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表态:两票制并未废除,继续坚定执行!
↑↑↑↑详情私聊↑↑↑↑
▍来源:Eshare医械汇
9月1日,黑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网发布《关于废止“东北三省一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有关文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自8月24日起,决定废止《“东北三省一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的工作》以及《“两票制”界定结果的补充》两份文件。
这则《通知》一出,引起业内高度关注。两票制要被废止了吗?
9月3日,黑龙江省卫健委下发《关于废止“东北三省一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有关文件的说明》,紧急表态:两票制仍然执行,只不过是按照以前文件的规定,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两票制认定由吉林省卫健委来做,现在由黑龙江省卫健委认定。
事实上,废止两票制文件的《通知》是由四省卫健委联合发出,可认定为四省同步执行。这样不同省的联合发文方式,近年来并不多见。
这是药品集采工作从“集中采购”进展到“集中带量采购”之后,回归正常的又一良性施政和重大进步。虽然这还只是四家省卫健委的联合发文而非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定。
两票制药品先行,耗材也不是“旁观者”
在
两票制已实施近5年时间,首先在药品领域进行。2016年12月,国务院医改办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明确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自此,药品两票制政策正式通过国家层面向全国推进。
药品两票制推进,耗材两票制也随之而来。2018年3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持续深化药品耗材领域改革,实行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
但耗材两票制推行并不如药品顺利。与药品相比,产品属性、销售及采购模式上,都存在诸多差异,耗材两票制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首先,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编码体系。高值耗材分类编码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命名规则,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监管难度增大,即使出现问题,有时候也很难追溯到源头。为此,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目前逐步公布耗材统一编码。
其次,少数医生掌握大量资源。业内人士表示,泌尿外科的腔镜可能国内就1300个医生能够熟练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市场规模的不平等。如果强推两票制可能导致某些产品死亡,不利于临床器械使用。
另外,对于耗材经销商来说,也面临更大的压力。耗材代理经销过程,无论国产还是进口,均以底价给经销商,由后者自行解决高开返现自行配送,实施两票制之后,经销商要自行解决配送资格和财税处理问题。
因此,2019年12月,国家医保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09号建议答复中指出,考虑到高值耗材与药品之间巨大的差别及其临床使用和售后服务的复杂性,关于高值耗材“两票制”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家层面的两票制也就暂时被放下。
但省级层面的已经走到国家政策前面,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出台了具体文件推行两票制,其中多数省份如河北、陕西、福建、海南、辽宁等已经进入正式实施期。“两票制”是大势所趋。
两票制后,产品价格“不降反升”
两票制出台的初衷是打击挤压过票、洗钱挂靠、偷漏逃税空间,抑制药价虚高、配套医改和药品的零差价,减轻病人负担。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两票制仅是制约了流通层层加价的现象,并没有解决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
“两票制”前,耗材销售的主要模式为经销商模式。厂家负责研发和生产,各级经销商承担营销推广、物流和服务。厂家只需维持较低的营运资金,承担较低的税务成本。
“两票制”后,产品从出厂到医院只许开两次发票,一是从生产企业到流通商业,二是从流通商业开到医院。这就导致了厂家从生产商变成了集生产销售于一体,除研发生产外,销售成本也要有厂家承担,因此厂家只能选择抬高出厂价。
而医疗机构耗材采购价是招标确认的中标价或挂网价,流通环节多与少与耗材价格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想要靠两票制来解决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也不现实。
降价靠两票制远远不够,集采“大显身手”
随着医改的深入,集采肩负起了降低耗材价格的使命。
目前耗材集采在国家和地方都紧锣密鼓开展,在挤压虚高价格方面,集采已展现出自己的威力,大量高值耗材降至地板价。
2020年11月,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采购在津产生中选结果,平均价格从1.3万元左右降至700元左右。目前关节国采也在加速推进,9月14日将正式开标,骨科市场也或将遭遇“血洗”。
从多票制到两票制,行业正在经历变革。两票制对于打击过票行为效果立杆见影,但要降低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还需集采再添一把火。通过集采促进厂家底价供货,让耗材价格逐步回归市场本位。同时,厂家将依靠质量、价格等良性竞争,耗材市场经营重回规范化。
【标准化智慧实验室】
平台合伙人正在招募
↑↑↑↑详情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