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22A已经主动放弃了雷达隐身能力?

2021-12-25 23:53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有一架F22A似乎在其机体表面敷设了新式的隐身材料并且进行了试飞;而这种隐身材料与过去F22A的量产装备型号上普通采用的隐身涂层的设计似乎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观察到这架F22A上似乎是贴上了一层特殊的“瓷砖”进行飞行。当然在飞机上很难贴满像航天飞机表面那种真正的耐热瓷砖。毕竟全部贴瓷砖会导致飞机的自重过大,无法做出复杂的机动动作。航天飞机是从太空返回,只需要高速下有限的滑翔能力即可,并不需要让庞大的航天飞机在大气层中做出复杂的机动动作;况且耐热瓷砖本身很容易脱落,导致航天飞机也不敢飞行动作过大。曾经空中烧毁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部分机翼瓷砖脱落而导致高空热气流入侵机体内部而最终空中解体。F22A毕竟是一种战斗机,不需要在接近20倍音速的状态下耐热防烧蚀。再说战斗机必须保持机体轻盈随时做大范围的机动动作,


因此给F22A表面全部贴上耐热瓷砖的概率极低。这种表面上亮晶晶的、很像瓷砖的新外壳,有人判断并不是真正的瓷砖;而是外表看上去很像瓷砖的新型金属防热材料。并且研判在这架F22A上之所以试验这种新式的材料,主要作用是强烈抑制F22A超音速飞行状态下的机体红外辐射特征。也就是防止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红外辐射。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防止主要竞争对手战斗机上的红外扫描系统,更容易超远程发现F22A的空中踪迹。不过同时判断采用这种新式类金属材料,也会造成F22A的雷达信号反射特征同步增大。毕竟金属表面或者类金属表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雷达辐射的反射能力都相对更强。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就意味着F22A今后要部分放弃对雷达探测的绝对隐身,而只强调对红外探测的隐蔽性。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对以上研判表示相当的怀疑。


首先,未来空战对远程红外特征的隐蔽性确实越来越重要,但是否值得为此放弃大部分雷达特征隐身?毕竟到目前所有的隐身飞机,包括B2这种大型的隐身轰炸机,到种类越来越多的隐身战斗机,所谓实用性的隐身概念,90%以上是对雷达微波波段来说,而对红外特征的抑制,只占很少的部分。比如F22A和B2都是采用压扁了的两维喷嘴,而对视觉隐身大部分更谈不上,最多机体涂黑,夜间出击。如果为了特别强化那5%左右的红外隐身而大幅度放弃90%以上的雷达微波波段的隐身,这本身是否值得?是否有真正的实战性战术价值?当然当代光电雷达和红外雷达的发现能力确实越来越强,比如光电雷达在白昼状态下,150公里外就可以发现大部分隐身机;而红外雷达则更强,对隐身机的发现距离甚至在数百公里外。不过这种发现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必须是白昼状态下,夜间的红外发现效果,


会大打折扣,发现距离也会压缩数倍。而且如果隐身机是亚音速飞行,气动加热不明显,则红外跟踪雷达的发现距离也会缩短。这也是全程亚音速飞行的B2为何基本不怕红外雷达的一大原因。虽然F22A作战时可以超巡,但是超巡速度并不算特别快;如果不到2马赫,那么气动加热效应也不算明显。如果是全程以亚音速接近战区,那么红外特征就更不明显。想完全靠红外雷达在数百公里外就发现和锁定夜间亚音速接近的F22A其实是很困难的,一定程度上还不如米波雷达更靠谱。其次,这里面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红外雷达虽然可以发现F22A,但是并不能严格锁定,更不能给本方的空空导弹提供打击F22A的全程支持。大部分中远程空空打击F22A仍然需要雷达波段的锁定。如果这架F22A采用这种类金属新式蒙皮材料后,仅仅压缩红外雷达的发现距离,而给打击自己的远程空空导弹提供更强烈的雷达波段反射信号,明显是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因此说到底,这种新式蒙皮也许确实有降低红外特征的功能,但是说其彻底放弃传统的雷达微波波段隐身就很值得怀疑了。超级大国空军之所以公开做这种测试,无非有两种可能:第一,这是一种全新的隐身材料,不但强烈抑制红外特征,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强化,或者至少是不会大幅度弱化传统的雷达波段隐身能力。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说明超级大国空军在隐身蒙皮技术上有新的巨大进步,这架F22A一定程度上正在为未来的6代机测试新的隐身材料。不过超级大国在最近20年来,几乎没有试验成功过任何有重大意义的军事技术突破性项目,于是这种材料能否兼具强烈的红外隐身和雷达隐身就很值得怀疑。那么就只剩下第二种可能性,这就是公开战略忽悠,希望由此把竞争对手最终带沟里去,比如过于强调红外隐身而不是全面均衡性的隐身。这种可能性明显更大!


F22A已经主动放弃了雷达隐身能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