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艾哈麦地里王朝——《伊朗百科全书》ATĀBAKĀN-E MARĀḠA词条翻译

2021-11-07 23:45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原网址:

https://iranicaonline.org/articles/atabakan-e-maraga

由于波斯语转写的拉丁字母与英文名有所不同,此处采取原文名,但译名并不以原文名为标准

马拉盖的阿塔伯克(或称艾哈麦地里家族[Aḥmadīlīs])是马拉盖(Marāḡa)当地的一个统治政权家族,他们自12世纪早期开始便统治马拉盖以及鲁文迪兹堡(Rūʾīn Dez),其中马拉盖的统治持续到605/1208-1209年,而蒙古征服后他们还统治了鲁文迪兹堡好一段时间。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艾哈麦地里王朝,无非是因为他们与艾哈麦地尔·本·易卜拉欣·本·瓦赫苏丹·拉瓦迪·库尔迪(Aḥmadīl ibn Ebrāhīm ibn Vahsūḏān Rawwādī Kordī)沾上亲、带点故罢了。在伊本·阿西尔的《全史》中,艾哈麦地尔首次被提及是在伊历501年(1107-1108),之后伊历505年(1111-1112),他被任命为马拉盖统治者;而艾哈麦地里则效力于塞尔柱苏丹穆罕默德一世·本·马立克沙(Moḥammad ibn Malekšāh,伊历498-511年[1105-1118]在位)。不过关于艾哈麦地尔的民族成分,以及他怎么能和瓦赫苏丹·拉瓦迪扯上关系还有几个疑问。米诺尔斯基(V.Minorsky,EI1Ⅲ, p.263, EI2Ⅰ, p.300[1])与卡斯拉维(Kasravī,Sahrīārān, p.230)[2]认为他是阿拉伯人政权拉瓦德王朝(Rawwādīds)的王公,不过已经库尔德化了。他以参与苏丹穆罕默德一世在伊历505年(1112)的征讨十字军行动而闻名;他觊觎沙·阿尔曼(Shah Armanid)君主索库曼·库特比(Sokmān Qoṭbī)的土地以及对伊斯玛仪派素有敌意这两件事情亦人尽皆知;据伊本·焦齐(Sebt ibn al-Jawzī)记载(Merʾāt Ⅷ/1, p.53),其封地(eqṭāʿ)岁收四千第纳尔,且麾下有五千精骑为之驱驰。伊本·焦齐认为艾哈麦地尔遭伊斯玛仪派暗杀的时间应是在伊历508年(1114-1115);而伊本·阿西尔则记载为伊历510年的穆哈兰月(即1116年5-6月,Ⅴ,p.516)。

[1] 此处EI1 指初版伊斯兰百科全书,EI2 指新版伊斯兰百科全书,罗马数字为卷数,下同

[2] 艾哈迈德·卡斯拉维·大不里齐(Ahmad Kasravi Tabrizi,1880-1946)20世纪伊朗著名史家、语言学家、法学家,并长期活跃于政治界、宗教界,这里只谈他的学术。他主要研究古代伊朗史,以及阿塞拜疆地区历史,代表著作有《阿塞拜疆18年历史(Târix-e Hijdahsâle-ye Âzarbâyjân)》、《伊朗宪法革命史(Târix-e Mašrute-ye Irân)》、《阿扎里语,阿塞拜疆古代语言(Âzari yâ Zabân-e Bâstân-e Âzarbâyjân)》、《胡齐斯坦(或称胡泽斯坦)五百年史(Târix-e Pânsadsâle-ye Xuzestân)》等。此处引用的书是《被遗忘的国王(Sahriyârân-e Gomnâm)》,该书采集众多史料,记述了德莱木人政权、拉瓦德王朝、沙达德王朝三段时期的历史,是权威著作,可惜以波斯语写成,尚未英译本

安奎沙克·艾哈麦地里(Āq Sonqor Aḥmadīlī),约伊历516年[1122-1123]-伊历528年[1133-1134]在位:

