份额直接被免费下载+内购付费的新模式挤占,例如Supercell。收入少了而开发成本却居高不下,被收购只是早晚的事。
2. GL的背景是吉列莫特(Guillemot)家族,大家都熟知的Yves是育碧的CEO,米歇尔·吉列莫特是他的兄弟,Gameloft的CEO。然而他们两家之间却毫无亲兄弟合作的默契,育碧的Yves曾经利用GL推出他旗下当红IP的移植手游,但之后双边的合作就莫名停止了。育碧开始组建自己的手游部门,结果也是磕磕绊绊、长久不见起色。而被打入冷宫的GL从此也就少了「沾育碧光」的这条盈利之路。果真是:在家务农亲兄弟,出外创业陌生人。这个印象也导致我看到Yves给GL哭丧的时候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不过我也不觉得GL能靠刺客信条、细胞分裂的手游存活下来,兄弟背刺只能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 你买了GL的正版游戏吗?如果没买那还说什么,人家倒了也有你的一份责任,想甩锅给维旺迪彰显自己爆棚的正义感吗?23333可拉倒吧。


而且若要探讨维旺迪可怕与否,怎么可以漏了员工的想法呢?Quora上的育碧游戏设计师都已经道明了:维旺迪并没有什么过错。不知道他们看到营销号捏造的罪证以后会不会笑出声。
https://www.quora.com/Why-would-Vivendi-buying-Ubisoft-be-bad
最后结合时事,来说个偏段子性质的「反呛辞令」,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不同的思考:
VVD投资暴雪之前:星际争霸1、魔兽争霸1/2、暗黑破坏神1,请问这里面有哪个是传世经典让玩家们还想重新刷一遍的?
VVD投资暴雪时:星际争霸2!魔兽争霸3!WOW大全盛、暗黑破坏神2,前两者至今还在全球电竞占有一席之地。
暴雪离开VVD的怀抱后:氪金集卡的炉石传说、大暴死的魔兽电影、风暴英雄永远在要火的路上、「你们没有手机吗!」、低分奇迹之魔兽争霸3重制版、守望先锋平衡组上天、战队选手发表问题言论被包庇、WOW资料片全线降智毁人设、星际争霸被打入冷宫,加上最近沸沸扬扬的有毒办公文化事件……
——这些现象是如何推出维旺迪=业界毒瘤这一结论的?我看不懂,但是营销号总是让我大受震撼。甚至到今年还有人在拿那个有错别字的通稿,洗成视频,继续炮轰维旺迪带节奏。对于他们我只想说一句话,而内容已经写在标题里了。

譬如某人可是连时间线都弄不清楚就来黑,真不知道维旺迪这个靶子还要含冤被竖在那多久……
引申阅读,分析Gameloft比我详尽的一些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281614
http://www.80hgame.net/talk/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