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西苑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路名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西苑路,西起武汉路,东接太原路,总长3.6公里,始建于1956年,因临近隋唐西苑遗址而得名。整条道路富植花草树木,法桐入云,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舒适感,西苑路曾是洛阳上镜率最高的路,是洛阳市极具特色的一条路。
西苑路,又被视为爱情路,有一对对恋人,人约黄昏后,倒是可见。当然,西苑路的爱情极为含蓄,每一对恋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绝对没有上海滩上的情侣拥挤和热烈开放。西苑路之美,在于她历史文化的深邃,更在于现实的文化味道,书卷气息,在于她的洁净与文明。
暑假期间,我在恬散的午后或是静谧的夜晚,若是不想闲适在家中,便会漫步在这条临近的道路上,偶然的一次,突然萌生了为她做一张名片的想法,这篇文章便也由此而生。那么,就让我记录下这条对我而言有几分熟悉却也带几分陌生的道路吧。

西苑路上,四排法桐,寂寞成林,人在这里,挣脱了那城市的喧嚣,心儿是轻松的,安静的,风景是如诗的,如歌的。

“有法国梧桐的地方,就适合走路和停驻;春夏有亭亭青伞,足以庇荫思绪,秋冬有沙沙落叶,踩出满地韵律”。每到夏天梧桐树就像一把把绿色的遮阳伞,浓荫遮蔽,一片阴凉的清爽,会给匆匆的游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秋天里,逐随风而逝的落叶,若入虚幻清缈的画境,原本忙碌的生活又倏忽多了几分诗意。


西苑路路上,还有若干白色雕塑,洋溢着那个年代的情怀。

雕塑现在看来有些粗糙,艺术欣赏价值也不算高,但在当时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漫步在西苑路,南北各两排高大的法桐高耸入云,道路中心的绿化带中矗立着一座座造型雕塑,不少市民在跳舞、打球、踢毽子、下象棋……西苑路依然是老涧西人喜爱的乐园。

牡丹,被冠之于公园和广场之名,也彰显了洛阳这座城市的名片。

西苑路的牡丹,不若王城公园的牡丹香飘万里,而在表达中带了几分古洛阳人的含蓄。她们大多守在牡丹公园的观赏池中,静待着游人的到来;当然也不乏饱含浓烈热情的牡丹,早早地绽放在牡丹广场的“旷野”。春天里,牡丹花香里漫步,看那梧桐古老的虬枝上又发了新芽,阳光透过枝桠,摇曳出的,是满眼的希望。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项安排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铜加工厂等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涧西区。为了解决工厂员工后勤保障这一急需问题,洛阳市前往上海、广州等商业较发达的城市,动员这些城市的国有商业企业和私营商户内迁洛阳,支援洛阳的工业建设。因而,两个曾经非常有名的市场,上海市场和广州市场应运而生。
我并未经历过这两大市场的鼎盛时期,随着洛阳经济的发展,其他商圈逐渐崛起,上海市场和广州市场逐渐褪去昔日的光环。但是而今的西苑路段,依旧保留着他们昔日荣光留下的岁月痕迹,这些褪色的痕迹在注入了缤纷的活力后,便形成了我印象中两大市场。


而今的上海市场,不再有光鲜的外表,取而代之的是略显萧条的经济与较之以往稀少的客流。但是上海市场承载的是老一代洛阳人的回忆,见证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产建设的红色热情和改革进取的优秀品质。

2019年,政府对老广州市场进行了系统化改造,邀请鲁迅美院等名校出身的专业设计团队,对步行街街道整治进行了统一的规划,按照“广州街、民国风”的整体风格,对街道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和更新,这一举措使得广州市场再现了曾经的繁华与热闹。

洛阳市的最高学府河南科技大学坐落在这里,洛阳还有国家级的拖拉机研究所、耐火材料研究所、船舶材料研究所、有色金属加工研究院,洛阳最早一个以牡丹为名字的主题公园叫牡丹公园,这些都是十三朝古都洛阳曾经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如果把一条路比作连结这些珍珠的金线,那么这条线,就是西苑路。



洛阳友谊宾馆是洛阳最早的涉外酒店,曾是三层的苏式砖楼,红墙褐瓦,六七十年代曾多次接待过国家领导人,也曾接待过多位外国政要、中外名人,是洛阳酒店最亮眼的名片。

老洛阳人,往往对汤都情有独钟,这是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热爱。若是要让本地人说个喝汤的好去处,西苑路与龙鳞路的交叉路口自然免不了被提及。

短短的一个拐角处,藏着许多家汤馆,在这里喝汤,好像成为了附近的人戒不掉的习惯。每天凌晨用牛骨头熬制数小时的老汤,唤醒了清晨的慵懒,仿佛一天都精神满满。

西苑路,不仅是一条氤氲了诗意的路,它的重要更体现在交通枢纽的作用上。建设了长安路、上海市场和牡丹广场三站枢纽,西苑路是洛阳地铁1号线必经的主干道。
其中,牡丹广场站最令人瞩目,设26个出入口。在全国所有在建和已投用的地铁站中,建设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位!


西苑路依然是老涧西人喜爱的乐园,有人喜欢西苑路的文艺,有人喜欢西苑路的法桐,有人喜欢西苑路的慢节奏,不同的人对其有着不同的感情。西苑路,她不若王城公园的牡丹香飘万里,也不像洛浦公园横陈几十公里,更没有龙门石窟那样名扬天下,但她似一个衣袂飘飘的素衣女子,褪去喧嚣,安守雅静,在这座古都里,以自己独特的散文气息温润着那里的人们。
风起西苑,落叶纷飞,渲染的是异地旅人的滴滴情思;
雨打梧桐,落叶搁浅,诉说的是他乡游子的阵阵幽怀;
雪降虬枝,落叶无痕,埋藏的是漂泊学子的儿时记忆。
恍然发觉,记忆里的缤纷在不经意间已悄然蒙尘,不知故乡的风,又会将法桐叶礼吹向何方?
七夕佳节,分享一首许嵩的《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