安奎沙克是首位被称作“马拉盖的阿塔伯克”的统治者,同时也是这支世系清晰的建立者。卡斯拉维、萨法(Safa,Adabīyāt Ⅱ, p.44)[1]等一些史家认为他是艾哈麦地尔之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他那突厥名字这有力铁证(证明他不是)【毕竟前文都说艾哈麦地尔是库尔德化的阿拉伯人】,文献中从不会将他记为“伊本·艾哈麦地尔”,而是“艾哈麦地里”。这是族名(nesba)的一种,通常用于表示此人曾为奴隶(Mamluk)或为释奴(freed-man);加之诗人内扎米·甘芝维(Neẓāmī Ganǰavī)在《七美人(亦称七宝宫,Haft Peykar)》(p.23)中清楚指出他是这个支系的建立者,他不太可能会在这方面出错。胡塞尼(Ḥosaynī ,Aḵbār al-dawla al-salǰūqīya, p.196)认为若是评塞尔柱帝国中涌现的最具实力的马穆鲁克,他可占一席之地。我们尚未知晓安奎沙克是否在伊历516年(1122-1123)前便控制了马拉盖,当时该城正处在伊拉克塞尔柱苏丹马赫穆德·本·穆罕默德之弟马斯乌德统治下,马赫穆德在伊历514年(1120-1121)将该城赐予自己的阿塔伯克卡西姆·道莱·布尔苏齐(Qasīm-al-dawla Borsoqī),但在马斯乌德(造反)败于苏丹之手后,马拉盖城似乎是又给/回到了安奎沙克手上。他在伊历516年(1122-1123)依靠着此城,想要利用自己身为图格鲁克·本·穆罕默德之阿塔伯克的地位反叛朝廷、进而掌控阿塞拜疆。虽然他失败了,但随后又拿回了他的封地,似乎在接下来的七年里效忠于马赫穆德,为其效力。伊历523年(1129),马赫穆德派他去阿拉伯伊拉克【即贾吉拉(Jazirah)】追擒马兹亚德王朝君主杜拜·本·萨达卡(Dobays ibn Ṣadaqa),他和另一名埃米尔负责此事。

[1] 这位尚未找到相关事迹

伊历525年(1131)马赫穆德去世,此时安奎沙克正担任达乌德·本·马赫穆德(Ḡīāṯ-al-dīn Dāʾūd ibn Maḥmūd)的阿塔伯克。他和苏丹的维齐尔阿布·卡西姆·达勒古齐尼(Abu’l-Qāsem Dargazīnī)宣称要由达乌德统治阿塞拜疆和吉巴勒(Jebāl),但在伊历526年(1131-1132),他们被苏丹马赫穆德之弟、由桑贾尔所立的苏丹鲁肯丁·图格鲁克(Rokn-al-dīn Ṭoḡrel)大败于哈马丹;与此同时,图格鲁克之兄马斯乌德也反对他们,结果却被安奎沙克围困在大不里士城,直到马斯乌德服软讲和为止。图格鲁克则在他们俩扯完皮后出兵,一举将他们赶到巴格达。而哈里发则声明承认马斯乌德为苏丹,达乌德为其储君。在哈里发给他们提供武器装备后,他们前往阿塞拜疆与马拉盖,显然,安奎沙克在自己的地盘投入了大量财力给军队。图格鲁克的军队发现自己被安奎沙克所率的塞尔柱军队包围,只能退到阿尔达比勒(Ardabīl)坚守。图格鲁克手下一些埃米尔想要从城外解阿尔达比勒之围,失败,反被安奎沙克追击至哈马丹,图格鲁克在伊历528年8月[1](1134年5-6月)也是在这里被击败赶走。最终安奎沙克在哈马丹被阿萨辛谋杀在自己的帐篷里。本达里(Bondarī,Zobda,p.169)[2]的著作使人相信这场谋杀是达勒古齐尼暗中策划,而伊本·阿西尔(X, p.686)则认为马斯乌德应该有重大嫌疑。

