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80系例改进型号,观瞄火控,装甲防护与动态保护系统(2)

2023-01-18 22:53 作者:782工程  | 我要投稿



219E工程 - (1989年) T-80B车辆,带有光电压制系统Shtora-1。

T-80BM1 - (1987年) T-80B安装KAZ T08-A5竞技场主动保护系统。

291工程

"对象291"。- 实验性主战坦克。

291工程是在改进的T-80U坦克(219AS工程)的基础上开发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其火力、装甲防护、灵活性、自动化和减少火控系统的维护时间。

从1993年11月到1995年4月,对两辆带有燃气轮机推进系统的火力和性能增强的 "Obiekt 291 "坦克进行了初步试验(Sovshenie-2G,第二级)。在进行初步试验后,工作被暂停。坦克的战斗重量为46.0+3%t。该坦克有一个传统的三人组布局,发动机-变速器舱安排在车尾。除了履带宽度增加了29毫米,侧翼宽度增加了41毫米外,总体尺寸与T-80U一致。与T-80U相比,离地间隙从451毫米减少到437毫米。

主要武器:125毫米滑膛炮(HSP)(升级版)2A46M-4。装载机制已被修改,以适应750毫米穿甲亚口径弹丸(SCP)。最初安装的是Progress-2热瞄准器(T01-P05),然后是Buran-M T01-K05。

创新。

1. 补偿视网膜的漂移(如果坦克车体在水平瞄准面上与目标平行的平面上移动,确保视网膜的保留)。

2.在解决外部弹道学微分方程系统的基础上,使用弹道计算的算法;使用正余弦电位器。

3.改变1G46瞄准器的运动方案,使镜面稳定的精度提高到0.15t.p.a。

4. 应用集成传感器TO-4B,可以测量气象条件:风向和风速,包括纵向和横向,环境空气温度,大气空气压力。

5. 提供记录和核算每一个铺设在装载机制(MP)中的弹丸的个别信息的可能性,包括个别的离开角度。

6. 在准备和射击过程中为船员行动提供信息支持。

7. 减少位于装甲空间内的设备的重量和尺寸。

8. 安装热成像炮手瞄准器,在指挥官的AFU上有一个重复的图像。

发动机是GTD-1250,功率为1250马力。与T-80U相比,Obiekt 291坦克的具体功率从23.9马力/吨增加到27.2马力/吨。干土路的平均速度从每小时45公里提高到55公里。与T-80U坦克相比,人体工程学指标略有减少。"Obiekt 291 "配备了增强坦克动态性能的底架、带有气动密封框架机制的进气系统和空调器。

坦克安装了动态保护系统,增加了装甲防护,并采用了RPZ-86M无线电吸收涂层。该坦克有:辅助设备GTA-18;消防设备(PPO)"INEY";机械师-司机的夜间仪表TVN-5 "芒果";AMC 1A45M,包括。PDPN-1G46M,IUS 1V558,STV-2E42M;热成像仪 "Agave-2"。

T80改就说完了。

历史上,哈尔科夫的工程工厂成为苏联坦克制造的中心之一。战前,其设计局开发了传奇的T-34坦克。战后几年,在亚历山大-莫罗佐夫的领导下,第一辆主战坦克T-64在哈尔科夫研制并投入生产。

苏联解体后,Malyshev工厂被转移到独立的乌克兰。然而,该工厂没有被关闭或出售--它继续运营并生产各种设备。它继续生产不同的车辆,包括军用车辆。该厂的最新发展之一是T84BM Oplot坦克。

创造历史

哈尔科夫的T-64坦克的生产于1987年停止。它在装配线上被T-80UD取代。哈尔科夫改装版与列宁格勒设计的T-80坦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发动机。安装了一台6缸2冲程柴油机,而不是燃气轮机,其可行性有待商榷。因此,1991年后,乌克兰生产了相当成功的现代军事装备模式。

T-80UD的现代化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20世纪中期,T-84坦克已经亮相。T-84与以前的型号不同,它有一个增强的发动机和更多的保护--安装了一个新的动态保护系统和制导导弹对抗措施。

T-84在2000年正式采用服役,但它并没有长时间保持最先进的设计。

关于 "T84 "的工作及其进一步的升级停止了。努力和资金被转移到开发一种新型坦克上。2008年,一种 "新型 "被展示出来,这种战车被称为T84BM Oplot。

设计

新坦克 "的整体设计与老式车辆没有根本的区别。发动机和变速器位于后部的经典布局得到了保留。乘员的布局没有变化--驾驶员技师在车体中央的前方,炮手在炮塔的左侧,车长在右侧。悬挂系统仍然是扭力悬挂,就像T-80UD上一样。

车体由轧制的装甲板焊接而成,正面装甲的上部是多层组合装甲,其中包括陶瓷装甲(详细设计没有披露)。然而,该坦克的炮塔设计已经从铸造装甲改为焊接的轧制装甲,并采用全钢车顶。

为了防止制导导弹和激光制导导弹,T84BM Oplot。配备了扎斯隆主动防护系统。这是上世纪苏联主动保护系统的一个型号。

目的:"扎斯隆 "主动防护系统(APS)旨在保护坦克免受薄壁反坦克导弹(ATGM)和反坦克榴弹发射器(RPG)、坦克和反坦克炮(ACG)的异形装药弹以及一体式BPS弹药(穿甲亚口径弹)的攻击。该系统提供保护的目标范围有所扩大。设计师们面临着一个在任何国家都尚未解决的挑战,它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在测试中得到了证明。KAZ Zaslon具有自主的模块化结构,可以安装在任何坦克(国内或国外)、轮式和履带式装甲车上,而无需对设计进行重大改变。与同类产品(如KAZ "Arena "和 "Trophy")相比,该综合体因其模块化结构而具有的特殊性是其在物体上的安装很简单。为了伪装,该系统被安装在坦克的部队架子上,模块的装甲外壳提供了对射弹和弹片的保护。该系统的主要优点是操作速度快,为0.001-0.005秒,而不是0.07秒。与KAZ竞技场和其他类似的产品相比。

Zaslon "KAZ的工作原理:综合体的雷达在大约2-2.5米的距离上不断发射,如果在这个区域出现攻击性弹药,保护性弹药就会被引爆,从而产生一个由高速碎片和强大冲击波组成的圆形场。

一旦启动,雷达站(Radar)就会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在2...2.5米的范围内,雷达探测到攻击的弹药。如果该弹药对坦克构成威胁,就会发出引爆保护性弹药的命令。
Zaslon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模块装在一个装甲集装箱内。

