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传考研复试面试要点四:如何有效回答导师问题

复试面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就是如何有效回答导师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很关键的,当然也有些同学想说这个很难吗?我跟你讲在我的辅导经历里面,相当一批学生要做到有效回答还是挺困难的,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叫做有效的回答。对于有效回答我们给大家列出了几个标准,我们可以看一下。
首先,我们的有效回答是针对导师的问题回答,不能答非所问,一定要搞清楚老师在问什么。我们有些同学因为比较紧张,也可能他对老师的问题的理解没有到位,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答非所问,没有完全针对老师的问题来回答,也没有搞清楚老师到底需要问什么,所以说针对性回答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我们回答的方式注意要以议论文的方式来进行回答,而不要做流水账似的回答。比如老师提问同学,你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其实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老师的要求是什么?你把你最重要的言简意赅的信息,跟我相关的信息,三言两语给我说一下。但是我们有的同学为什么会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流水账开始一直到考研结束,一条一条给你讲出来,老师听的就会很烦躁,所以我们要求以议论文的方式。
第三,我们在思路上面一定要做到表达清晰,最好是按照总分总结构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第四,内容深刻但不是中庸,漏洞小,有创新的话更佳。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你的对面都是硕士导师,带硕士的或者带博士的导师,应该说他在他的提问里面在专业领域里面是非常懂的。如果同学们回答内容太浅,比如说基本上照搬书本,老师会觉得你就是读了几年书,其实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也是不行的。另外一方面,不要过于的偏激,有些同学的回答非常犀利,你这个犀利很可能就会招来一个很大的风险,也可能你跟老师观点一致,那么是好事。万一你跟老师观点不一致的话,你不够中庸的话,那么你可能就会被卡掉,所以说在回答问题上我们尽量做到深刻,但是不失中庸,最起码你要保持一个谦虚的一个态度。
最后,就是态度良好,绝对不要顶撞老师。这种例子发现的比较少。但是在我的辅导经历里面,有些同学提到他的复试,之前一年虽然已经复试了,但是为什么失败?有个别同学会提到,他跟老师发生了一个言语间的不愉快的情况。我记得曾经有一位来我们这边二战同学参加复试,前一年他也进了那个学校,那个学校是个名校,但是他跟老师就发生了一个严重的言语间的冲撞,所以他那一年就名落孙山了。当然这个同学可能认为我是就事论事,但是可能在老师看来你的态度不够好,第二年的时候我们在这方面特别加强,那么最后他复试成绩是第一名。所以态度一定要好,再一个语音语调要标准,要抑扬顿挫。你要知道,老师在面试的那几天应该是非常辛苦的。同学们可以感受一下,你要听6到8个小时的同学在不停的说话,其实说实话挺烦躁的,所以说如果你的语音语调又不是那么清晰,不是那么的有节奏感,不是那么抑扬顿挫,那么老师在面试的时候,他的心里的那种煎熬性你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我们的语音调也是比较重要的。
那么我们要做到有效回答,我们要达到哪些标准?我们应该提前做哪些准备?我这里给大家把几条重要的点列出来,当然这不是全部。在之前的讲课里面也提到过,复试特别是面试,它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一个考察,但是最关键的点,我们今天就关于有效回答的提出这么几点来。
首先,我们要注重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一个基础。因为绝大部分的复试的面试,肯定是要考察你的专业课知识的技术能力,所以这个地方要提前进行准备。那么建议同学们初试完以后,大概预估一下分数,觉得今年大概能进入复试,那你就应该提前准备复试的专业课,早一点准备。
第二,要熟练知识的框架性结构和逻辑思维方式。这个是什么意思?我们的框架性结构就是说我们对于面试中所要考察的内容,在脑海里面要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知识模块。这个其实在初试的时候我们也要求同学们去建立,特别是咱们凯程集训营的很多同学,我们在平时就要进行训练,我们把知识,比如说关于A这个学科我们可能分成A1,A2,然后又可以往下分,这就是一个知识模块的一个知识树。