[1] 原文为Šaʿbān,应是伊斯兰历的舍尔邦月(Shaaban)

[2] 全名为Qiwam al-Din al-Fath ibn Ali ibn Muhammad al-Bundari al-Isfahani(?-1241/1242),13世纪波斯史家,他是首位将列王纪翻译成阿拉伯语的人,伊历623年(1226),他将12世纪史家、萨拉丁秘书伊马德丁·伊斯法罕尼(lmad al-Din al-Isfahani)的著作《倦怠的佐兴与创造的寄托(Nusrat al-fatrah wa-ʻusrat al-qutrah)》进行了缩写删节,取名为《佐兴之书的精华与寄托之书的选录(Zobdat al-noṣra wa noḵbat al-ʿoṣra/Cream of the book ' Help' and Selection from the book ' Refuge)》,后由豪茨玛(Houtsma)教授刊出

努斯拉特丁·阿尔斯兰·阿巴·本·安奎沙克(Noṣrat-al-dīn Arslān Aba ibn Āq Sonqor),约伊历528年[1133-1134]-伊历570年[1174-1175]在位:

虽然他担任了很长时间的马拉盖的阿塔伯克,但是他一直都不是文献记载的焦点,而且从记载中也很难看出他在马斯乌德统治时的派系斗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全史》中阿尔斯兰·阿巴首次被提到是在伊历530年(1135-1136),当时他作为达乌德手下的埃米尔聚集在巴格达,以支持那位倒霉透顶的哈里发劳希德(al-Rāšed)。下一个他出现的时候就是为了对付自己的兄弟希尔吉尔,伊历540年(1145-1146),希尔吉尔带着自己的部曲投往马斯乌德的阿塞拜疆总督查维利·詹达尔[1],并在伊历542年(1147-1148)随哈斯·贝格·阿尔斯兰(Ḵāṣṣ Beg Arslān ibn Palangarī,米诺尔斯基在EI2, p.300作Beling-eri)前往伊斯法罕,击败了马斯乌德的敌人、法尔斯的埃米尔博兹·阿巴(Būz Aba)(Bondārī, Zobda, p.191-92)。然而本达里也记载(p.217)哈斯贝格曾在伊历541年(1146-1147)围攻马拉盖。拉万迪(Rāvandī,Rāḥat al-ṣodūr, p.244)[2]也记载马斯乌德在伊历545年10月(1151年2月)围困马拉盖,两天攻下,并下令摧毁城内的防御工事。同时拉万迪还进一步记载说,原本哈斯贝格与阿尔斯兰·阿巴之间颇有嫌隙,后来双方在鲁文的城堡内和解了。这个城堡通常被称为鲁文底兹堡(Rūʾīn Dez),它似乎是艾哈麦地里王朝的屏障。米诺尔斯基(EI1Ⅲ, p.264)指出该城堡大概位于如今一个叫仰沙哈尔(Yay-Šahar,意为夏天镇[summertown])的地方一边的苏菲岛(Sūfī Čāy)上。高于马拉盖10英里。[3]

[1] 原文为The next notices deal with his brother, Šīrgīr, who took troops to serve Masʿūd’s Azerbaijan-based ǰāndār, Jāvlī (Čāvlī), in 540/1145-46。这个Azerbaijan-based不知道是啥

[2]全名为Abu Bakr Muhammad bin Ali Rawandi,13世纪史家,曾在图格鲁克三世宫廷中任职。伊历599年(1202-1203)著成《心灵的慰藉与欢乐的标志(Rahat al-sudur wa-ayat al-surur)》(《突厥斯坦》给出的英文名为Solace of the heart and taken of joy),全文叙事简洁,包罗万象,除叙述历史外还包含许多宫廷细节,如双陆棋、国际象棋、书法、马术、狩猎和宴会等。

[3] 原文为Minorsky (EI1III, p. 264) suggests it was some ten miles above Marāḡa on the Sūfī Čāy on the site of a place now called Yay-Šahar (summertown).