1监测和控制系统,2目标探测传感器(雷达),3目标交战系统

8个带有预先准备好的弹丸的弹药,10个电动机,11个减速器

12提取器,14装甲体,15装甲体两侧

18模式开关,19电源装置,24雷达和弹药舱,装有预先准备好的弹丸,25手柄。
处于战斗状态的坦克的Zaslon主动防护系统。

1个监测和控制系统,2个目标探测传感器(雷达),3个目标交战系统

8个带预制弹丸的弹药,10个电动马达,11个减速器

12提取器,14装甲体,15装甲体两侧

18模式开关,19电源装置,20电线,24可抽出的雷达装置和弹药与预先准备好的目标,25手柄。

T84BM Oplot坦克的发动机是一台多燃料二冲程柴油机,型号为6TD-2E。该发动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首次安装在T-64坦克上的5TD发动机。6TD-2E有6个水平放置的汽缸,每个汽缸有两个活塞在相反的方向移动。该发动机的排量为16.3升,功率为1200马力。燃油箱位于车体内部(战斗舱内)和部队架的顶部。右侧轨道上方的架子还可以容纳一个辅助动力装置。

传动装置包括一个7速行星齿轮箱,可自动换档。坦克是由一个伺服控制的方向盘来操纵的。

其他设备包括驾驶员的夜视装置(TVN-5型)。一个在超短波范围内工作的R-030U无线电台被用于通信。其射程可达35公里。指挥官短波电台R-163可以在250公里范围内进行通信。还配备了卫星导航。

武器

125毫米KBA-3大炮并不新鲜。它是众所周知的苏联2A46-1的仿制品,当然,它也被安装在T-80UD上。是一种48口径的滑膛炮,半自动楔形炮栓。不同之处包括枪管弯曲传感器和选择性射击的可拆卸两脚架。

28发炮弹(弹丸+弹壳)在自动装弹机传送带上。

然而弹太差了,大家也知道,不过乌克兰搞过一种BM44U1穿甲弹,不知道怎么样

可T84BM Oplot的自动装弹机容不下它....

一些资料显示,T84BM Oplot的剩余弹药(18发,不包括在自动装弹机中)被从战斗舱中取出。但没有说明具体在哪里。与俄罗斯车辆一样,可以通过炮管发射激光制导导弹。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乌克兰自己设计的Kombat反坦克制导导弹。该导弹有一个串联的累积弹头,其声称的装甲穿透力是动态保护后的750毫米的钢甲。

T84BMOplot的辅助军备是以KT-7.62机枪,它只不过是卡拉什尼科夫坦克版机枪的复制品。指挥官舱门上方是一个远程防空机枪,配有一挺NSVT机枪(乌克兰代号:"KT-12.7")。

炮手使用1G46M稳定瞄准器,并结合激光测距仪,将武器指向目标。该瞄准器提供了2.7至12倍的放大率,过渡平稳。此外,炮手还有一台PTT-2热成像仪供其使用。坦克指挥官使用PNK-6全景式瞄准器来了解情况。

PKN-6

这玩意是真的大

主要技术特点。

视野稳定

稳定视线的瞄准角度,码数。

向下,不少于17

向上,不低于65

在水平面上360xn

视觉通道的放大系数,倍数为1.2;6.0;12.0

热像仪的光谱范围,mm 8-12

探测目标 "坦克 "的范围,米,不小于。

通过视觉通道5500

在一个宽阔的视野中,热成像通道4000

到目标的范围,米,从200到9500

激光测距仪对目标的均方根误差,m最大±5

准备运行的时间,小时,最小,最大 5

直流27V电路上的功耗,W,不超过500

复合质量,公斤,不超过400

PNK-6包括一个带有热成像仪的瞄准镜、一个电气单元、一个炮头控制单元、一个带有平行四边形驱动的炮位传感器和一个开关单元,旨在确保该系统与坦克的火控系统对接。

PNK-6可用于T-84 Oplot-M坦克的火控系统。该系统还可用于T-64B、T-72和T-80坦克的现代化改造。

它还有引导高射机枪的用途


“T84BM Oplot。”的综合火控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和传感器分系统、武器稳定器、炮长观瞄分系统(1A43U白光瞄准系统+PTT-2热成像瞄准系统)和车长观瞄分系统(PNK-6车长综合周视瞄准镜系统)。

弹道计算机TIUS-VM 是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制的系统,属于苏联坦克车载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处理火控系统传感器信息并解算射击诸元。

火控传感器包括DVE-BS横风传感器和ТGP–1坦克速度传感器、侧倾传感器,以及炮口校准系统。

1A43U瞄准系统的核心——1G46M瞄准镜内置有激光测距仪和激光驾束制导仪,通过同一个视场双向稳定的光学通道。1G46M有2.7x和12x两个放大倍率,视场宽度分别为12°和4°。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上的最低瞄准速度为0.05°/s,精确瞄准速度范围为0.05°/s~1°/s,最大瞄准速度为3°/s。

PTT-2坦克热成像瞄准系统

      旨在观察、探测和识别目标,并确保在白天或夜间,包括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从炮手和指挥官的炮位上进行瞄准射击。

      该系统被用于T-80、T-84和Oplot坦克的火控系统。

      该系统还可用于升级T-72、T-64B、T-55和T-62坦克。

      该系统使用弹道计算机和激光测距仪进行操作。

主要技术数据

光谱范围,μm

                    8...12

视野,度。  

- 远(WFD)。 

9 х 6,75

- 近(VPZ)2,5x1,67

- 放大倍率

1,25х0,83

按目标搜索的阶段划分的范围,在  

ΔT≥2°K,窄视场,公里。  

- 检测,UPZ 8

- 检测,UPZ 3.5。

- 识别,UPZ 2.5。

- 复杂情况下的识别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识别,OSS 2.0。

系统重量,公斤 50



T-84的车体和炮塔前部装有最新一代的 "利刃 "式内置动态防护装置,对定型炸药和穿甲次口径弹药很有防护作用。除了车体和炮塔之外,爆炸反应装甲舱也安装在车体前部的两侧,以便从侧面为控制舱提供额外的保护。

在动态保护装置(DLPD)的发展中,有许多领域对攻击型反坦克武器的影响方式不同。大多数现代的,包括俄罗斯内生产的和别国制造的DLOADs,如 "接触"(4C20,4C22)和 "Blyzer "使用抛出的板块的原理,爆炸材料放在它们之间

这种动态保护方向的基本要素是放置在金属板之间的扁平炸药,这些金属板在被穿透的异形炸药射流启动后,一个被抛向射流,另一个被抛向射流。

这个发展方向是由A.F. Ioffe、P.T. Alexeev、I.A. Bytenskii、G.V. Mironov和M.D. Bulanov提出的,在B.V. Voitsekhovsky和V.L. Istomin的作品中得到发展,并由A.I. Platov和D.A. Rototaev改进。

所述方案有一些缺点,如要求有足够长的保护装置,因为被破坏的射流的长度与炸药的长度成正比,因此,炸药含有大量的同时起爆的炸药。扁平元件屏蔽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位置。将元件放在离装甲外表面足够远的地方,就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在 "动态保护装置发展的主要趋势、问题和前景 "一文中更详细地讨论了定向探测仪的不同构造方法。

