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参加学术竞赛?
很多人目前对于竞赛持观望态度,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参加竞赛,或者参加竞赛是否会影响目前的学业。
实际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参加竞赛。
首先,问问自己是否对某一学科或竞赛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对挑战抱有热情。
深入学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兴趣的支撑,这是学竞赛的第一个前提。就算你有强烈的目标,只要没有强烈的兴趣,同样很难坚持下去。
这里的兴趣是深层次的,是内在对于某个学科的知识的渴望与探求,而不是被表象所吸引,浅层次的兴趣。
其次,是探究精神,探究精神意味着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原理。
以有机化学为例,如果你只关注化学反应本身而忽视了反应历程的探索,那很难建立不同反应之间的联系。当遇到复杂多变的情况时,你就可能不知所措,更别说在化学竞赛中表现出色了。
最后,就是学有余力。
竞赛涉及的内容比课内知识更深入,需要大量时间才能掌握。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在竞赛中表现出色,必须确保自己的课内学习不受影响。因此,具备充裕时间和余力是学习竞赛的前提条件之一。
如何判断一个竞赛并非“水赛”?
01 主办方背景
竞赛由政府机构、大学、学校联盟等权威性官方组织主办(以及相关评委资格),商业化程度较低。
02 覆盖范围
竞赛面向广泛的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赛事的专业性得到保障。
03 获奖者比例
获奖比例被控制在较低水平,这是为了保证竞赛的含金量,例如 AMC12 只有全球前 5% 的获胜者才能继续参加 AIME。
04 院校重视程度
像 UKCHO/BPHO/BBO/AMC 等竞赛,都是英美名校推荐参加的项目,从侧面证明了这些竞赛的权威性、可信度、知名度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