伊历548年初(1153),新苏丹穆罕默德•本•马赫穆德二世(Moḥammad ibn Maḥmūd)杀哈斯贝格,阿尔斯兰·阿巴与阿塞拜疆的阿塔伯克伊尔迪古兹(Īldegoz)对此表示反对,从此时到伊历551年(1156-1157),阿尔斯兰·阿巴联合伊尔迪古兹与其他埃米尔对抗穆罕默德,并支持这伙埃米尔扶立苏莱曼沙·本·穆罕默德(Solaymānšāh ibn Moḥammad)坐上苏丹宝座的计划。同时他还和伊尔迪古兹一起,在伊历549年(1154-1155)赶走了来阿塞拜疆的塞尔柱王公查格里·贝格(Čaḡrī Beg),双方瓜分了阿塞拜疆,除了阿尔达比勒城。但后来,伊历551年(1156-1157),穆罕默德三世在纳希切万(Naḵǰavān)大败伊尔迪古兹,同时任命阿尔斯兰·阿巴为阿塞拜疆总督(Wali),在苏丹伊历554年(1159-1160)去世前,他将自己的幼子托付给阿尔斯兰·阿巴,因为他不想让伊尔迪古兹通过其义子(ward)、苏丹阿尔斯兰沙而控制伊拉克塞尔柱。面对这种情况,伊尔迪古兹派自己的长子穆罕默德·贾汗·帕赫拉万(Moḥammad Jahān-pahlavān)前往攻打艾哈麦地里王朝,阿尔斯兰·阿巴在阿赫拉特(Ḵelāṭ/Aḵlaṭ)的沙·阿尔曼王朝军队的帮助下击败了贾汗·帕赫拉万。

在伊历556-563年(1161-1168),阿尔斯兰·阿巴时常跳出反对伊尔迪古兹与苏丹阿尔斯兰沙。当时伊尔迪古兹有雷伊的胡飒木丁·亦难赤(Ḥosām-al-dīn Īnānǰ of Ray)这个劲敌,阿尔斯兰·阿巴便派五千兵马前往支援亦难赤在伊历556年(1161)的叛乱。尽管他也参加了伊尔迪古兹在伊历557年(1161-1163)与558年(1162-1163)征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但他仍然反对伊尔迪古兹控制伊拉克塞尔柱苏丹国。他趁着亦难赤在伊历561年(1165-1166)-564年(1168-1169)再次掀起叛乱的机会继续搞事。伊本·阿西尔(Ⅺ, p.332)记载说:(伊本·)安奎沙克要求哈里发在虎土白(ḵoṭba)中诵念伊本·穆罕默德的名字,当时这位马立克(malek)正和阿尔斯兰·阿巴在一起。这种对伊尔迪古兹王朝霸权的挑战使得伊尔迪古兹再次派儿子贾汗·帕赫拉万征讨马拉盖,这次阿尔斯兰·阿巴被击败了,只得固守马拉盖,直到谈和。