在大规模生产中实施的助推阶段再入飞行器("利刃")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异形喷射器对装甲车装甲元件的影响。这种效果是通过使用异形缺口形式的空腔来实现的,这些空腔在被炸药引爆后,会产生针对PTS战斗部的异形射流(扁平射流),从而为其直接针对装甲屏障的破坏、扰乱和动荡创造条件。利刃装置的触发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启动手段,也不需要任何使用、维护或修理的准备。

V.O. Khitrik, I.B. Chepkov, L.A. Volgin等人证实了异形电荷保护装置的这一发展趋势,并在乌克兰第44627号、72781号、48916号等专利中有所描述。

利刃 "动态防御系统是由国家企业BCCT "MICROTEK "与乌克兰帕顿国民经济研究所的材料爆炸技术研究所和哈尔科夫莫罗佐夫机械制造设计局合作开发的,并被乌克兰军队采用。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专利(德国专利号978036、2612673、977984,美国专利号4051763)提出了用细长的异形炸药吸引攻击车辆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一些现代的发展中也被假定,例如在俄罗斯专利第6047号和欧洲专利第1004844号中由GIAT工业公司描述。这些设计的特殊性在于它们是非自激活的,需要额外的装置--传感器、用于累积电荷激活的电流源等。额外装置的存在使定向测深仪的设计更加复杂,增加了其成本,使其难以集成到被保护物体中,并降低了其可靠性。

异形保护样品的外观:CSHKV19和CSHKV34产品以及其中使用的扩展异形装药。为了达到冲击脉冲的最大值和异形射流的长度,保护装置的不同设计变体是可能的。


利刃引爆装置。

这些炸药被存放在一个容器中,彼此之间非常接近,从而形成一个引爆回路,并确保将引爆力传递给相邻的炸药

引爆链是通过额外的细长炸药形成的,这些炸药被放置在主要细长炸药的对面。引爆链的形成使得在连续发射主要细长圆柱形炸药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形成的异形喷流不断影响破坏手段。

射流的冲击冲力和射流的长度是炸药对破坏手段冲击效果的参数。在串连弹药中,这些参数的优化取决于其安装的油箱区域和威胁这些区域的最典型TCP。UKZ-34的异形喷射器的冲击脉冲值为270公斤米/秒,UKZ-19为84公斤米/秒。

可以选择将主要的细长型炸药与部署区域成锐角安装,以保护垂直和水平表面。

有角度的、细长的异形装药为异形射流提供了多种空间安排,并允许防御性投射的最大重叠和对弹药的较大冲击面。这种设计对穿透装甲的次口径射弹特别有效。

运作

当超高速武器接近时,它的异形装药(动能弹丸,冲击核心)开始影响其中一个主要的拉长装药,当触发时,它开始作为异形装药影响武器。

定型电荷与几个防御性定型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的射线照片。多于一个细长的异形炸药就足以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且由炸药下部塌陷形成的二次异形喷流也是如此。有可能在利刃模块之间建立起有引爆转移的保护方案。

武器的定型电荷射流与防卫的几个定型电荷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的射线照片。一个以上的细长型异型炸药就足以发挥最大的作用,防御系统下部塌陷形成的二次异型喷流也是如此。有可能在刀形模块之间建立起有引爆转移的保护方案。安装在Oplot坦克上的Duplet系统旨在为FCV串联装甲车提供各种角度的防护,包括正常的撞击角度。

爆炸产物的飞行伴随着放电波的传播,从装药的外表面向其中心运行。在来自累积空腔的放电波和圆柱形外壳(电荷包层)的交汇处,形成了一个边界,将电荷分为两部分。靠近积水洞的那部分炸药(装药的有效质量)将提供主要细长圆柱形装药的积水喷射。剩余的那部分装药将导致爆炸产物(以及圆柱形包层)从累积射流的相反方向飞去。

拉长的装药的成形射流将影响武器,将其分解成单个碎片,使其偏离原来的飞行轨迹。

根据撞击的位置,细长型炸药也可以由额外的细长型炸药连续发射,每个炸药的异形射流通过破碎目标车辆并使其偏离原来的弹道而影响目标车辆。

利刃动态保护系统
车体前部动态保护系统覆盖范围

坦克的爆炸性反应装甲包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因此随着相应的爆炸性反应装甲技术的改进,它可以很容易地被替换或升级。

炮塔,车体前部,车体两侧安排的利刃动态保护系统

被动装甲和整体模块化爆炸反应式装甲包提供了对最先进的反坦克武器的卓越保护。由于从炮塔顶部打击坦克的反坦克武器目前对坦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T-84坦克炮塔顶部在指挥官和炮手舱门之间配备了额外的保护装置,以防止上述武器的攻击。坦克车体两侧装有宽大的橡胶挡板,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防止敌人步兵持有的手持反坦克武器。


车体正面装甲组合示意图,应和T80UD差不多,也就加了利刃动态保护系统。
T-80,T-80UD(T-80U)变型,T-84(并不是BM型,但装甲组合可做个参考)和新的模块化T-80U前部装甲的组合(KBTM)。
478DU9坦克炮塔在火炮圢击测试

T-80UD(T-84)焊接炮塔的历史

焊接式炮塔变体T-90A和T-80UD(采用模块化装甲)

计算表明,要提高穿甲亚口径和定型装药射弹的装甲穿透力,需要大幅度增加铸件厚度,重量也相应增加到9500...12000公斤,以达到铸造炮塔所需的保护水平,这是不可接受的。在坦克上安装一个整体尺寸和重量增加的炮塔会大大限制其机动性,降低其机动性等,从而大大降低其战术和技术特性,尽管保护水平有所提高。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可能的方法是用轧制装甲取代铸造装甲,因为同等厚度和硬度的铸造装甲在几乎所有条件下对现代射弹的抵抗力都比轧制装甲强5...10%。

使用硬度更高的轧制装甲,在抵抗力方面有优势。由轧制装甲制成的炮塔在重量、尺寸和火力下的使用性能方面都很稳定。

用焊接结构取代铸铁炮塔,可以消除上述所有铸造装甲的缺点,并通过取消Azovmash Concern公司的炮塔铸造生产而大大改善马里乌波尔的环境状况。

铸造或轧制塔的劳动强度和成本主要取决于其设计的完美程度、制造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和消除缺陷的手工工作。

利用现代生产设备,气割和焊接的自动和半自动过程可用于制造部件和焊接轧制钢塔。通过赋予塔的简单形状,可以大大减少焊接点的数量,提高塔的强度和生存能力。

为了验证用轧制钢制造塔楼的问题,并评估其抗炮弹能力和生存能力,设计并制造了一个简化设计的全尺寸模拟塔楼(木屋),其装甲方案为2.5 × 2.5 × 0.6米。这个模型在一个特殊的计划下进行了射击测试,与测试铸铁炮塔的条件相比,测试范围扩大了1.5倍。该模拟装置发射了44发穿甲弹、次口径穿甲弹、穿甲高爆弹和异形弹。试验表明,在C02介质中用半自动焊接法制造的主炮塔结构件的焊接点的存活率是令人满意的,测试的模拟件的外壳阻力与设计值相符。

