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的第六十七篇 识字证书 大清的卖身契 你见过吗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六十七篇。



2018年11月28日,国内首座契约文书博物馆在洛阳正式对外开放。契约文书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文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历史遗存,它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土地买卖制度、税收制度、民风民情、社会婚姻现象、家庭财产分割及继承,以及宗教等的真实记载和重现。有10个展厅。该馆藏有近6万件历代契约文书,从明洪武初期到建国初期,时间跨度有600年,该馆藏品包括宗族族谱、房田契约、婚事文书、风水占卜、合同、人契、遗嘱分单、金兰谱、书信函件、科举试卷与夹带等数十种类。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一张【识字证书】,这张【识字证书】签发于1958年2月13日,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基本吻合,当时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文盲很多,汉字难写难记难认难倒了众多英雄好汉,这个人肯定付出了很多才拿到了这个证书。1958年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正式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中国脱盲率迅速提高;第二张就是大清的卖身契,那是的老百姓如牲畜一样买来买去的,完全没有自由,何谈幸福。第三张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临时营业执照,为什么有临时二字那,我想不用我说了吧。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待我慢慢消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