法拉克丁(Falak-al-dīn)?继位时间不明。

伊本·阿西尔在书中只记到他一次(Ⅺ,p.423):贾汗·帕赫拉万在伊历570年(1174-1175)再次围城,此时马拉盖,伊本·安奎沙克已经去世,将城留给了儿子法拉克丁,至于他是在伊历570年死,还是在此之前则并不清楚。贾汗·帕赫拉万一举将鲁文底兹堡和马拉盖都团团围住,但都攻不下来。他派兄弟奇兹尔·阿尔斯兰(Qezel Arslān)去围困当时还处于艾哈麦地里统治下的大不里士,最终大不里士城以臣服伊尔迪古兹的代价保住了城内和平。如下所述,法拉克丁的统治应该是结束于伊历584年(1188-1189)之前的某一个时间点。一位离12世纪较远的史家韩都剌·穆斯塔菲(Ḥamdallāh Mostawfī,Tārīḵ-e gozīda, p.462)[1]在著作中声称“马拉盖统治者”在亦难赤死后想和伊尔迪古兹开战,而被帕赫拉万挫败了意图;随后又说马拉盖后来被以伊克塔的形式分别封给了“马拉盖统治者”的两位兄弟阿拉丁·卡尔巴(ʿAlāʾ-al-dīn Karba/Karpa)与鲁肯丁。这个记载把法拉克丁整消失了,而且这故事说的好像废黜阿尔斯兰·阿巴对阿拉丁和鲁肯丁有很多好处(阿拉丁在其他史料还能见到名字,而鲁肯丁除了穆斯塔菲提及并没有出现在其他史籍里)。而布朗(Browne)整理的《选史》副本上的一个抄写错误,可能是导致米诺尔斯基将一个未知的人名“Qotloḡ”录入艾哈麦地里世系的原因。

[1] 全名为韩都剌·穆斯塔菲·可疾云尼(Hamdallah Mustawfi Qazvini,1281-1339/1340)14世纪伊尔汗国史家,其代表著作为《选史(Tarikh-i guzida)》

阿拉丁·卡尔帕·阿尔斯兰(伊历584年[1188-1189]至604年[1207-1208])

关于其名字由来,详情见Kasravī, Šahrīārān, p.232。而史料中都没有提到他继位后的前十四年里艾哈麦地里的事迹,不过我们随后会在拉万迪的著作(Rāḥat al-ṣodūr, p.347)中会发现,伊拉克塞尔柱末代苏丹图格鲁克三世在伊历584年(1188-1189)在戴·马尔格(Dāy Marg)击败了哈里发的军队后不久,”“马拉盖的阿拉丁”前往哈马丹向图格鲁克表达自己的敬意,他被赋予了教导图格鲁克子巴基亚鲁克(Berk-yaruq/Barkīāroq)的责任。不过哈马丹城内的情况并不让阿拉丁觉得舒服,因此他回到了马拉盖。同样地,我们还是缺少有关阿拉丁统治的事迹

阿拉丁似乎是对文学有十分明显的兴趣,在他的要求下诗人内扎米创作了《七美人》。根据诗作(p.22)描述,他是安奎沙克的后代,他有两个儿子:努斯拉特丁·穆罕默德和法拉克丁·艾哈迈德(这两位我们并没从史料中知道);根据诗的结尾,我们还得知这部诗歌会送往鲁文底兹堡,可以确定这是阿塔伯克的住所;这部诗歌完成于伊历593年9月14日(1197年7月31日)。

伊本·阿西尔在书中(Ⅻ,p.236)记载他计划想趁着那位优柔寡断的伊尔迪古兹君主阿布·巴克尔(Abū Bakr)执政时,借伊尔比勒的穆札法尔丁·郭克勃里(Moẓaffar-al-dīn Kūkborī of Erbel)[1]之力,从他手中夺得阿塞拜疆。然而阿布·巴克尔奋起反击,反将阿拉丁围在马拉盖城内。最终阿拉丁选择割让一个堡垒给阿布·巴克尔,而获得奥斯努(Ošnū)与乌尔米亚(Urmia)来换取和平,但是阿布·巴克尔有着最终决定权。伊历604年(1207-1208)阿拉丁去世后,将国家留给了一个幼童,而这个孩子在伊历605年(1208-1209)死去,之后阿布·巴克尔便来接管了艾哈麦地里的所有领土财产,除了鲁文迪兹堡,当时一个忠诚的太监可能带着阿拉丁的孙女藏身在商店与旧主心腹里[2],这个女孩是我们所知道的艾哈麦地里家族的最后一人。(Ebn al-Aṯīr, Ⅻ, p.275)