一个没有屋顶的焊接炮塔

在乌克兰的冶金厂--"Dneprospetsstal"(扎波罗热)和 "Azovstal"(马里乌波尔)--在这些企业的现有设备上制定了熔化、电渣重熔和生产ESH锭、轧制和热处理SK-2Sh和SK-ZSh级装甲板的技术。对处于热硬化状态的装甲板的最终硬度提出了技术要求。与BTK1-SH级装甲钢板的生产相比,这种技术的劳动力和能源消耗较少。为了评估新钢种的抗弹药能力,考虑到板材和部件验收标准的制定,对一批实验性的装甲卡进行了测试,数量为100块,发射各种类型和口径的炮弹。试验证实了新钢的高抗甲水平,比中等硬度的连铸甲的抗甲水平高1.3...1.38倍,比中等硬度的连轧钢高1.1...1.15倍。


使用市面上的焊材完善了SK-2Sh和SK-ZSh钢制成的装甲单元的焊接技术,确定了焊接模式。用SK-2Sh钢制造单元的技术,是基于在二氧化碳环境下的半自动焊接,与串联模式相比,焊接电流降低了20%。

SK-ZSh钢的焊接技术包括在二氧化碳环境下的半自动焊接、双弧自动埋弧焊接等系列制度。制造了10个上层舰体正面部分(HHW)的模拟模型和两个坦克侧面的模拟模型,并在全尺寸条件下进行了射击测试。用穿甲大威力次口径射弹对VHL模拟车进行的试验表明,使用高强度钢来提高组合式坦克装甲的射弹强度是有潜力的。

在马利舍夫工厂生产协会,新SK2Sh和SKZ-SH钢种的II型坦克车体的制造考虑到了推荐的技术。

在工业条件下进行测试后,该技术被建议引入到系列生产中。

在 "Azovmash "公司(KO-3, TO-3, TO-6 GSCTI, Plate Mill 35),在总结开发新材料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并根据简化设计的模型炮塔(木屋)的生产和现场测试结果,根据以A.A. Morozov命名的KMDB开发的设计文件,制作了6个焊轧炮塔的试验样品。 A.莫罗佐夫,考虑到使用轧制装甲来生产这些塔的不同钢种的部件,包括增加硬度等级SK-2Sh和SK-ZSh的高强度钢。

其中,两座炮塔用于设计和布局工作,四座炮塔用于长时间的射击测试,以确定焊接塔的装甲保护水平与同类型的铸造塔相比。

  焊接塔楼的接头是由板块相互支撑而成的,使用U型锁,提供了焊接接头在火灾中的生存能力和组装时板块相互连接的高精确度。为了保证炮塔尽可能小的扫射半径,双层障碍物装甲的后片在中间部分有一个扭结,前片有两个扭结。由于这些板块垂直排列,弯曲线也是垂直的,简化了这些部件的弯曲技术,并确保其配置更加精确,从而确保装配的便利性。

焊接炮塔,填充腔视图。

在炮塔的前部,前板是由中等硬度的钢制成的,而后板是由一定厚度的硬化SK-ZSh钢制成的,这确保了这些部件的良好可制造性,其令人满意的焊接性,并满足这些关键炮塔部件的保护和生存能力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其生产能力。

炮塔的侧面装甲区是由轧制装甲而不是铸造的,在生产型炮塔上,它的耐用性相同,但厚度要薄30%--由硬度更高的SK-ZSh级别的轧制钢制成,这使得减少炮塔的重量成为可能。同样的,炮塔的尾部和顶部也使用了硬化的CK-ZSh钢,但其厚度小于铸造炮塔的厚度。

减少侧面区域、车尾和车顶的部分重量可以增加炮塔正面区域的重量,从而提高其整体的抗导弹水平。

塔架的组装没有使用支架和夹具,直接用粘焊将部件安装到底板上。

焊接是用二氧化碳的半自动机器进行的,主要是在焊缝的下部位置,这是通过使用最简单的止动器实现的。

一个塔架组装的时间是1个班次,焊接--5个班次。在为射击试验设计的炮塔上,对炮塔面、漏洞和机枪槽进行了部分加工。要安装在产品上的两个炮塔是在现有设备上使用串行技术加工的。

在 "Azovmash "组织的射击场对炮塔进行了测试,测试的条件是确定滚动装甲炮塔的保护水平,并确定其在穿甲弹、次口径穿甲弹、异形弹和穿甲高爆弹的攻击下的生存能力。测试手段和冲击速度是从该主题的职权范围中选择的。

通过引入穿甲燃烧弹和增加穿甲亚口径射弹的射击次数,与根据职权范围进行的试验相比,炮塔试验的数量有所增加。

所进行的试验表明,与同类型的铸造炮塔结构相比,焊接炮塔对亚口径反弹炮弹的防弹水平超出不少于10%,对异形弹的防弹水平超出不少于4...5%,焊接点的生存能力和整个炮塔结构的耐久性令人满意。

在对焊接炮塔进行射弹试验后发现,就射弹强度而言,乌克兰坦克的焊接炮塔比相同设计的铸造炮塔要好15%,就抗空心弹水平而言,则要好13%。就乌克兰军队现役炮塔的装甲防护水平而言,焊接炮塔的装甲防护性能在射弹防护方面要好50%,在空心推进剂防护方面要好38%。


得了,T84说完了,说640工程

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由于大型军事力量之间对抗的概率不断降低,在局部冲突中使用主战坦克作为增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未来坦克的机动性、快速部署能力和运输能力(包括空降运输)得到提高。这与限制重量直接相关,其主要贡献是由装甲车体和炮塔造成的。

结论是,符合运输性条件和其他要求的先进坦克的重量必须在40-50吨之内。

然而,限制重量的要求不能以牺牲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耐久性和系列的长使用寿命为代价。在这里,最困难的部分又是确保战斗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确保生存能力的目的首先是拯救坦克乘员,然后是整个车辆,目的是通过使坦克能够快速恢复(快速更换装甲模块、可拆卸的主战坦克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坦克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坦克设计说明

640工程坦克总视图(侧面和顶部视图)。

该坦克包含一个带有履带的底盘,一个带有乘员舱和发动机动力舱的车体,一个安装在车体上的炮塔,一个包括高性能弹药包的武器系统,一个带有自动装弹机的2A46-4火炮和一个防御系统。炮塔在外部被设计成一个低平的形状,前部轮廓圆润,以一条直线走向两侧,后部以横向垂直的尾舱为界。坦克有三个级别的保护,包括探测敌方电光武器辐射的装置系统,旨在观察和引导武器并压制它们,主动保护系统确保在不损害坦克本身的距离上探测和摧毁攻击坦克的武器,以及装有可拆卸部件的差异化被动联合装甲保护系统,装甲部分的前部分为三个级别。

