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利用“贴标签”来控制欲望、改掉坏习惯

2021-11-07 23:39 作者:刘刘师宇  | 我要投稿

人类是欲望的生物。人类因为欲望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也因欲望而犯错,人类的欲望是人类怎么也摆脱不了的邻居,如影随形,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欲望。控制欲望一直是人类密切关注的问题。通过控制自己的欲望,人们可以保留有用的欲望,抛弃无用的欲望。这篇文章简要总结了个人如何利用“贴标签”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欲望。

文章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一次十分钟左右的冥想体验,而非来自专业的实验和严格的理论。更多的支撑小实验和支撑理论会在后续补充。

利用贴标签来控制欲望的方法,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我们用“分类器”把自己脑海里出现的一个想法归类为“自然需求”和“大脑欲望”。

一个想法出现,可能是因为身体自然的需求,例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也可能是因为大脑的欲望,例如,这个好吃我要吃,这个好喝我要喝。分类的标准很简单,如果不是自然需求,那么就是大脑欲望。例如,当我们陷入过度饮食的问题中,我们产生了“我想吃这个”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自己的肠胃感觉、大脑感觉等来分类:饥饿时可能出现肠胃痉挛(可能导致肚子咕咕叫)、头痛、精神不集中和头晕等现象,这时候“想吃这个”的想法就可以被归类为“自然需求”,如果上述任何一个现象都没有出现甚至迹象,那么“想吃这个”的想法就可以被归类为“大脑欲望”。如果你的想法是自然需求,那就应该顺从身体的想法,饿了就快去吃饭;如果你的想法是大脑欲望,则转移到下一步。

其次,我们用一个“元分类器”来把欲望分类为“好的欲望”和“不好的欲望”。

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长期目标判断,对于自己,这个欲望是好的欲望还是不好的欲望。例如,对于冬眠动物,当目标是增重储存脂肪来度过漫长的冬天时,“想吃这个”的欲望是好的欲望,就应该顺从;又例如,对于人类,当目标是想要健康,匀称的身材,“想吃这个”的欲望就是坏的欲望,就应该克制。

判断欲望是好是坏很简单——根据它的产生是因为长期的、经过已经思考过的目标还是临时的、未经思考的感官刺激来判断。

请注意,在之前,产生于大脑的想法一般是自然需求而非欲望,我们的大脑习惯于屈服于这样的想法,因此反复重复我们把想法归类为“大脑欲望”还是“自然需求”的结论很重要,因此可能需要我们反复告知自己,“这是我的欲望,这是我的欲望。(This is an urge,this is an urge)”。当我们明白,这不是自然需求,是大脑欲望,我们才会开始意识到这样的想法并非必须遵从,而需要考虑:这样的欲望是否是我们想要的。

最后,重新审视欲望产生的原因。

人类习惯于顺从脑海里的想法,因为在漫长的进化时光里,想法大多数是“自然需求”,顺从自己的自然需求,对于原始祖先们的个体存活和种族延续是好的。然而,在现代社会短短的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大脑欲望”而非“自然需求”的想法产生可——用几分钟的思考,来克制长达几万年的顺从大脑的惯性,这并非人类经历几百年的现代历史后就能轻易做到的事情;即便克服了一个坏的欲望,无穷无尽的新的坏欲望又出现,人类有限的精力难以克服无穷无尽的欲望。欲望,人类最大的敌人,它产生于自己的大脑,怎么也甩不掉。这样的结果是悲观的,似乎没过多久人类就会因欲望而灭亡。当然,并没有。原因如下。

一、人类可以通过减少欲望出现的诱因来减少需要克服的欲望的数量。二、对于少数欲望,人类用自己的有限的精力集中克服。三、人类用来克服欲望的精力,主要花费在克服自己的想法上,如果提前给这个想法贴标签为:欲望,克服它就只需要很少的精力。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总结这个复杂的过程。

当“想吃这个”的想法出现时,我们感受自己“肚子饿不饿”、“肠胃有没有痉挛(咕咕叫)”、“头疼不疼”、“精力还集中吗”等,把这个想法归类为“大脑欲望”或者“自然需求”,如果是自然需求那就顺从,如果是大脑欲望那就反复告诉自己,“这是我的欲望,这是我的欲望。(This is an urge,this is an urge)”,这样的欲望对自己长期的目标有利吗?还是因为临时刺激而产生的?判断它是“好的欲望”还是“坏的欲望”,认识到这是大脑的欲望,不是身体自然需求、这是坏的欲望,不是好的欲望之后,花费很少的精力就可以克服自己的欲望——也就克服了不合时宜的“想吃这个”的想法,进而可以克服暴饮暴食(overeating)的坏习惯。

这篇文章整体的逻辑是自洽的,结论似乎是对的。然而对关键的观点,缺少小实验的论证或者专业理论的支撑。我们将会在未来提供个人的小实验和专业的理论。

利用“贴标签”来控制欲望、改掉坏习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