[1] 全名为Muzaffar ad-Din Gökböri(1154-1233),阿尤布王朝将领,埃尔比勒世袭埃米尔,萨拉丁麾下大将。曾随萨拉丁参与多场战役,在十字军中颇有威名,被称作马纳法拉丁(Manafaradin)

[2] 原文为For ʿAlāʾ-al-dīn died in 604/1207-08, leaving his kingdom to a child, in this account, who died in 605/1208-09, allowing Abū Bakr to take all of the Aḥmadīlī possessions save Rūʾīn Dez in which a faithful eunuch shut himself with the stores and treasures and presumably with a granddaughter, who is the last of the line we know about

伊本·伏瓦提(Ebn al-Fowaṭī)[1]的《Maǰmaʿ al-ādāb》有两条记载可能会使得艾哈麦地里家族的统治者世系变得复杂起来。其一(pt.2, p.1070, no.1598)是:ʿAlāʾ-al-dīn ibn Karba ibn Noṣrat-al-dīn Aba Arslān ibn Atābak Qarā Sonqor Aḥmadīlī。这位应该是我们所说的那位阿拉丁,他的名字和他祖先还挺像的,搞的差点混淆。据书里记载他十分乐意交结学者翘楚与宗教领袖,同时偏爱苏菲主义(Sufism)。伊本·伏瓦提引用了卡孜阿夫扎尔丁(Qāżī Afżal-al-dīn)的著作《Tārīḵ-e Bīškīn》,同时也说这位阿拉丁伊历604年(1207-1208)死于杜尔·喀达(Ḏu’l-qaʿda),这和伊本·阿西尔的记载一致;他的坟墓位于一间不知名字的宗教学校内。如果阿拉丁是自己坟墓的建造者,那么他应该在一个合理的时期建造俗称Gonbad-e Kabūd的建筑[2](Godard, Monuments, p.9; Kārang, Abnīa, p.15)。至于另外一条——书中所记载的另一人则与我们所知的有很大不同:此人名为伊兹丁·阿布·哈拉特·阿尔斯兰·阿巴·本·阿塔伯克·图尔基·马拉吉(Ezz-al-dīn Abu’l-Ḥāreṯ Arslān Aba ibn Atābak Torkī Marāḡī),据说在伊历605年(1208-1209),他在大不里士附近的一场战役中被一个叫努斯拉特丁·比斯金(Noṣrat-al-din Bīškīn)的人杀死。从他的名字中看不出他是否是为艾哈麦地里家族的成员,不过他应该统治过马拉盖。他的死亡日期和伊本·阿西尔所提到的那个小孩的死亡日期相同(Ⅻ, p.275)。但伊本·伏瓦提的记载里认为这是一个成年人,并且是一间宗教学校的“伙伴(ṣāḥeb)”,同时战死沙场。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排除他是阿拉丁的儿子的可能性,尽管他的名字和内扎米在诗中提到的阿拉丁的儿子的名字都不一样。

[1] 全名为Kamāl al-Dīn ʿAbd al-Razzāḳ ibn Aḥmad ibn al-Fuwaṭī(1244-1323)13世纪史家、藏书家。留有一部传记辞典式著作《Majmaʿal-ādāb fī moʿjam al-alqāb》

[2] 原文为If ʿAlāʾ-al-dīn was a tomb builder, he could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 so-called Gonbad-e Kabūd which is from about the right period