装甲车体的前部被划分为密封的装甲舱,通过沿坦克纵轴安装的垂直装甲板相互隔离。中间的舱室容纳了与战斗舱共享空间的乘员舱,侧面的舱室被设计用来容纳内部燃料箱。战斗位置的乘员站位于船体中,不高于炮塔的追击水平。乘员站与装甲燃料和弹药分开,并与火炮产生的火药气体隔离,火炮的炮闩位于与乘员隔离的舱室中。

车体有一个驾驶员的舱门,炮塔有舱门,分别供坦克指挥官和炮手使用。乘员舱内的坦克乘员座椅安装有可调节的座椅。座椅可以调整为走动和战斗位置,走动位置的乘员在车体中的位置不高于炮塔肩部。在走动位置上,坦克指挥官和炮手都坐在车体和炮塔中(如图中一般坦克侧视图所示)。

所有的弹药都位于坦克外面,与乘员舱有尽可能大的距离。第一发子弹位于炮塔后面的发动机传动室顶盖上方的一个可拆卸的装甲模块中,水平存放在自动装弹机的储物箱中,方向与火炮纵轴一致,并通过一个开口与火炮后膛环相连,只有在装弹时才能打开。可移动模块的顶部装有敲击板,使冲击波能够向上引导,远离乘员舱和动力包舱。

坦克的被动防护采用动态保护系统,其上1层采用单元的形式,由整体动力防护、流体动力防护和其他形式的防护元素组合而成。

主动防御系统的发射元件位于炮塔的外部和可移动装甲模块(APM)的周边,能够从任何方向攻击任何移动的射弹。

船体隔舱的垂直装甲板在油箱一侧有防辐射板,而控制舱和战斗舱的装甲板有防弹片。

坦克的履带装有可拆卸的垫片,可安装在每个履带的两侧,从履带的外侧拆下垫片后,坦克的整体尺寸不超过铁路尺寸。

采用新的技术方案,将乘员安排在车体中,将武器放在可拆卸的装甲模块中,将装甲燃料供应放在与乘员隔离的舱室中,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坦克乘员在战斗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即使坦克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实施具有三级保护的整体坦克保护系统,大大增加了坦克在战斗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尽管如此,原则上该坦克还是保持了经典的布局,主武器在旋转炮塔中,动力组和传动装置在车体后部,乘员分别在一个居住舱中,驾驶员在前方控制舱中,指挥官和炮手在旋转炮塔的乘员舱中。

保护


坦克的生存能力指的是坦克保持其战场有效性和从损害中恢复的能力。生存能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的解决方案以某种方式影响着坦克的所有战斗性能及其设计。


在坦克制造中,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是通过复杂地应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现的,传统上主要是为了增加车体和炮塔的装甲保护,以抵御来袭的伤亡,这增加了坦克的重量。为了将坦克的重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采用了一些解决方案:降低总高度的炮塔,将乘员放在车体内,三层保护结构。坦克的重量不超过50吨。

车体保护系统提供的三个级别的保护是为了保护车体免受攻击。所有坦克固有的传统被动装甲防护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由车体和炮塔装甲板以及可拆卸的动态保护系统保证。

车体和炮塔不同部位的装甲板的厚度是有区别的。正面的上层板和前方的下层板是最厚的;由于需要在正面的投射物上提供更大的保护,所以船体的侧板厚度要低得多。同时,船体装甲也有所区别,车体前三分之一处的装甲比较厚。燃料箱和安装有防爆炸和防辐射衬垫的垂直装甲板提供了对异形弹头的额外保护。车体的前部也装有动态防护系统和沿车体全长的橡胶金属防护罩。

由于它的设计,炮塔提供了比现有坦克更好的保护,可以抵御来自上方和飞行中的弹药攻击。首先,这些是集束瞄准弹头,通过降落伞落下,使用爆炸弹(震荡球)来攻击目标(SADARM类型的155毫米炮弹(美国)、BONUS(瑞典)、SMART(德国)和其他)。以及Bil-2、Javelin和其他类型的反坦克导弹。

拟议中的坦克正面投影的组合装甲和动态保护系统阵列大大超过了现代坦克的保护水平,包括那些重量在60吨以上的坦克。正面投影的被动综合保护变得有些小,但它被其他两种保护的存在所补偿。

动态保护系统

640工程炮塔安装了仙人掌动态保护系统,车体前部安装了接触5动态保护系统

仙人掌综合体由两个模块化单元组成,包括四个单元,被放置在炮塔填料的凹槽中。堑壕区由火炮两侧的两个附加单元保护。通过这种方式,在±35°的路线角度内实现了几乎均匀的保护。在环形区仍有一个阻力水平较低的区域,在同一设计局开发的 "通用炮塔 "的设计中试图消除这个问题。

隔离舱包含一个与密封表面刚性连接的车体,上面有一个定向探测仪和一组装甲板,其安装角度能最有效地使炮弹的失稳碎片在与定向探测仪相互作用后发生跳动。

该模块还可以加入抗辐射材料层。当武器穿过装甲包时,其穿透力不仅被钢板吸收,而且还被抗辐射板吸收。放在模块和炮塔被动装甲之间的防辐射垫也起到了阻尼器的作用,以传递由RCD跳闸和PTS与装甲包元件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高频振动。保护模块的变体的横截面显示如下。

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减少装备萨姆集团的单位的弱化区,以及通过利用反射的 "两面 "射弹的效果,特别是针对串联的异形装药弹药和具有大核心伸长率的APFSs,提高对现代PTS的装甲保护水平。

当穿甲亚口径弹丸击中保护舱的盖板时,会发生以下情况:弹丸穿透盖板,由此产生的碎片流引发EMP,从而引爆。由此产生的爆炸产品将装甲罩推向攻击的投射物,摧毁并偏转它。同时,在垂直于上层装甲板的空隙中,额外的(背面)装甲板被抛向爆炸物(它设法穿透了装甲板)。

而只有附加装甲板的工作部分被抛出,从而保留了细胞结构而不破坏它。


在与帽和板以及EDZ板组和分离的核心残余板相互作用后,TCB与单元的高角度装甲板和炮塔的被动装甲相继接触。在串联累积TCB命中的情况下,其操作大致类似。


在串联式异形装药弹药与异形装药射流接触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板块会被偏转挡板偏转。在板块的工作部分撞击挡板后,板块开始向相反的方向(朝向异型喷射器)移动,散开其尾部。在与盖板和板块相互作用后(串联异形弹两次),异形弹的残余物将依次接触装甲瓣、板块和炮塔自身的被动装甲。


除了模块化的炮塔保护外,还为车体正面(VDD)和侧面开发了保护措施。VDD保护模块的设计是在发生撞击时可在现场更换,与内置的动态保护相比,大大减少了维修措施所需的时间,而内置动态保护的维修在现场是漫长而困难的。


