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明灭亡之后,究竟是谁杀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2023-11-12 00:09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其实挺简单的,明朝的最后一代皇帝是明昭宗永历皇帝朱由榔,而杀害他的是臭名满天下的大汉奸吴三桂。

吴三桂究竟有没有杀害皇帝?咱们今天来详细地说一说


其实吴三桂起兵反清“复明”的一个骂点就是,吴三桂杀了明朝的末代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所以还有人老说吴三桂因此就得不到广大支持,所以他的反清复明计划失败了。

但这个说法有很大问题。首先,我虽然并不了解三藩之乱的前因后果,但是咱只要搜一搜三藩之乱吴军最大的控制区,就会发现吴三桂政权控制的版图可比南明要广阔多了,而且其杀伤的满洲将校人数也是最多的,康熙在战争结束之后曾经感叹道“八年之间,兵疲民困,幸上天眷佑,祖宗福庇,逆贼遂尔荡平,倘复再延数年,将若之何?”可见以吴三桂为首的一干汉兵汉将以及南明郑氏发起的第二次反清斗争,给清廷的打击有多大。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说吴三桂反清“不得人心”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至于吴三桂弑永历皇帝,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商榷的,当然了,在这里我先提前说明,这并不是洗白吴三桂在1644年之后的汉奸行径,只是对这个问题提出意见。咱们先看南明遗民刘茞的《狩缅纪事》只看永历皇帝蒙尘。

实际上,1661年十一月被俘虏直至次年四月二十五日遇害这一段时期,吴三桂表现其实是相当憋屈的。

首先是永历皇帝被俘初期,伴驾的官员家眷遭到满洲兵的抢劫,吴三桂是什么表现呢?刘茞写道“平西王不能制”可见吴三桂是试图阻止过满洲兵的暴行的,很明显,满洲八旗兵们都不拿他当回事,吴三桂最后只护下了皇亲王维恭的妻子不受侮辱,在返回昆明的路上,吴三桂都尽量和皇帝住得近一些,把这上下文连起来看,吴三桂似乎在有意保护皇帝。当然了,你也可以认为这是,吴三桂在保护这个能够让自己“世镇云南”的宝贝。但是如果把上文“平西王不能制”和这里连起来看,吴三桂的行为可能也并非是纯粹的利己行为。

然后关键的地方来了,就是四月二十五日的弑君。注意啊,这里刘茞全程没提吴三桂:


“四月二十五日,一等公爱阿星奏捷奉旨将永历正法,阿星得旨云: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并未见什么“吴三桂主张砍皇帝的头”的记载,永历皇帝龙驭宾天的全过程和吴三桂唯一有关系的就是前来接皇帝去往处决地的是吴三桂的部将吴国贵,动手勒死朱由榔父子的刽子手也应当是吴三桂部的人,当然也有种说法是吴国贵将自尽用的白绫献给了皇帝和太子。

吴三桂主张砍皇帝头这个说法出自于哪里呢?这个原文没有查到啊,但是根据南明史注释来看应当是来自于刘健《庭闻录》但是这本私人史料是有问题的,其作者刘健自己都在序言中说“先中宪公居永昌,曾著吴三桂传及滇变记二种,皆纪逆藩之事。越数载,火焚故居,满目蓬蒿,南中杂说虽行世,视所失稿,仅存十之一耳。滇变距今四十余载,谈往事者,无稽之言,人各一说;无他,地远事久,以讹传讹故也”也就是说这本书写成的时候,距离三藩之乱结束都已经过了近40年,距离永历皇帝龙驭宾天过了已经半个世纪,而且他还提到很多事情是“地远事久,以讹传讹故也”而《狩缅纪事》的作者刘茞本身就是永历朝廷内部的官员。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就以为吴三桂就能洗脱弑君的恶名了?那当然不可能,因为在庭闻录中还保存了一份相当详细的吴三桂奏本,在其中,吴三桂反复强调了入缅擒拿永历皇帝的必要性“臣彻底打算,唯有及时进兵,早收全局,诚使外忧一净,则边境无伺隙之患、土司无簧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渐得苏息,民力稍可宽舒,一举而数利存焉,窃谓救时之方,计在如此,谓臣言可采,敕行臣等遵奉行事”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在滇清军的军需数字“户部原议拨给云南十六年买米银两并十七年俸饷豆草银两,催解到滇,臣分发边上召买以备支给另行开销外,至于满汉约有马六万余匹,作喂养五十日算,以米、豆、大麦三色兼搭,每日得仓升八升,共该二十四万石。若以今市价论,需银无数,如谷熟收之日,市价稍平,臣大约酌量米、豆、大麦各价不等,多牵算每斗约作八、九分,该银二十余万两。又马日支草二束,共该六百万束。若以今日市价论,每该七八分、一钱不等,需银甚多。俟秋成后,臣鼓励士民召买,每束量给草价、脚银二三分,约该银十、七八万两。大约此举共得银二百二十三万余两,乃可以告成事,虽所费如此,然一劳永逸,宜无不可也云云”能留下如此详细的军需数字,想必这篇奏文应当是当年吴三桂留下来的原文,也是刘健之父所留下来的书籍文章从火灾中幸免于难的那十分之一中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吴三桂仍然摆脱不了弑君的恶名。

但是如果你把这篇文章和之前刘茞的记载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吴三桂这个人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别扭的人,前脚强调进缅甸抓明朝皇帝的必要性,后脚就这么恭敬地对待这样一位高级俘虏,只能说这对比一下确实挺离谱的,也确实挺别扭的。

可能在1644年三月之后,吴三桂就陷入了这样一种别扭的境地,李自成杀他爹吴襄以及全家上下三十五口,那是山海关大战之后的事,在山海关大战前夕李自成还在请吴襄吃饭,请他帮忙劝吴三桂投降,这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李自成在兵临山海关之前,还曾经派遣原明朝的密云巡抚王则尧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王则尧作为招降使者不可能不把吴襄这个最大的筹码说出来,也就是说吴三桂极有可能知道他爹并没有遇害,但他依旧选择了把王则尧抓起来送给多尔衮,不仅走上了一条汉奸之路,也走上了一条身不由己之路:作为效忠于清廷的汉将,他是不可能得到满洲贵族的完全信任的,所以他的军事行动也不可能被他完全掌控,而作为曾经的山海关守将,他的臭名那是满天下,不仅在明末清初,即使现在过了四个世纪也依旧如故。

所以这个人在之后总是被清廷牵着鼻子走,一直到清廷新主子的手伸到他床上来了,也就是康熙时代的“撤藩”他才想着跳起来拼死一搏 ,最后兵败身死。


这种人只能说又可悲,又可恨。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南明灭亡之后,究竟是谁杀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