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科普 | “猫式伸展”那些事儿,增强你的脊柱灵活度
相信很多朋友对“猫式伸展”都不陌生。
在瑜伽、普拉提等运动中,猫式伸展都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动作。它不仅能增强脊柱在矢状面上的灵活性,还能延展拉伸背部肌群,缓解背部疼痛,加快骨盆区域血液流通,按摩内脏器官,有助于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健康。

运动康复师也常常使用“猫式伸展”为客户活动脊柱,增强脊柱的活动度。
众所周知,脊柱活动度不足,会导致很多体态问题,甚至会诱发运动损伤的出现。所以,在详细介绍猫式伸展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脊柱的活动度是怎么一回事。
01
脊柱的灵活度
人类的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其中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骶椎和尾椎在成年后融合在一起,形成单个的骶骨和尾骨)。
其中,颈椎段和腰椎段是前凸的,而胸椎段和骶尾段是后凸的——这构成了人体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这种从上到下“前凸-后凸-前凸-后凸”的生理曲度对人体的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脊柱的正常曲度为整个轴向的骨骼结构提供了足够的强度和稳定,使脊柱可以承受更大的压缩力,也能缓冲奔跑、跳跃带来的冲击力;
其次,胸椎段和骶尾段的后凸,也为胸腔和盆腔的内脏提供了足够的容纳空间。
从脊柱的正常曲线来看,腰椎在矢状面上的曲度最大,5块腰椎的曲度合计能达到45°,其次是颈椎——7块颈椎的曲度合计30-35°,而12块胸椎加在一起,曲度为40°。
这说明,单块腰椎的活动能力最强,其次是颈椎,而单块胸椎的活动能力最弱。
这既是造物主精巧的“设计”,也是人类千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果——灵活的颈椎和腰椎可以帮助人类祖先更容易摄食、行动、战斗和规避天敌,而稳定的胸椎可以更好地保护内脏器官。然而,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现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让我们的脊柱或多或少有了变化。

02
脊柱活动不足带来的问题
作为运动康复师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客户。各种肩颈、肩周、后背、腰部疼痛的客户,最后寻根溯源,发现很多病根都能追究到脊柱上。
人们长时间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手机,以及不良的坐姿、站姿导致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被打破,或者灵活度丧失,或因代偿而变得过于灵活。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胸椎活动度降低或丧失,而颈椎下段和腰椎上段(尤其是胸腰结合部的位置)因长期代偿而变得异常活跃。
您是否有胸椎活动度丧失的情况?
我们可以采用一个小方法来测试一下。
前文提到,胸椎一共有12块,当它屈曲时,曲度最大的点应该是在中点处——也就是第6和第7胸椎的位置(大约是与肩胛骨下角齐平的那块胸椎)。所以,可以双手、双膝四点支撑跪在地上,背部向上拱起,使胸椎处于屈曲的状态。请别人看看拱起的最高点是否位于第6和第7胸椎的位置。

您也许会发现,最高点并不在那里,而是下移了,移向更靠近腰椎的位置。这就说明,您的胸椎上段活动度降低了,而胸腰结合部的活动度过高了。别小看这一点点变化,时间久了,背疼、腰疼、翼状肩胛就可能找上门来。
这时候,运动康复师就会使用“猫式伸展”来训练客户的脊柱活动度。

只不过,与瑜伽教练和普拉提教练有所不同,运动康复师的“猫式伸展”并非让全脊柱伸展,而是“只锻炼过于僵硬的节段,抑制过于活跃的节段”。
听起来有些拗口是吧?别担心,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运动康复师的“猫式伸展”。
03
运动康复师的猫式伸展
假设有这样一位客户,他的胸椎活动度不足,平时颈椎下段和腰椎代偿过多。运动康复师在带这样的客户练习“猫式伸展”时,可以要求他把颈椎和腰椎固定住不动,单独伸展胸椎段。
具体动作要领是这样的:首先双手、双膝四点支撑在地上。双臂微微外旋,双足勾起,骨盆处于中立位。颈椎、胸椎、腰椎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
由于这位客户是胸椎活动度不足,颈椎和腰椎活动度有余。因此,在练习时,只需要让他的胸椎段伸展就好,同时让颈椎和腰椎固定不动。
由于正常人胸椎屈曲的幅度只有30-40°,伸展幅度也只有20-25°。所以,在做胸椎段的“猫式伸展”时,其活动度注定不会很大。
如果活动度超过上述范围,那就要注意,可能有腰椎段的参与,应尽量规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