这些模块被设计成带有横向屏障的隔间。这些隔间包含带有投掷板的自主保护装药;每个自主空腔装药的炸药发射柱与一个基于炸药的攻击型PTS传感器相连,产生两个自主保护装置的启动,这些装置与传感器间由吸震垫隔开。

自身防护装置之间的横向屏障在射弹偏移后提供了更高的生存能力,横向屏障本身也起到了额外的保护作用。带有炸药的自主保护装药和射弹板被安装在空腔隔间内。定向穿甲弹的设计是为了使弹出的防护板对CPS或CS产生双重的、连续的冲击。起爆架与单一攻击性弹丸传感器相连,并提供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引爆保护性炸药的过程。对TCP的额外影响是由设备的盖子和传感器的外壳造成的。

仙人掌模块RS在Object 640模拟坦克的炮塔上。

作为第二层保护,坦克安装了带有Drozd-2(或其他)发射元件的主动装甲系统,确保探测和摧毁在离车体一定距离内向坦克移动的弹药,防止坦克被击中。

Drozd-2型主动防护系统包括安装在坦克两侧可移动模块顶部的雷达跟踪装置,一个分析信息并控制从各自的发射单元发射防护弹药的控制单元(在指挥官站),每一个控制单元都是为了保护其区域而安装的。相邻发射单元的区段是重叠的,安装的全部发射单元确保从任何方向向坦克移动的任何攻击手段都被摧毁。这为坦克提供了额外的保护,以抵御异形炸药和高爆炸性反坦克武器。

当 "Shtora "型光电子压制系统头在远距离探测到敌方正在搜索可以造成破坏的目标或为攻击手段提供目标指示的手段时,该系统产生坦克照射的光和声音指示,并自动(或根据命令)从一门迫击炮中向照射方向发射气溶胶榴弹。烟雾弹形成了一个保护云,从而破坏了寻的头的运作,妨碍了ATC操作员和制导炮弹的工作。

车体

新坦克的车体也有自己的特点,与上一代国内和西方坦克的车体有明显区别。车体被装甲隔板分为三个舱室。所有的乘员都被安置在炮塔下面的乘员舱中,驾驶员的机械师与位于车体前部高度保护的油箱分开。

Obiekt 640坦克的车体图纸

车体有一个驾驶员的舱门,炮塔有舱门,分别供坦克指挥官和炮手使用。乘员舱内的坦克乘员座椅为驾驶员技师、坦克指挥官和炮手配备了可调节的座椅。座椅可以调整为走动式和炮手式,走动式的人员在车体中的位置不高于炮塔肩部。在走动位置,坦克指挥官和炮手都坐在车体和炮塔中。燃油箱一侧的舰体隔舱的垂直装甲板装有防辐射材料板,而控制舱和战斗舱一侧的装甲板则装有防碎材料板。

炮塔

炮塔被设计成两个对称分离的装甲舱,刚性地连接在一个共同的底座上。每个隔间都是由相互分离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形成的,并在从凹槽到炮台横向轴线的扇形范围内沿前部轮廓做成同轴定位的截断金字塔状。金字塔的侧脸与底座的角度为20至30°。

在最近,武器的能力和它们从主战坦克顶部撞击的概率已经大大增加。在这方面,炮塔的设计受到了挑战,以改善炮塔的全方位保护,包括来自车顶的保护。

选择最佳的装甲部件形状,它们的相互配置和尺寸使装甲防护能力提高到1.7-2倍,总重量增加20-30%,上述防护水平是在攻击角为+-35-40o时达到的。

Obiekt 640高防护炮塔的示意图

通过优化炮塔的基本几何尺寸(高度和宽度)和选择执行和安装装甲部件的便捷形式来改进炮塔设计,实现了炮塔保护和生存能力的显著提高,即。


以截断的金字塔形式建造侧墙,侧边的倾斜角度与水平基面成20-30°,安装屋顶,从塔尾板到凹槽以及从塔的纵轴到侧面的倾斜角度为4-6°,有利于炮弹的跳射。提高了装甲板对炮弹穿透的抵抗力,在炮塔从包围圈转到横轴的角度时,射弹运动方向的墙体总厚度保持不变,这在高角度射击时提供了一定(相同)的保护。

侧墙边缘与水平面呈20-30°的倾斜度,既能保护炮塔免受水平面的炮弹攻击,又能保护炮塔免受来自上方的攻击,因为强烈倾斜的侧墙从上方与炮塔内部体积部分重叠,因此,与炮塔底部的面积相比,屋顶的高度分布面积大大减少。

接口之间的小角度,形成侧壁的金字塔边缘,墙壁和屋顶之间的小角度,使塔的形状呈圆凸状,这确保了塔的强度和生存能力,其较低的高度降低了撞击塔的概率;将炮塔的墙壁做成分离的外墙和内墙的形式,在它们之间有肋骨,并且可以安装各种填充物,大大增强了上述的所有属性。

以截断的金字塔形式执行侧墙,可以合理利用炮塔之间的内部空间,以填充物填充,其部分通常是平的,在外表面可以安装动态保护元件。

外墙和内墙的刚性锚定在一个共同的底座上,这个底座的高度很大,相当于沿垂直轴线测量的塔楼高度的0.20-0.25,提供了塔楼结构的刚性和强度,增加了对塔楼下部的保护。

炮塔高度为其宽度的0.20-0.25,降低了炮塔的整体轮廓,减少了炮塔被击中的概率;装甲舱纵向垂直壁与炮塔宽度之间的0.20-0.25的低比率确保了铁路轨距宽度的最大可能使用

炮塔横向轴线到船尾板的距离与炮塔宽度之比等于0.31-0.33,确保装甲体积和炮塔质量之间的最佳比例。

装弹机制(独立的可移动运输和装弹容器)。

黑鹰坦克区别于国内和国外原型车的另一个特点是,坦克的全部弹药与乘员舱分开放置,这是通过位于炮塔后面的大容量预装模块(APM)实现的。与国内外早期版本的坦克相比,黑鹰坦克的机械化弹药有所增加。

车体炮塔的自动装载机构包括弹仓、传送带、传送带旋转驱动装置、炮弹盒、炮弹固定机构、接收盘、传送带锁定、炮弹开启和卸载机构以及两个带盖的舱门,以便在TZK内部发生紧急爆炸时引导爆炸波。

装填机制使火炮能够自动供弹,并通过自主的可拆卸装甲运输和装填器容器将其弹药从战斗舱移至外部。


一个自主的装甲运输和装填容器安装在炮塔的后壁上,其中包含了弹丸输送器、输送器旋转和锁定机构、输送器盒中的弹丸锁定和解锁以及弹丸装入炮口。


在炮塔的前壁和后壁的内表面,装甲的最佳形状、位置和尺寸确保了在整体重量增加20-30%的情况下,防护能力增加1.7-2倍,在射击角度为+35-40°时达到规定的防护水平。


