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后分享

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明天要交作业了,今天却一点都没有去做,着急像热窝上的蚂蚁。明知道今天是最后限期,第一时间不是去完成作业,而是在漫无目的地玩手机,玩玩手机压压惊先。现在还是早上,还早,还有时间,中午过后再去做。
一、 拖延怪圈
很多人都经历这个阶段,因为上一次行动中的拖延受到了惩罚,今次无论如何都不会拖延。刚开始信心满满,结果还是重蹈覆辙。大概经历的阶段如下。
阶段1: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阶段2:我得马上开始;
阶段3:我不开始又怎么样;
阶段4:还有时间;
阶段5:我这个人有毛病;
阶段6: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阶段7:我永远都不会再拖延了。
二、 为什么会拖延?
首先要明白,每个人都存在拖延。拖延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更和智力没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1、 害怕失败,害怕被人知道的真实水平而引发评判。拖延恰好是应对失败所带来恐惧的策略。
拖延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正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别人评判,所以追求完美,力求做到最好,以此堵住他人的嘴。设立远大的目标,并不认为自己是不自量力,而是认为自己是有所追求,却不知道跳入了陷阱当中。一旦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时,不知所措,产生焦虑、怀疑、失望,最终会通过拖延来迫使自己退出。
2、 害怕自己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最后却一无所有。怎么才不会失败呢,不去行动就不会失败。
3、 害怕成功,害怕成功所带来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最常见的是取得了成功,人们不会关注你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经历多少困难,只会将期待再一次拉高。比如体育的明星,在篮球和足球经常见,一场发挥不好就说「垃圾」。
4、 争夺控制权以及赢得尊敬和独立自主
做一件事情,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样做才是最快的,你会按照他告诉你方法去执行吗?大部分人其实是不会的,第一时间是抗拒:你是谁呀,为什么要听你的?
当一个人有自主意识时,就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风格,要活出自我。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为什么要活在你的评价当中呢?
最常见的就是对年轻人催婚,认为只有结婚了人生才是完美的,只有结婚了一切都会好起来。但面对上一代的观念,年轻人并不这么认为,觉得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想法。
结婚嘛,我还是个孩子,还不急。
5、 家庭的榜样——稻草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邻家的孩子永远都是比自己厉害。
在生活中,身边有一个优秀的人,父母希望你能够以此为榜样,为目标奋斗。但榜样通常会被美化,提升到一个完美的高度。要么造成巨大的压力,做什么事情都向已经被美化的榜样看齐,这个不现实。要么认为,反正这样的榜样自己永远达不到,做事嘛,差不多就可以啦,做不好也是正常的。
三、 拖延如何处理?
1、 成长心态
与成长心态相对的是固定心态。固定心态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事情做不好是你的能力不行,是你不聪明。有这种心态的人是可悲的,经历一两次失败之后,总是认为自己不行,这方面不行,从而认为做其它事情都认为不行,阻挡了去尝试的脚步。
成长心态,认为人是可塑的,可以改变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的。有了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让你勇于去尝试,敢于去行动,摆脱完美主义的担忧。今次做不好,并不代表以后都做不好。
不会的,不擅长的事情,反而觉得有趣,通过学习获得。失败并不会伤心和失望,反而是一个加倍努力的理由。
2、 明确的目标与可行的计划
拖延本身就包含难以达成的目标。拖延者造成拖延,要么目标太远大(不切实际),要么含糊不清。
先说目标远大。目标的设定前,应该评估自身的能力。超过自身的能力,很难达成只能说痴人说梦话。考试从来没有及格,目标设定是及格,而不是设定考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第一名有志气,实现的机会渺茫。
再说目标含糊不清。每天过得很没意义,很颓废,要找一些事情做。请问要找什么事情做呢,做那些事情就不会颓废,混日子呢?
两者比较容易引发拖延。
确立可操作目标。
做「跑步」这件事情,令我的生活不会颓废。跑步是一个目标,是可操作的,但并不具体。
具体是怎么样呢?
跑步,打算跑多久,跑一辈子,一年还是一个月?
一周跑多少次,每次跑多少公里,什么时间跑?
同时要考虑,避免自己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要引发惩罚制度,做不到怎么办?
操作:
2023 年跑步,一周三次,每次 5 公里,时间在晚上 9 点 ~ 10 点,地点在 XXX(地点最好固定,避免出现突发情况)。
将跑步的目标说出来,比如发朋友圈,参加跑步营。接受大家的监督,有别人的监督,反而更容易去完成。
拆分成几个小步骤目标。可操作性目标,再拆分,是为了更容易地完成。从来没有跑步,一上来就 5 公里,身体肯定是吃不消。怎么办?拆分目标,怎么拆分?
可自行制定两步走,三步走之类的。就是原来的目标分阶段,从易到难。确定 2023 年跑步,跑不了 5 公里,刚开始两个星期跑 500 米,接下来两个星期跑 1 公里,接着再加码,朝着 5 公里目标达成。
去做,永远比坐在沙发上想重要。
3、 学会接受和拒绝
一群人行动远比单打独斗好,学会找别人帮助,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拒绝不利成长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