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物一知丨王弼:“嗑药”都吊不住的命丨哲学考研

2023-07-28 11:51 作者:哲学考研研究所  | 我要投稿


/ 王弼 /

正始玄学大哥大震撼来袭!和康哥同一时代的清谈高手,会在属于他的时代翻出怎样的风浪呢!


引言

魏晋时代的哲学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帮派,一派是以我们之前讲过的康哥(中哲人物一知嵇康:粉丝围观?有我打铁重要么!)还有康哥的好基友们,如阮籍、山涛等为主要话事人的浪浪山打铁小分队(也称竹林玄学);另一派是以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王弼,以及何晏为当家的七星洞嗑药合作社(也称正始玄学)。七星洞嗑药合作社主嗑五石散,是一种土方熬制的劣质保健品,嗑了之后精神升天、浑身燥热,并且需要溜达消食儿。但是磕了五石散之后会让人皮肤白皙,看起来返老还童,堪称保健品中的唐僧肉。srds王弼没啥事儿就吃唐僧肉,但可能是天妒英才年仅23岁,上天就收走了这个惊艳了中国哲学史几百年的天才的生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天才的生平吧。


人物生平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放到现在估计也是山河大学学子。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哲学家。


王弼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大概是因为人家硬件软件都是顶配。从硬件方面看,王弼出身官僚世家,他的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年号称“八俊”之一的刘表。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博物记》和《博物志·人名考》《王弼别传》等记载。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王弼的爷爷王凯和他异父异母的亲弟弟王粲去荆州紧急避险,然后就依附于当时的荆州老大刘表。刘表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发现王粲还挺有才的。一想,这俩人来我这儿紧急避险也没给我带点啥伴手礼啥的,那就别走了,然后就打算“就地娶才”让王粲当他上门女婿。但是见了面之后一看脸又觉得王粲丑的“不忍卒看”,然后就想着拿王凯当个平替,把女儿嫁给王凯算了。王凯长得又好看,讲话又有趣,还给刘表生了个大胖小子,叫王业,王业又生了个大胖小子,就是王弼了。有这种基因在,估计王弼就算想当个傻子都当不成。


从软件方面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王粲跟着曹操去揍孙权,但是还没等打完,王粲人就没了。王粲人没了之后俩孩子也都被搞死了。这样一来,王粲就绝后了,然后王弼的父亲王业就成了王粲遗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了。王粲是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才学出众,打小就机灵。十四岁一到长安就被蔡邕投资了,主要的投资方式就是把家里的大批藏书全都赠送给了王粲。王粲死后,这一车车的书就全都拉去王业他们家了,这样一来,王弼家中的藏书堪比国家图书馆啊。王弼硬件够顶,软件无敌,砸也能砸出个天才来。鲁迅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何况王弼自身也有聪明才气,那自然在这个奇葩辈出的时代缔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


23岁就过世的王弼看脸像个35+中年男人

王弼还没发育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小明星了。本来,七星洞嗑药合作社的社长是何晏。何晏在当时是负责选官的吏部尚书,身边自然而然就聚拢了一大批读书人,所以也就成了名士们的小头头。据说有一天,王弼还没成年,十几岁、估计刚高考完没啥事儿的时候,就去拜访何晏。何晏一听王弼要来,原地注射鸡血,特别兴奋,赶紧跑出去迎王弼,据说因为跑太快鞋子都穿倒了。这不仅是因为王弼有”大帝之资“的缘故,还有出身方面的因素在。何晏作为当时的吏部尚书,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长,虽然后来抱上大腿,对着曹操磕响头“您如果不嫌弃,我给您养老”,但是他原生家庭并不是很好。而王弼可是正经的世家大族出来的,所以过去看何晏也算是给他一个面子,可给何晏激动坏了。


何晏家作为当时读书人的聚集地,常年驻扎着大批名士,没什么事儿就围在一起侃大山,所以也知道那些话题“抗唠”,能唠得久一点,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话题整理起来,起了个名,叫“名通”。在曹魏时代,这些“名通”还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意义,即对当时世界本源性的探索和追寻。何晏和他的小伙伴们就这些“名通”商量了一些在他们看来是牢不可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释,大家都觉得不可辩驳。看到“大帝之资”王辅嗣过来了,就拿这些话题去挑逗王弼。王弼邪魅一笑,嘴角冷漠的弧度仿佛一颗万年寒冰,刀削般的双下巴透射出三分冷漠,二点五分漫不经心和三点五分嘲讽。基本没怎么过脑子就开始反驳,结果就让何晏和他的小伙伴儿们都惊呆了,换句话说就是“一座人皆以为屈”,全都被“大帝之资”王辅嗣给洗脑了,觉得自己之前深深相信的东西竟然是如此的没有道理。这要是搁到现在,王弼可真称得上是国家储备级人才,直接给这哥们派去美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说不定到2050年,阿美莉卡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王弼一看大家都被他“洗头(nao)”了,觉得很无聊,于是就给大家表演了个绝招——我打我自己。文雅点说就是“自为主客数番”,把自己的立论推倒,说服大家之后再推倒。后面王弼觉得“我打我自己”也没意思了,于是就在《无敌是多么寂寞》的bgm声中缓缓退场了。虽然王弼走了,但是关于他的传说已经开始在江湖上流传了。何晏也对他评价“若斯人者,可以言天人之际”。


