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瓦电子管FU81 单端功放机制作简介
发表这个帖子,希望能给不少对1000多伏屏压望而生畏的朋友、特别是手头有这类大管,又不敢动手的朋友鼓鼓劲......呵呵!
这部机器是我玩胆生涯中制作最大的机器了!做这机器也非一帆风顺!也是大姑娘上轿。前后经数次改动。电源牛铁芯换过三遍,灯丝牛反复绕制2遍,输出牛2遍,就是推动电感也试验2次。各位朋友看图片就明白,前后有别。机器的用料极其普通。实木框、3毫米的铝板、自己上的油漆,高压帽自己做的,金属防护罩子也是用5毫米的的铁丝自己手工做,手工焊接的,所用牛8头,除了一头低压牛是原来27厂的成品牛外(自己绕制数据电路图中有),一对输出牛、一头高压电源牛、一对灯丝牛和一对耦合电感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并均有详细绕制数据供大家参考。
机器每声道用三只管子:6G2P+6P3P+FU81晶体管整流,普通RC滤波。这样,可以享受大容量电解的优越性。机器不论播放古典、交响和轻音乐,还是人声演唱、歌舞剧、民族音乐等等都有不错的表现,十分耐听......
输入阻抗:100K
输出阻抗:8欧
最大输出功率2*100W
最大不失真功率约2*50瓦
静态背景噪音小于10毫伏:安静环境下,人距离音箱0.5米外听不见丝毫噪音。
整机耗电量大约:750瓦
机器体积:50*45*50 (立方厘米)
重量约:40公斤
试听音箱:国产“麦龙”小书架箱(低音是5寸)89分贝;
国产早期“联声”家庭影院主音箱落地箱(低音惠威8寸)89分贝,大概如此,音箱参数记得不很清楚了。2套箱子对比,效果不分伯仲。
下面是本地几位资深胆友现场试听后对机器的评价:
力道足,低频量感充沛,下潜深;解析力在胆机中算相当高的,与中高档石机比较也不输。同时,声音又还甜美,不失胆味;只是高频穿透力差一些,延伸不够。
总的听感很好!
机器的DIY 过程详见文中图片或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M4y1v7P3/
感兴趣的朋友还可到这里下载欣赏机器的现场放音视频片段,
由于是手机录制的,不能和专业录音相比,但还是可以让你感受到大胆机的音效和风采:
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L411z729/
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L411z729/
3、
4、
5、
不少朋友都担心直热管的交流嗡声,而采用直流电点灯丝。其实,FU81 的灯丝设计有中心头,其本身就具有平衡作用,所以,我仍然采用交流电点灯丝。静态噪音小,耳朵贴近音箱可听到微弱的“嗡声”。
各位从电路中不难看到,第二栅极电压只是通过一只100欧的电阻和高压连接,手册上额定的屏压2000V时,FU81帘栅极电压为600V,我这里显然高多了,和屏极电压基本一样。
个人认为:手册上的参数是 N 年前的,那时候的技术应用也是很有其局限性,FU81 就是发射专用管,作为音频放大,没有参数,因此,只能做参考。
一般作为音频放大的电子管,帘栅压大都可以和屏压差不多。主要目的是能尽量在低屏压时提高管子的放大效率,再一个,就是可以简化电路。当然,这也会使得管子的耗散功率增大、过早衰老。机器在刚开始安装时候,还比较注意零件的排列,可是,后来在反复调试中,更换元件,原先推动级是 RC 耦合,后来又改成 LC 耦合;原先推动管 6P6P,后来又换成 6P3P;原先前级是 6N8P, 后来又换成 6G2P。电解电容串、并联,难免增加数量,空间不断在缩小,最后是有点乱七八糟了。不少玩家觉得,大(功率)机器不如小机器‘柔’。其实不然。我们听音乐,特别是用自己 DIY 的功放播放音乐,总希望音质好、失真小、背景干净(噪音小)、声场宽、高音亮丽穿透力抢、中音醇厚耐听、低音质感强有力度、下潜有深度,刚柔兼顾、频响宽,各频段音乐平稳......等等。实际上,不论什么功放就是几百万元的机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说白了,就只是一种追求而已。如果你的机器功率不大,为了满足个人的听音爱好,调试中难免会‘舍此球彼’或者‘顾此失彼’,比如:为了增强低频,你会损失高频,为了追求频响,你会损失细节......特别是功率小的机器,很难兼顾!大功率机器不同,储备功率大了,可以做到‘顾此而不失彼’!可以做到刚柔兼顾......
以下是机器和主要件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