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3分钟,地理不用愁——窑洞与地坑院【看纪录片学地理】

窑洞与地坑院
一、历史成因
00:14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
二、建设的地理背景
00:37
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了窑洞天然的建造场:
☆建筑用材:地面植被稀疏,缺乏建筑用材和取暖用材
☆土壤性质:黄土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
☆气候: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偏少,对在当地挖凿窑洞也十分有利
三、种类
00:55
窑洞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靠崖式窑洞(崖窑):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修庄挖窑
☆下沉式窑洞(地窑):地坑院式窑洞,这种窑洞实际上是地下室,多在平原大坳上修建,一般深五至八米
☆独立式窑洞(箍窑):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圈窑顶而成
四、被称为“绿色建筑”的原因
01:11
①窑洞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简便,节省建筑材料
②洞穴式建筑节省土地
③窑洞冬暖夏凉,具有保温、隔热、蓄能、调节洞室小气候的功能,是天然节能的建筑
五、地坑院
01:28
①被誉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人类穴居的活化石、底下的北京四合院
②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③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
六、例题
0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