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年战争之东欧的鏖战(四):施特拉尔松德围城战
大致情况
1807年7月24日至8月24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军队两次试图从由汉斯·亨里克·冯·埃森中将率领15000人的瑞典驻军手中夺取施特拉尔松德这座港口城市。就在那年早些时候,阿道夫·卡西米尔·约瑟夫·莫蒂埃元帅已经封锁了这座城市两个月之久,之后他就被派往了别处。于是乎在他不在的情况下,瑞典人击退了封锁部队。但是莫蒂埃元帅回归后,又立即将埃森的部队给推回了城里,双方很快达成了停战协议。但是当停战协议的文本被送到被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的案头时,瑞典国王却是选择了拒绝,于是纪尧姆·马里·安妮·布律纳元帅旋即又率领了40000从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等地调来的部队来攻打。最终瑞典人不得不放弃了这座波罗的海边上的重要海港,而且瑞典也同时失去了附近的吕根岛。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807年7月24日至8月24日
爆发地点:瑞属波美拉尼亚,施特拉尔松德
战役结局:法军胜利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帝国/瑞典王国
双方指挥:莫蒂埃、布律纳元帅/汉斯·亨里克·冯·埃森将军
双方兵力:40000人/15000人,500门火炮
双方损失:不详/不详

历史背景
瑞典自1628年于施特拉尔松战役中获胜之后,便于该城建立起了政府,然后有“北欧雄狮”之称的古斯塔夫二世又在斯德丁条约起将波美拉尼亚公国的其他部分顺利的纳入了瑞典境内,并且根据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后续的1653年斯德丁条约,公国被划分为瑞领土,包括施特拉尔松德和勃兰登堡普鲁士的部分土地。

但是随着斯科讷战争的失败,在1679年签署的圣日尔曼昂莱条约和约中,瑞典的势力范围就遭到了小规模的削弱,后来在大北方战争中遭到惨败后,在1720年签订的斯德哥尔摩条约中瑞属波美拉尼亚的土地更是被缩小到了佩讷河以北的格雷夫斯瓦尔德、施特拉尔松德和吕根岛一带。

法军对于城市的封锁的展开
1807年1月28日,莫蒂埃元帅指挥的法军就度过了佩讷河,试图开始对施特拉尔松德开始实施封锁。东面,夏尔-路易-迪厄多内-格朗让将军率领的一个师也已经在安克拉姆附近渡河,并且将瑞典在城外的前哨部队又赶回了城市。西面则是皮埃尔·路易斯·杜帕斯的部队于在代明附近横渡河流。29日,莫蒂埃的两个师出现在城市附近前,1月30日开始对城市进行封锁。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随着法国加强封锁,而同试图打破封锁的瑞典发生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但是因为没有控制住吕根岛,法国人无法中断施特拉尔松德的海上通讯,时不时的就会受到瑞典炮艇的骚扰。而且在封锁期间,莫蒂埃还不得不抽出一支骑兵和三个步兵团的人手前往波兰增援正在与俄国人作战的皇帝,取而代之的是从荷兰王国抽出的军队。
3月29日,莫蒂埃接到命令,仅留下格朗让将军率领的师维持封锁,自己率领大部队出征前去协助包围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省的科尔伯格城。莫蒂埃离开后,瑞典方面的埃森将军得以率领部队将寡不敌众的格朗让部队赶出了他们的防线。格朗让随即率领部队后撤到了安克拉姆,不过在4月3日再次遭到袭击的他只好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一直退到了奥德河畔的斯德丁要塞,于7日抵达。而闻知法军部队不得不后撤的消息后,莫蒂埃元帅也迅速的赶了回来,等到4月13日的时候他已经在在斯德丁集结了12000至13000人的部队,人数已经差不多和埃森的瑞典军持平了。在这非常潮湿的天气里,莫蒂埃开始率领法军把埃森赶回了安克拉姆。4月16日,法军又在贝灵战役中大败瑞典。第二天,埃森率领着部队一路后撤到了佩讷河北岸。

从4月18日开始,法军和瑞典军队签署了施马钦停战协议。之所以要签订所谓的停战协议,是因为拿破仑急需要莫蒂埃的人马来对付俄国人和普鲁士人,于是授权元帅与瑞典人休战,瑞典人也对英国对他们的微乎其微的支持感到了不安。到了29日,停战协议的条件就定下来了。瑞典人可以保留留佩讷河以北的领土。但是相对的他们需要交出位于奥德河河口的乌塞多姆岛和沃林岛,并需要承诺不会在科尔伯格或但泽围攻中对普鲁士人施以援手。

