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雄鹰展翅之亚平宁半岛战役——(1)简述【上】

2021-02-06 10:00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大致情况

        从1792年一直持续到了1802年的法兰西革命战争的意大利战役,主要是法国革命军与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以及阿尔卑斯山南麓以撒丁王国为首的意大利诸邦国进行的一系列战役,在这10年的拉锯战之中,法军在“一代天骄”拿破仑将军的率领下进行的两度远征均取得了大获全胜,通过此役,法国正式确立了未来在阿尔卑斯山西南数百年的霸权地位。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792年4月20日至1801年2月9日

        爆发地点:亚平宁半岛

        战役结局:

        法国胜利

        ◆1797年《坎波福米奥和约》

        ◆1801年《吕内韦尔条约》

        战役影响:

        ◆威尼斯共和国被法奥两国所瓜分

        ◆法国于当地建立的一系列富荣国均得到法理承认

        交战双方:

        法兰西王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海尔维蒂共和国;奇斯帕达纳共和国;罗马共和国

        奥地利哈布斯堡;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托斯卡纳大公国;威尼斯共和国;教皇国;沙皇俄国

        双方指挥: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1792年至1795年)

        1792年秋天就爆发了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当时几乎所有的欧洲主要国家全都来围攻法国,而在亚平宁半岛上第1次战斗却是由法军展开的,法军成功的拿下了尼斯和萨伏伊公国(这两个地区都是撒丁王国的一部分)。

尽管成功镇压了当地暴乱,但是在富歇等人的指挥下又对无辜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株连

        1793年中期,当共和军被迫撤退以应对里昂的叛乱时,情况也就随即发生了逆转,引发了皮埃蒙特-撒丁王国(第一次反法同盟成员国)对萨伏伊的反攻。里昂暴乱被血腥镇压后,日后的法国元帅克勒曼将军领导下仅一万两千人的法军就成功地击退了皮埃蒙特人,并在1793年9月和10月先后赢得了在阿根廷(Argentines)和圣莫里斯(St Maurice)的交战。

弗朗索瓦·克里斯托夫·德克勒曼将军

         战争的烈度很快就升级了,奥地利军和那不勒斯的军队先后被动员起来,开始入侵法国的南部,他们在成功收复尼斯后,又袭击了普罗旺斯,这样一来的话,联军方面大概就有奥地利、皮埃蒙特以及那不勒斯的45,000人的部队,并且当时已经统治了地中海的制海权的英国皇家海军也提供了额外的支持。

年轻的马塞纳将军

       然而在联军企图对法国南部开始进行入侵的时候,法军则是在安德烈·马塞纳将军的只会向提前在1794年4月发起了索尔日攻势【Battle of Saorgio】,整个计划还是由当时的意大利方面军的炮兵司令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策划的,尽管联军的阵地十分的牢靠,部队人数也十分的强势,但是在这场战役中,双管齐下的法军依旧是击退了联军,并牢牢占领了通往皮埃蒙特边界的山口。波拿巴将军再次策划了一次新的进攻,尽管更加复杂,而且还要求意大利军队和阿尔卑斯山军队进行协调行动,但同样取得了成功。

        由于战争部长卡尔诺十分担心战线后方的反革命分子会切断自身的补给路线,所以说他随即命令法军,取消了进一步的进攻行动,1794年7月28日引发的热月政变之中推翻了马克西米利安·德·罗伯斯庇尔率领的公共安全委员会及其领导人(1794年7月28日),趁着法国政局的动荡不安影响到了法国军队的机会,联军再一度向萨伏伊展开了进攻。但是马塞纳将军在第一次迭戈战役取得了防御作战的胜利之后【First Battle of Dego】,当时的意大利方面军司令皮埃尔·雅达尔·迪梅尔比翁将军不顾卡尔诺的命令立刻发起了反攻,以此确保了通往热纳亚的补给线,并且进一步的巩固了自己的防线,此后为了等待最佳的进攻时机,法军一直都没有多大的动作。

       战争的热点,随后又想被转移到了莱茵兰地区,一直等到1795年6月29日的时候,奥军忽然对耗尽了补给的意大利方面军发起了进攻。尽管意大利方面军名义上拥有着十万零七千人的兵力,但是实际上只有3万人能够战斗,此时,克勒曼将军再一次的荣任了方面军司令,他向卡尔诺请求派出了增援。此时此刻,波拿巴将军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在那里他设计了第三个预备袭击瓦多和塞瓦等要塞的计划。克勒曼将军很快就被舍雷尔将军取代,后者立刻就发起了进攻,并且在洛阿诺战役【Battle of Loano】取得了一场大胜。