艾哈麦地里家族最后一位有记录的成员便是伊本·伏瓦提著作中提到的萨拉法·可敦(Salāfa Ḵātūn),她显然是伊本·阿西尔所提到的那个女人(Ⅻ, p.377),她是马拉盖的统治者,伊历617年(1220-1221)蒙古人占领马拉盖时她正在鲁文迪兹堡。奈塞维(Nasavī,Sīrat, p.232)记载称她为阿塔伯克阿拉丁的后代或者说孙辈(ḥafada),并说当时她被阿塞拜疆的阿塔伯克奥兹别克(Ozbek)安排,嫁给了自己的聋哑(deaf-mute)儿子马立克·卡穆斯·奇兹尔·阿尔斯兰(Malek-e Ḵāmūš Qezel Arslān)。后来马立克·卡穆斯投往花剌子模沙札兰丁(Ḵᵛārazmšāh Jalāl-al-dīn)麾下时,萨拉法显然没有跟随,回到了鲁文迪兹堡【一个聋哑人跟着札兰丁征战能干嘛,滑铲吗】。他后来前往阿赫拉特,死在那里。萨拉法便想要解决札兰丁的维齐尔萨拉弗·穆勒克(Šaraf al-molk)围攻自己城堡的问题。后来札兰丁前来,声明承认她的地位,但她也得随之嫁给札兰丁,随后在鲁文迪兹堡任命了统治者。根据居兹加尼(Jovaynī)记载(Ⅰ, p.116; Ⅱ, p.248),卡穆斯的儿子努斯拉特丁从蒙古人手中获得了这个任命,可能是他母亲萨拉法任命的,不过米诺尔斯基((EI2Ⅰ, p.301))则认为尚不确定。

参考书目:

中世纪史料:

Abu’l-Fatḥ Bondārī, Zobdat al-noṣra wa noḵbat al-ʿoṣra, ed.M.Th.Houtsma, in Recueil de textes relatifs à l’histoire des Seldjoucides II, Leyden, 1889, pp.160-70, 175, 217, 231-43.

 

Ebn al-Aṯīr (repr.), X, years 501, 505, 510, 514, 516, 523, 525-528; XI, years 529, 530, 532, 554, 556, 557, 563, 570; XII, years 602, 604, 617.

 

Ebn al-Fowaṭī, Maǰmaʿ al-ādāb, Damascus, 1962, IV/1, p.27; IV/2, p.1070.

 

Abu’l-Ḥasan ʿAlī Ḥosaynī, Aḵbār-al-dawla Salǰūqīya, Lahore, 1933, pp.101, 142, 196.

 

Tārīḵ-egozīda (Tehran), pp.446, 454, 472.

 

Šehāb-al-dīn Moḥammad Nasavī, Sīrat al-solṭān Jalāl-al-dīn Mankobertī, Cairo, 1953, pp.223-24, 264; Pers.tr., Sīrat-e Jalāl-al-dīn Minkbernī, ed.M.Mīnovī, Tehran, 1344 Š./1965-66, pp.161-62, and notes, pp.366, 404, 407.

 

Neẓāmī Ganǰavī, Haft peykar, ed.Waḥīd Dastgerdī, Tehran, n.d., pp.21-28, 366-67.

 

Moḥammad ibn ʿAlī Rāvandī, Rāḥat al-ṣodūr wa āyat al-sorūr, ed.M.Eqbāl, GMS, N.S.II, London, 1921, pp.44, 233, 244, 347.

 

Sebṭ ibn al-Jawzī, Merʾāt al-zamān VIII/1, Hyderabad (Deccan), 1951, p.53.

现代著作:

A.Godard, Les Monuments de Marāgha, Publications of the Société des études iraniennes, no.7, Paris, 1934, pp.7-11.

 

ʿAbd-al-ʿAlī Karāng, Abnīa wa āṯār-e tārīḵī-e Marāḡa, Tabrīz, 1350 Š./1971-72, pp.13-16.

 

A.Kasravī, Šahrīārān-e gomnām, 1335 Š./1956-57, pp.228-50, 252.

 

V.Minorsky, “Marāgha,” EI1III, pp.261-66.

 

Idem, “Aḥmadīlīs,” EI2I, pp.300-01.

 

Camibn Hist.Iran V, pp.169-71, 176-79, 183.

 

 (K.A.Luther)

 

Originally Published: December 15, 1987

 

Last Updated: August 17, 2011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in print.

Vol.II, Fasc.8, pp.898-900




艾哈麦地里王朝——《伊朗百科全书》ATĀBAKĀN-E MARĀḠA词条翻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