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框架性结构,为什么建立框架结构?因为比如问一个A1的一个问题,那么我知道它的并列概念上位概念下层概念都有哪些知识点,这样我可以很快的去组织语言,而且基本上你答出来东西就是比较有条理的。比如说老师问一个问题,请你简述A撇,那么我会怎么回答?好的老师谢谢老师的提问,那么A撇是属于A大范畴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与其并列的模块,还有A撇撇,它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二三。
如果说你看到老师在向你点头示意,你就可以继续往下答。如果说你看老师说你答这个意思就差不多了,你就可以截止。也就是说当你有一个体系性的结构在脑海中的时候,那么你回答问题相对来说会好很多,所以我们在进行专业课准备的时候要建立知识结构,知识框架。
第三,就是一定要有逻辑思维性。逻辑思维性主要是表现什么?我们回答问题要以总分总结构。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总整体的概括属于A范畴里面,与A撇并列的一个模块,然后分讲它具体内容123,然后最后再总结一下关于A撇的一个定位。这样的一个表达结构是非常有效的,大家要知道我们说话跟人交流,是一个线性的逻辑,就是我先说的跟后说的,它不是在一个平面上,所以老师听的时候有一个时间先后的问题,所以我们最后要再总结一下,提示一下老师我前面讲的哪些内容。这两个内容就是说语音教导,我们后面会专门给大家讲一下怎么去练习语音语调。
第四个就是针对简历内容,院系信息也要做充分的准备。不要认为面试我只弄专业课这个知识就可以了。对于你的院系信息,特别是老师喜欢擅长他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你最好也有所准备。然后就是简历内容,总之你对简历内容也要做一个充分的一个准备!
最后,老师提问后,适当的给自己留几秒钟思考的时间。不要着急马上回答,因为首先你要想清楚老师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好了,这就是我们关于有效回答的一些需要准备的事项。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给大家谈一下面试经常问的问题。
老师说你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你谈谈什么理论?你看看A理论是什么东西?那么我们一般怎么去回答这样回答,给他说一下,这个模板一定要记熟了,首先上来以后说:老师您好,感谢您的提问。一定要把这个态度表达出来,下面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非常的有礼貌。您好,感谢您的提问,注意这种话。
然后先给他一个总,先给他概述一下,A是指什么,把它下个定义。它整体上是属于什么范畴,这就属于概括的一个定性。然后具体而言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注意有些同学关于几点喜欢说得非常清楚,以下四点,以下5点,以下8点,我不建议说这么多,你就说几点就可以了,为什么?因为如果你说的比如四点五点,你说到第3点至4点的时候你就搞混了,第五点是哪个?我说没说?这样的话在现场就会容易闹笑话,所以我们不要说的那么精准,我们就说以下几点,当然如果你就两点就三点你可以说,但一般来说从四点开始我的实践经验上你就不要说了,你就说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你在说首先的时候也要表示总分结构。首先,A它这个核心特征是什么,句号。这个特征具体表现为什么,你可以再假设说一说,这就是分。最后接下来我还想谈谈它对我们生活的启示,如果你另起了一个模块,你再按照总分总,首先是做,然后,最后总结一下。综上A是什么,进行一个高度的总结,适当延伸,注意这里可以适当的延伸。对于适当的延伸,同学们如果听过我之前说的冰山理论那个模块:给老师留有准备。比如说你可以说:老师,所以A就是什么,整体上我对他是一个非常认可的态度,但是A也有一些缺点,这里我就不再一一展开了,这就叫适当延伸。
如果老师说,同学你别不展开,你把那个缺点再给我讲一讲,你就可以再讲,老师就会感觉你对这个问题理解非常的深入,对不对?是吧?你就不要再去查。对不对?如果说你对这个问题不擅长,你只能达到这个基本层面,你达不到对他的一个高度的评价和深入的展开,那你就不要再说它不足的点或者留尾巴,你就不要延伸,到此为止就OK了。不要给老师进一步追问你的这样一个兴趣,你就给他打住就可以了。好,这就是说对延伸的知识点要有储备,否则你就别提这个。
这就是我们关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基本的一个知识模块。注意礼貌,第一句话,然后总结一下,分哪一个分点,又是总分结构,最后再总结一下。最后总结的时候,一方面总结前面的核心内容,一方面什么给后边留有尾巴,如果你不擅长要延伸,那你就别留尾巴。这是我们关于回答的一些套路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