巴泰勒米-路易-约瑟夫·舍雷尔将军

        波拿巴的崛起

        在短暂的战斗结束,部队在进入了休整阶段之后,舍雷尔就递交了辞呈,因为厌倦的命令不断从战争部送达给他——而波拿巴将军则是于1796年3月2日被任命为方面军司令。任命波拿巴的动机很可能是政治上的——

约瑟芬·德·博阿尔内

        3月9日,波拿巴与寡妇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结婚,由于受丈夫牵连,她与另外一位政要人物让-兰伯特·塔利安的妻子共同入狱(在罗伯斯庇尔的统治),尽管后者成功出狱,但是其丈夫亚历山大·德·博阿尔内就没有幸运了,在罗伯斯庇尔倒台前8个小时被砍了头。

        在人们之中普遍流行一种说法,人们“普遍认为”约瑟芬是由她的朋友介绍给督政官巴拉斯,并成为了他的情人。约瑟芬在信中说,巴拉斯在她同意嫁给波拿巴前,就向自己许诺了。因为他的同事引用了别人的一句话对巴拉斯的话说,

        波拿巴,“重用这个人,如果你们不这样做的话,他也会凭着自己的能力出人头地的。”

        在1795年的葡月十三日的暴动之中拿破仑显示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才华,并由此而声名鹊起。他被任命为意大利军队的指挥官,在此之后拿破仑被分配到了共和国的东、西、南三条战线的十三个方面军中最为默默无闻的一个,也就是意大利方面军担任了司令,等到他到达的时候,拿破仑被下属的将军们所忽视而且部队的情况也十分的糟糕。

        第一阶段:对撒丁王国进行的闪电战

        拿破仑在3月27日抵达了司令部之后,几乎是立刻就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发起了进攻,在这个战区里面,他的三万七千人和六十门火炮需要对阵的是五万多人的联军。而且他唯一有可能得到的增援部队就是克勒曼将军的阿尔卑斯方面军,而且这支部队还得提防另外的两万人,所以说拿破仑现在不得不独自面对对面的敌人,因为共和军现在的的焦点基本上都集中在了莱茵兰地区。

蒙特诺特战役

        在蒙特诺特战役【Battle of Montenotte】中,拿破仑即首战告捷打败了奥地利人,之后又在迭戈附近二度告捷【Second Battle of Dego】。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之后,拿破仑随即发动了对于萨丁王国以及皮埃蒙特地区的全面入侵战斗之后,他发动了对皮埃蒙特的全面入侵【Battle of Millesimo&Ceva】,并在芒多维【Battle of Mondov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三世

        撒丁王国被迫在4月28日接受了《凯拉斯科停战协议》,他们不得不退出战争,之后撒丁国王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三世也因为战争的失败而被气死。拿破仑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击败了撒丁王国,在此期间的闪电战中,他用六千人的代价歼灭了对手将近三万人的部队。

        第二阶段:同奥地利军的对决

洛迪战役

        随着接二连三的胜利了,战争的焦点也不得不转移到了亚平宁半岛之上,法军在这里的病例已经增加到了将近五万人,拿破仑选择继续进攻,猛烈打击在曼图亚要塞附近调动的奥地利军队,在接二连三的失败中,奥军不得不把曼图亚的驻军增援到一万二千人人。

       在包围了曼图亚要塞后,拿破仑又挥师南下,在乌尔班堡击败了教皇部队后,入侵并占领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教皇国。拿破仑又接着立即转向了北方,在洛纳托和卡斯蒂格里奥战役【Battle of Lonato&Castiglione】中,拿破仑以两万人打垮了维尔姆泽元帅的两倍之多的奥军,后者只好撤回阿尔卑斯山附近。

卡斯蒂里奥战役,法军伤亡约一千三百人,但是歼灭奥军约三千人以及缴获30门火炮

        不愿意放弃的维尔姆泽元帅又得到了两万人的增援,试图解除法军对于曼图亚地区进行的围困解除对曼图亚的围困。但是在9月4日,拿破仑在成功的包抄到了维尔姆泽部队的后方之后,立刻就在罗韦雷托取得了大胜,来不及反应的奥地利人,紧接着又在随后的巴萨诺战役中再度遭到法军的重创……在如此之多的失败之后,奥军部队仅仅剩下一万两千人,这些残部只好向曼图亚撤退,但是立刻就被马塞纳将军围困了起来。

