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题| 2020年高考最有胆识之作

2020-12-20 08:58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有句名言:具有不寻常的胆识,才可建立不寻常的事业。胆识,就是胆量和见识。胆识具备,才能称为出类拔萃。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具有成功的潜能,但是只有那些拥有超常胆识的人,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写作也是这样,只有敢想敢说,见识超群,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言之成理,高屋建瓴,才能成为最成功的作品。


作文锦囊】

一、要有臧否天下的勇气。

前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吟风弄月,自我炒作,不敢接触社会实际,不能回应社会需求,这样的文章难入华章之流。毛泽东词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最有胆识的文章,就是有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派,就是要敢于臧否天下,激浊扬清,为正义声张,为大道呐喊,为天下苍生鼓与呼。同样是写青年,写青春,评析“佛系青年”的文章肯定优于单纯歌颂青春美好的习作;同样写合作,写命运共同体,抨击美国“退群”行为的文章肯定优于正面歌颂合作双赢之作。


二.要有卓越超人的见识。

有胆识的文章,不但要敢于批评,敢于批判,还要善于批评,善于批判。对于某种社会思潮、思想倾向,只会作出性质判断,那不是真正的批评或批判,而是一种简单的表态,甚至是一种起哄。对于美国政客对中国的攻击,只会反复举例,高唱社会主义好,显然是无力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便于协调各方面的行动、增强合力;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制度体系,便于凝聚群众,形成力量源泉:若能从这样的角度来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才是高明的,才能有真正的批评和批判。这就是见识。批评和批判需要见识,卓越超人的见识才是评析的灵魂,也阐释文章的灵魂。


三、要有精湛老练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文章要有思想见识,而思想见识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看那些最能体现作者胆识的文章,或庄重典雅,或俏皮风趣,无不形成独特的风格。“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想写出有胆识的文章,平时除了要训练胆识之外,还要训练自己的语言。只有精湛老练的语言,才能承载丰厚深刻的思想。尽管语言对任何文章都是重要的,但是思想丰厚深刻之作特别依赖语言,没有精湛老练的语言,思想就无从表达,或是让思想走样变形,或是缺少应有的感染力,大大损害文章的思想表达。


【高考佳作】

英雄自有后来人

(2020年) 天津考生

每日看新闻,目睹种种来自抗疫前线的不同面孔: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再度前往疫情现场的钟南山老人;身患渐冻症而隐瞒病情,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医院院长张定宇;剪去一头秀发,用防护服做铠甲,以口罩为盾牌,迎战病毒的美丽女医生……2020年春天,这些活跃在抗疫第一线的或老或新的面孔,无不让我们肃然起敬。是的,与其说他们是抗疫战士,不如说他们是了不起的英雄。

曾几何时,助人为乐惹麻烦,拾金不昧成被告,道德危机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曾经看过一篇杂文《保护救助者自己的救助标准程序》,告诉人们面对跌倒在地的老太太,什么情况下可以实施救助,什么情况下选择报警,在实施救助之前先要完成那些标准程序,以防日后讹诈。难怪有人悲叹:人心沙化,英雄绝迹。如今,面对抗击新冠肺炎前线的这些中国面孔,悲观论者有会有何感慨呢?

其实,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洪水泛滥,黎民受苦,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倭寇猖獗,百姓遭殃,戚继光抗倭十余载,倭寇闻风丧胆;大清腐败,国将不国,谭嗣同拍案而起,引颈受戮。明清以降,外强入侵,内乱纷呈,百姓呻吟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儿女毅然挺身,勇赴国难,或献身民主,举斧挥镰,除旧布新,或跃马疆场,操戈执戟,抵御外辱。正是有一代代英雄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不绝的历史。新时代新征程,雄风不会断种,英雄自有后来人。

何为英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英雄就是为正义、为真理、为人民的需要而敢于逆行的人。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从容赴死的谭嗣同是英雄;迅速扑向敌人的枪口、为我军赢得战机的黄继光是英雄;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战友,口称“让我来”的杜富国是英雄。抗疫前线,无论是为生命坚守岗位的值班警官,还是为安康不敢怠慢的基层干部,无论是为生活提供保障的快递小哥,还是为希望不言放弃的患者,他们也是一批逆行者,同样也是英雄。

愤怒出诗人,苦难出英雄。英雄来自人民,英雄献身人民,人民是英雄成长的土壤,人民的需要是英雄成长的动力。人民永在,英雄不绝。只要人民需要,总会有人拍案而起,总会有人挺身而出,英雄自有后来人!