火控系统

主战坦克的炮手和指挥官的岗位在火力控制、系统控制从炮手到指挥官的操作转移以及在指挥官不在时独立启动炮手方面具有同等的功能能力。上述每个工作站都装有一个统一的电子单体,中间安装了一个多功能控制面板(MFC)。MFP在其前面板上有一个显示屏,旨在提供地形热成像、地形和战术情况以及坦克系统技术状况信息等显示模式。

炮手和指挥官的MFP、炮手和指挥官的视线控制板、弹道计算机、军械稳定器和装填单元通过数据通信链路连接,弹道计算机还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与军械稳定器连接。控制系统可以安装一个辅助军备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通信链与炮手和指挥官MFP、瞄准线控制面板、弹道计算机、军备稳定器和装载机机构综合体相连,而弹道计算机还通过数据通信链与军备稳定器和辅助军备控制系统相连。

指挥官和炮手的多功能飞行器还通过数据链连接,旨在实现与坦克信息和控制系统的整合。如果指挥官的MFP或指挥员的MFP发生故障,炮手的MFP使炮手通过数据交换链路与TIUS交换数据。

炮手和指挥官的工作站安装了统一的电子控制板,使所有直接支持观察和射击过程的控制装置紧凑地排列在操作人员面前,从而为炮手和指挥官提供了从主武器发射的平等机会,增加了战斗操作和训练的便利性。

(MFS)

组成。炮手的主瞄准器和指挥官的全景瞄准器在两个平面上具有独立的瞄准线稳定功能,分别装有热敏、光学和测距瞄准器。火控系统包括一个电子数字弹道计算机,它可以自动生成对目标和坦克速度、横风、目标距离、炮管磨损、炮管偏转、炮耳轴倾斜、空气温度和压力等的修正。炮手和指挥官的IFP、炮手和指挥官的视线控制板、弹道计算器、军备稳定器和装填机构系统通过数据数据链连接,弹道计算器还通过数据链与军备稳定器连接。

控制系统可以安装一个额外的军备控制系统。

操作。武器控制系统的操作模式如下:主自动(Main-A);主半自动(Main-PA);双自动(Double-A);目标指定(DT);和手动。

底盘

坦克的底盘是基于使用履带式的七对负重轮布局。每条履带都装有两个可拆卸的垫片,分别安装在外部和内部。垫片用螺栓固定在轨道的托架(端部链接)上。移除加宽器后,地面的平均比压在0.87-0.9公斤/平方厘米之间,即与现代坦克中的情况一样。装上加宽器后,地面的平均比压在0.80-0.81公斤/平方厘米之间,也就是说,在低承载力的土壤上,它的越野能力是最佳的。坦克在安装了轨道加宽器后,其轨道整体尺寸大于铁路整体尺寸,但通过拆除外部加宽器,坦克的轨道整体尺寸可以减少,坦克可以用铁路平板车运输。

在轨道上使用可拆卸的延伸器,使坦克在运输时可以通过拧开外侧支架上的螺栓,将延伸器从轨道的外侧取下,从而装在铁路线内,使坦克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必要时离开铁路平台后立即投入战斗。同时,延长杆的安装确保了在低承载力的土壤上的越野能力。


‍‍乌克兰为巴基斯坦没计的T80UD改进型--堡垒P坦克侧面仅安装了一层轻量化的防护模块,防护能力大打折扣,不过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也够用了。

T80U的动态保护系统和火控没说

保护

在设计T-80U坦克时,相当重视加强其防御能力。在几条战线上开展了工作。通过采用一种新的迷彩涂装方案,扭曲了坦克的外观,T-80U可以减少可见光和红外线的探测。


第一批坦克安装了接触-1铰链式动态保护系统。后来,该坦克安装了Kontakt-5多功能动态保护系统。这种类型的保护系统对破甲弹和穿甲弹都有效。由厚实的高强度钢制成的入侵探测器的盖子会产生高速碎片流,当它被穿甲弹击中时就会引爆炸药。移动的厚厚的覆盖物对爆炸物的影响足以降低异形炸药和爆炸物的装甲穿透特性。


在射击角度为±20°(车体)和±35°(炮塔)的情况下,内置的动态保护覆盖了60%以上的表面。 先进的分层复合装甲和动态保护系统的结合减少了坦克被最广泛使用的异形炸药和动能武器(如M829和M829A1)击中的威胁。

T80U坦克配备了1A45火控系统,包括。

- 日视火控系统,包括。

- 炮手的1G46日用瞄准器,带有双平面独立视场稳定装置和激光测距仪。

- 军备稳定器由一个电动液压HV驱动器(垂直瞄准)、一个电动机械HV驱动器(水平瞄准)、一个稳定器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组成。

- 弹道计算仪1B528,由两个单元和弹道开关组成。

- 发射条件传感器组,由传感器组成:横风、滚动、坦克速度、航向角(余弦电位器)。

- Buran-PA炮手夜视瞄准器,具有双平面依赖性视野稳定功能(瞄准器通过平行四边形连接到火炮,视野由火炮和炮塔稳定,视野瞄准火炮和炮塔)。瞄准器配备了手动测距装置,具有 "目标基础 "和从视野中的弹道标尺手动输入测距的功能。瞄准器只有在弹道计算器(640A型的TVP "Agava-2")关闭的情况下才会发射。

- 指挥官的TKN-4S昼夜瞄准器,具有独立的GN视场稳定功能和依赖GN视场稳定功能(视场稳定功能由炮塔稳定功能提供)。TKN-4S装有一个 "从基地到目标 "的手动测距装置,弹道计算器自动关闭(DUBLE模式),由瞄准器中的弹道标尺手动输入测距。

- UWI时隙发射设备包括UWI控制面板、控制单元、对接单元和KV-SU限位开关,确保在飞行路线上发射遥控引爆炮弹(针对640A)。

昼夜瞄准器位于炮手的座位上,日夜瞄准器位于指挥官的座位上。

1A45的火控系统包括:

1G46 "伊尔蒂什 "昼夜光学瞄准器集成了激光测距仪,使炮手能够探测到小型目标。瞄准器在两个平面上独立于枪支进行稳定。其胰腺系统在x3.6...12.0的范围内改变光学通道的放大率。