围城战打响

但是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国王在5月12日于施特拉尔松德登陆之后所做的第1件事情就是在7月3日的时候取消停战。但是此时,《蒂尔西特和约》已经剥夺了瑞典除英国以外的所有盟友。然而这位瑞典国王将四世将拿破仑视为“带来世界末日的怪物”,不愿在反法政策上妥协。听到这个消息了,拿破仑也立刻做出了反应——

7月24日,法国元帅纪尧姆·布律纳元帅率领法军对驻扎在佩讷河对岸的瑞典部队及阵地突然发起了猛烈攻势,并且迅速的重新占领了施特拉尔松德周围的交通路线。在包围科尔伯格失败的部队的增援下,布律纳麾下部队已经达到了4万人。他的部队包括布代师将近10000步兵和200炮兵,同样拥有将近10000步兵的莫利托师荷兰部队则包括迪蒙索率领的10000人和贝特朗率领的4000人,以及卡特雷特将军率领的拥有1200人的一个骑兵师。
(笔者吐槽:布代、莫利托、迪蒙索、贝特朗……好家伙,不是以后将要成为元帅的就是有成为元帅资格的大佬)

从外国调过来的部队则包括西班牙的拉罗马纳侯爵唐·佩德罗·卡罗·苏雷达率领的14个步兵营和12支骑兵中队,除此之外,他们还带来了322门火炮,多梅尼科·皮诺率领着意大利王国的一个步兵师,包括八个步兵营、八个骑兵中队、两个步兵炮连和一个骑兵炮连。巴登大公国派遣了六个步兵营、一个骑兵中队和一个步兵炮连。德意志诸小国的代表则是维尔茨堡大公国的两个营、贝格大公国两个营和拿骚公国的三个营。
与法国派遣过来的强大的围攻部队相比,区区15000人瑞典守军包括三个芬兰步兵营,及波美拉尼亚民兵、国王莱布步兵团的一个营和另外来自于恩格尔布雷切登的步兵团营,此外堡垒里有500门大炮。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国王于8月20日离开城市。城内的守军的将领也不是傻子,他们认为抵抗是徒劳的,于是用钉子钉死了大炮火门,烧毁了炮车之后,他们就撤离了港口,把所有的能带走的辎重全都送上了吕根岛。在第二次围攻中,法军及盟军由于阵亡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而失去了38名军官和960名士兵。瑞典的损失不得而知。在停战期间,施特拉尔松德及吕根也先后向法国投降。施特拉尔松德及吕根于1807年8月24日和9月7日都先后落入了法国手里。8月25日,弗朗索瓦·尼古拉斯·弗里里奥旅将军和海军上校佩蒂斯·德蒙卡布里埃又袭击了吕根附近的德霍尔姆岛,袭击部队包括1200人,还搭配了两门火炮的部队,在这次成功的行动中法军仅15人阵亡,26人受伤。而驻守在当地的600至800名瑞典守军因为死伤损失了26至125人,300至517人被俘虏。八门要塞战防炮和六门野战炮也落入法国人手中。

战役后续
随着1807年的这一场围城战的结束,瑞典的势力被彻底的赶出了德意志北部,正所谓是墙倒众人推,受到如此之众创的瑞典在1808年又先后受到了丹麦、挪威和俄国的侵略。由于军事成绩的一塌糊涂,以至于瑞典在《弗雷德里克港和约 》中失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这一切最终使得人心尽失的古斯塔夫四世国王在1809年3月13日的暴动中被捕。继而在五月被罢黜,之后又在十二月被驱逐出国。

而在1809年5月,也就是趁着第五次反法联盟战争爆发,法国和奥地利正在鏖战之际,费迪南德·冯·席尔少将却是趁机率领着普鲁士自由军团占领了施特拉尔松德,法国对该城的占领暂时中断,但就在几天后,又被法国-丹麦联军联手夺回,普鲁士守军连同指挥官几乎全军覆没。直到1815年,当维也纳会议宣布结束拿破仑战争时,这一地区的领土争端才告了一段落——包括施特拉尔松德在内的所有和瑞属波美拉尼亚领土全都成为了普鲁士王国的波美拉尼亚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