巴萨诺战役。法军仅伤亡400人,但是奥军死伤600人,被俘6600人和30门火炮

        不过等到更多的奥地利援军赶到的时候,拿破仑手下的军队同时也在为粮食弹药短缺、疾病等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而且他的补给线此时也不断的受到后方叛乱的威胁,特别是因为督政府派过来的特派员萨利切蒂对于所谓的反革命暴乱进行的残酷镇压,更是引起了当地的动荡不安残酷地镇压起义,但法国的地位被削弱。为了稳定局势,波拿巴建立了波河外共和国和奇斯帕达纳共和国。

波河外共和国国旗,由拿破仑亲自设计,同时也是现在的意大利国旗的由来

 

      第四阶段:向奥地利本土进军

      紧接着,一位新的奥地利指挥官约瑟夫·阿尔文齐元帅抵达,并再次率领部队开始试图解救曼图亚。波拿巴将军虽然击退了阿尔文齐,但他的反攻由于夏尔-亨利·弗波瓦将军在琴布拉和卡利亚诺村接连遭遇失败而遭到了严重的阻碍。11月12日,阿尔文齐又成功的阻遏了法军对卡尔蒂埃罗的进攻,拿破仑被迫撤退【battle of Second Bassano、Calliano&Caldiero】。但是在接下来的三天的阿尔科拉大桥争夺战中,波拿巴却是对阿尔文齐取得了一场重要而令人惊讶的胜利。

阿尔科拉战役,经过了三天的浴血奋战,法军在歼灭了对手6200多人后,终于成功拿下了重要的阿尔科拉大桥

        等到1月份的时候,阿尔文齐和拿破仑各自都得到了增援部队的加强,阿尔文齐元帅随即就对法军展开了攻势,但是在里沃利战役【Battle of Rivoli】中却是遭到了拿破仑的迎头痛击,击败了这次新的进攻,惨败的奥军损失了接近一万四千人。

里沃利战役中的拿破仑

       随后,拿破仑得以对曼图亚要塞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不久之后,要塞终于向法军投降,法军开始向东面,也就是奥地利方向挺进,奥军这个时候换上了第四任指挥官,卡尔大公,在这短暂的战役之中,奥军再一次的遭到接连的惨败,这让法军得以挺进到了距离维也纳不到100英里的地方,战争既然打到这个地步,奥地利人只得向法国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建议,不久之后随着《坎波福米奥和约》的签订,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终于得以告一段落。

意大利战役中的最后一战【battle of Tarvis (1797)】,塔尔维西奥战役,拿破仑对撤退中的卡尔大公发动了突袭,战役的最后法军以不到一千二百人的死伤代价,歼灭了奥军近五千人,缴获了三十门火炮

        和平谈判之签订及影响

利古利亚共和国国旗

        在和约相关于亚平宁半岛各国的条款中是这么规定的,威尼斯共和国被法奥两国所瓜分,地中海的上岛屿,包括科孚岛和爱奥尼亚海的其他威尼斯属地,都被移交给了法国人,而威尼斯城和特拉弗马(威尼斯大陆)、伊斯特拉半岛,达尔马提亚和科托湾地区都被移交给了哈布斯堡皇帝,奥地利皇帝还需要承认由原来的热纳亚共和国的领土所组成的西沙平共和国(由原来的外波河共和国以及奇斯巴达纳共和国合并组成)和利古里亚共和国为独立国家。

《坎波福米奥和约》签订现场

        意大利王国正式停止了对神圣罗马皇帝的效忠,最终结束了该王国(意大利王国)的正式存在,该王国作为皇帝的私人领土,至少从14世纪起就在法理上存在,但不是事实上的。

        拿破仑的传记作者费利克斯·马卡姆

写道:“对于威尼斯共和国这个古老国家的划分,不仅仅是和平解决方案上的一个道德污点,而且还为奥地利留下了在意大利的立足点,这只会导致进一步的战争。”事实上,坎波福米奥的和约虽然重塑了欧洲地图,标志着拿破仑在功成名就上的一大步,但只是暂时的。

       通过将威尼斯人在希腊的属地,如爱奥尼亚群岛等地移交给法国进行统治,该条约对后来的希腊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当时既非有意也非预期。


雄鹰展翅之亚平宁半岛战役——(1)简述【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