【名师点评】

1.针砭时弊,有胆有识。文章以“英雄自有后来人”立论,这是针对人心沙化、英雄绝迹的错误观点而提出的,很有现实针对性。作者指出:“英雄来自人民,英雄献身人民,人民是英雄成长的土壤,人民的需要是英雄成长的动力。人民永在,英雄不绝。”面对错误思潮,敢于批判,而且见识卓绝,难能可贵。

2.整散结合,气势磅礴。文章句式多样,整散结合,语言极有气势。如第三段,先由判断句引出分论点,再以排比句和一个散句叙述论据,最后以两个短句进行分析归纳。而叙述论据的散句,先为四字短语,再为稍长的短语,而后是两个“或”字组成的对偶句。整齐而又变化,散中有整,气势磅礴。


文明应“声” 理性求“气”

(2020年)江苏考生

不久前,男司机逼停并暴打女司机的视屏在网上公开,立即引起网民一片声讨,那阵势堪称同仇敌忾。人们总是喜欢伸张正义,同情弱者,一人发声,众人相随,口诛笔伐,这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吧。可是随着剧情进一步披露,人们发现自己闹了一个大乌龙:原来女司机霸道行车、故意欺人在先,正是她的暴戾引出了男司机的报复。(紧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引述新闻事件,便于引出下文的议论。)

是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意义也不可小觑,它是形成合力、共克时艰的心理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我行我素,各自为政,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声器,各吹各的调,这样就难有同仇敌忾、共克时艰的壮举。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千万网友争当“云监工”,他们在直播间留言区玩成语接龙,编写小说,介绍科普建筑知识,集体留言合影,这是何等正能量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云监工”为例,阐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积极意义,指出其实形成合力、共克时艰的心理基础。)

但是,并非所有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都是正能量,都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美国有几个政客污名化中国,什么“新冠肺炎病毒是武汉制造的”“武汉封城侵犯人权”“中国抗疫缺少透明度”,腔调如此一致,也可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不过,这样的“相应”和“相求”实质是典型的党同伐异:我们是一伙的,不对也对,你跟我们不是一伙的,对也不对。(紧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叙述美国政客污名化中国的行文,揭露其实质:丧失理性,党同伐异。)

美国政客的逻辑在国内网民中也颇有市场。一人发声,许多人不明真相,也不管是非,觉得符合自己口味,就纷纷起哄,或“怒怼”,或“打call”,急于表明自己爱憎分明的立场。前些年某案件中的那个激情代理,敲击键盘,“揭露”司法黑幕,网友纷纷为之激动,为他的怒“怼”举动“打call”,结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闹剧以激情代理的悄然退场和网民的自讨没趣而收场。(由对美国政客的批判,转入对国内网民的批评:不明真相,不管是非,急于表明自己爱憎分明的立场。)

我们承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首先要对各种“声”和“气”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那个“声”究竟值不值得“应”,那个“气”究竟值不值得“求”?即便完全是敌对的“声”和“气”,是不是也有值得借鉴和记取之处?人们常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应“同声”,只求“同气”,拒“异声”“异气”于千里之外,难免生“暗”,而难得有“明”。(深化论证,运用辩证法原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同”于“不同”的“声”和“气”。)

我们可以也必须“同声相应”,不能做冷血动物,但是不能把“同声相应”变成“党同伐异”,我们可以也必须“同气相求”,不能做孤家寡人,但是把“同气相求”变成“意气用事”。文明应“声”,理性求“气”,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总结全文,照应标题。)


【名师点评】

1.环视宇内,臧否天下。文章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阐发和讨论,阐释“云监工”的积极意义,批评美国政客污名化中国的行径,以及国内网民非理性的做法,环视宇内,臧否天下,关注现实,高屋建瓴,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充分展现了作者非同一般的人文情怀。

2.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在紧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引述新闻事件之后,首先用一段文字分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积极意义,然后重点阐述其消极意义,在行文上先说国际,再说国内,在此基础上运用辩证法原理进行概括性分析,指出对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应有的态度,最后总结全文,回扣标题。全文中心突出,结构严明,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专题| 2020年高考最有胆识之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