在夜间,炮手使用Buran-PA主动-被动瞄准器进行搜索和瞄准,该瞄准器还具有稳定的视野。夜间的目标探测范围为1200米。

指挥部的炮手通过稳定在垂直面上的PNK-4S昼夜瞄准和观察系统进行观察并向炮手提供目标指示。

数字弹道计算机考虑到了对射程、目标的侧翼速度、其坦克的速度、炮耳的倾斜角度、炮管磨损、空气温度、大气压力和侧风的修正。



T80BV

1A33 火控系统

T-80BV T-80BV安装了1A33-2 火控系统,包括1G42弹道测距仪,1B517弹道计算机,1G43破片解析装置,1B11滚动、偏航和风向传感器,PT-800电压转换器和2E26M电液稳定器。1G42激光测距仪的可变放大率为3.9-9,视场为20-8.4度。激光测距仪可以测量500至4000米的范围,精确度为25米。弹道计算机在考虑到坦克的射程、方向、滚动和速度、横风、目标的相对运动和射弹类型的情况下,自动生成火炮的瞄准角和侧向偏见。如果火炮的实际位置与设定的位置有2.5到4个角分的偏差,射击解析装置就会阻止火炮和机枪的射击。

风向传感器1B11

对于夜间交战,使用TPN-3-49,它不属于火控系统的一部分。


观察装置与T-72上安装的类似,除了几点--指挥官使用升级后的TKN-3V,炮手只有一个TNPA-65观察装置,但炮手有三个TNPO-160,这大大提高了视野。

与1A40相比,1A33的优势毋庸置疑,在与严重敌人的战斗中,同样击穿T-72B和T-80BV,将给80带来优势。参加2017年强国欧洲坦克挑战赛的乌克兰T-64BV与1A33在射击中表现相当出色。但这并不能改变SLA严重过时的事实,特别是对于在挑战性环境中的作战行动。

其他设备


这里也与72系列没有大的区别。坦克上的发电机--GS-18MO,无线电台--R-123M与TPU R-124,电池--12ST-85R,陀螺仪半罗盘--GPK-59。

T80BV另一个变体--292工程

上世纪80年代,西方先进主战坦克相继服役,苏联开始失去先进坦克制造大国的领先地位,因此,苏联的工程师和坦克设计师意识到增加国内批量生产的坦克的火力的必要性,开始积极寻找各种升级和改进的方法。除了创造带有无人驾驶炮塔的坦克的工作外,还在努力争取在炮塔中安装更重的火炮。

被命名为Obiekt-292的新型主战坦克的开发是设计思维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一个突出例子。"Obiekt-292 "是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现在的JSC Spetsmash)设计局的一个苏联工程师团队与全联盟研究机构Transmash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合作开发。工程的总体监督由总设计师N.S.波波夫负责,A.K.迪亚夫戈被任命为副设计师,正是他后来透露,原本计划在坦克上安装152.4毫米的线膛炮。152.4毫米火炮的弹道性能优于125毫米,但其尺寸使其无法安装在T-80BV炮塔上。从他的声明中可以看出:"我们与 "布列维斯特尼克 "中央研究所(在这个中央研究所中从事过线膛炮的研究)所长N.N.胡德科夫达成一致,实施开发152.4毫米六英寸线膛炮的想法。我们喜欢这个想法,不仅是因为它是陆军和海军火炮的基本口径之一,因此在未来是高度统一的,而且还因为它使用威力更大的弹丸来打击坦克、直升机和步兵或成为可能,那怕没有击毁坦克也能打掉坦克的观瞄装置失去战斗力。但很快就不得不改正了--滑膛炮的支持者们'赢了'......"。可以补充的是,决定拒绝使用线膛炮而选择滑膛炮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苏联解体后,所有用于发展火炮的资金都被终止了。

Obiekt-292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实车于1990年9月完成。原型车是基于T-80BV坦克底盘(传动装置、发动机,车体装甲、扭杆悬挂设计--都没有改变)。基本上它就就是一个T-80BV,但有一个新的,特别设计的炮塔,可以容纳一门152.4毫米LP83火炮。与T-80BV不同的是,Obiekt-292有一个新设计的尾舱。新设计的一个特点是将弹药巧妙地放置在炮塔后部的特殊尾舱中,从而降低了弹药穿透炮塔正面装甲而被引爆的风险。1991年,新坦克在热河试验场进行了测试,专家们得出结论,该车被证明是一种优秀的战斗车辆。这表明,在坦克上安装152.4毫米火炮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在未来有权利存在。

但回到152.4毫米火炮在坦克的测试上。在测试和研究过程中发射了一系列的炮弹。Объект -292的几发炮弹射向了Rzhevka的一辆退役的T-72坦克。据参加射击后车辆检查的阿列克桑德-霍洛波夫回忆:"炮塔上有几个裂口,炮弹的强大冲击力使T-72战斗室的仪器和设备从其支架上断裂。总的来说,Obiekt-292的测试结果是相当令人鼓舞的,包括在火炮动能方面。是口径为125毫米的标准2A46M-1火炮的1.5倍以上。然而,射击测试表明T-80BV底盘的稳定性很高,其所有部件都很可靠。最重要的是,152.4毫米炮的后坐力保持在与2A46M1相同的水平。车体的加速度和负载以及设备的抗冲击性都符合要求的等级。

后来,还出现了一个以T80-U为底盘,使用焊接炮塔,新型火控的292工程,但仅停流在模型阶段

剩于型号

219RD工程 - (1975年)对象219pp2的版本,配备A-53-2 1000马力柴油发动机,同时开发T-80B,2A46-2或2A46M-1 125毫米炮,9K112-1眼镜蛇炮射导弹,38发125毫米炮弹,1250发7.62毫米子弹,1A33火控系统,弹道计算机1B517,1G43射击解决方案单元。

644工程- (1981)由鄂木斯克设计局对T-80进行改装,配备V-46-6 780马力发动机。

T-80BVK - (1985) T-80BK配备NSDZ Kontakt-1动态保护系统。

219B工程--(1983年)安装在1A45火控系统的T-80B,9K119炮射导弹。

T-80BK - (1978)T-80B的指挥官版本,增加了无线电和导航设备。

晚期发布的T-80B--2A46M-1 125毫米火炮,炮塔与T-64B统一,1100马力的GTD-1000TF发动机,支撑滚轮已升级。

T80UM2的Drozd-2主动保护系统

在积累了设计和生产Drozd主动防御系统的经验后,苏联军事工业开发了Drozd-2 KAZ的改进型。

Drozd-2 KAZ旨在保护装甲车和其他特殊用途车辆以及静止物体免受反坦克手榴弹和反坦克导弹的攻击,速度高达1,000-1,200米/秒。

前者德罗兹德可以以高达700米/秒的速度拦截目标。

95毫米口径的防卫弹,防卫弹数量为20枚,重量为10.5公斤。该系统的重量为850公斤。拦截的概率为0.8 - 0.9。拦截区域为360度。

该系统是模块化的,其组件可以铰接在装甲上,并允许在稍作修改的情况下将其适应任何物体。

暴露在空气中的人员被击碎的危险区域半径

与保护性弹药的引爆点的关系

25 м

从开机开始的CAS准备时间

30S

准备好抵御下一次攻击手段的时间

1S

PS.这个项目已经失败,所以T80UM2安装的就一空壳,毫无卵用。

本篇完

T80系例改进型号,观瞄火控,装甲防护与动态保护系统(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