名士茶话会

后来王弼发育起来之后打算出书了,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打算对《老子》下手。这当然不是说王弼打算学习黑格尔,对《老子》进行一番系统的批判,或者写一本《老子新论》。我们中国哲学对于先辈和传统还是保持着尊重的态度的,所以王弼只是打算注释一下《老子》。有一次王弼去找何晏玩儿,顺路就把这个想法跟他说了一嘴,并且把自己注释的思路和基本要义和何晏系统的交流了一下。何晏听完之后赶忙就把自己的《老子注》给藏起来了,大概是觉得萤火难与皓月争辉吧。不过何晏的《老子注》最后还是以“道”“德”二论的形式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大概是觉得写都写了,不发白瞎了。


在当时还有很多巨佬会和王弼平等的交流,这些巨佬还喜欢以同辈的姿态拷打王弼。在当时还有一个和何晏齐名的玄学领袖叫裴徽。老裴有一次闲着没事儿想和王弼battle一下,就提问王弼,说“无诚万物之所资”(无确实是万物的所要依凭的根据),但是既然这样的话“圣人莫肯置言,而老子深知无矣”这是为啥呢。王弼可是得天独厚紫薇星,岂会怕他!只见王弼不假思索,直接就是一个“圣人体无,而无又不可以训”(孔子是无的化身,而无又不可以定义)所以孔子从来不讨论无,而只是讲人世间最普遍的道理。而老子不如孔子(王弼这么认为的),老子是有者,大概是出于补偿原则,老子缺啥补啥,恰恰因为他是有者,所以他才“恒言其所不足”。


王弼在中国哲学史中是一颗耀眼的流星,耀眼又短暂。正始10年,司马氏被刺曹魏篡位登帝。由于何晏是王弼玩的最好的小伙伴了,而何晏又是曹魏那伙儿的,所以大家一般默认王弼是属于曹魏政治有限公司的。但是当时的王弼毕竟才20岁出头,也就是考研二战的年纪,在公司里也没啥重要职位。所以司马昭在开团的时候把曹魏政治有限公司的人都给干掉之后,王弼被保留了下来,不过同年秋天,何晏被杀的几个月后,王弼可能是害了相思病(bushi)一病不起,一代天才,就此陨落,享年23岁。王弼虽然只活了23岁,但是他却完成了《周易注》、《老子注》以及《论语释疑》。并且这些著作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哲学的进步。王弼的《周易注》一直到北宋都一直作为官方的注解出现,后来历经了程颐等人的努力,一直到南宋时期,朱子注解的出现,被王弼的注解统治的情况才有所改变。


制霸上千年的大作《老子注》

重要思想

“得意忘象”

魏晋时期,玄学在方法论上宣扬“辨名析理”,即从分析抽象的概念和义理出发,探讨世界的本原问题。王弼认为,要得到统率一切事物的“一贯之道”,必须拋开具体的物象,如果只停留在具体物象上,是不可能得到的。这就是他“得意忘象”的理论。


言,指卦辞,代表语言;象,指卦象,代表物象;意,指一卦的义理,代表事物的规律。语言是表达物象的,物象是包涵义理的。但语言不等于物象,物象不等于义理,所以要得到物象应该抛弃语言,要得到义理应该抛弃物象。只有抛弃物象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如果拘泥于物象,则妨碍对义理的认识,拘泥于语言,则妨碍对物象的表达,所以要想真正把握住义理,就得忘掉物象。


“以无为本”

王弼的以无为本,其核心意思是说作为现象的万“有”,依赖于作为本体的“无”。王弼自觉的规避了《老子》“有生于无”的具有宇宙生成含义的文本,而转以说“有”、“以无为本”。者体现了一种本体论的转向。王弼关于本体论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存在的事物虽然众多,但是一定有一个统一的,使万“有”之所以如此存在的根据——那就是“无”。他觉得个别的、特殊的万物统一的根据便在于舍弃了一切具体属性的,作为现象的本体的“无”。但是王弼的“无”不是空无,而是一种虽然没有形体,但是却成就万物的存在。


总的说来,王弼的“无”是指无形无名的本体,王弼的“有”是指有形有名的现象,王弼的无与有的关系是本体与现象,或者说本体及其作用的关系。


考研热点


王弼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位早夭的天才,惊艳了中国哲学界的后来者。作为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也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中国哲学史的考试中,王弼当然也是魏晋时期的考察重点,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学习,仔细把握。


各校对于王弼相关内容的考察基本集中在“以无为本”、“崇本息末”和“得意忘象”。其中“得意忘象”是王弼相关内容中考察频率最高的知识点,并且考察形式非常广泛。如中南大学23年作为简答题考察,暨南大学和黑龙江大学23年作为名词解释考察。除此之外,王弼的其他思想也很重要,如 “贵无论”(同济大学22、23年简答题);“以无为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3年简答题);“崇本息末”(南开大学23年论述题)等。


除了单独考察王弼的思想以外,各校考察魏晋的综合大题时,也会涉及到王弼,如考察“有无之辨”“言意关系”“名教与自然之争”等大题。所以大家在准备王弼的时候也需要结合魏晋时期的其他人物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人物一知丨王弼:“嗑药”都吊不住的命丨哲学考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