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灾难的制造者:德国福克E系列单翼战斗机

2020-03-26 15:48 作者:女神是天依  | 我要投稿

  1915年深秋,英国下议院举行了一次轰动性的会议。这次会议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它破天荒的通过了一项在战争状态下谴责敌对国正常战争行为的决议。在这次会议中,议员们先是愤怒地指责:“福克E型飞机使得如此众多的英国优秀飞行员殒命,这实在是一种残忍的屠杀行为!”紧接着,下议院就通过了这项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决议:谴责德国的福克飞机“正在残酷的虐杀皇家航空队的飞机”。

  被谴责的“福克飞机”,是一位荷兰人为德国军队设计的单翼战斗机。它传承了法国的莫拉纳.索尼埃L型单翼飞机的创新精神,迈出了机载机枪从螺旋桨间向前射击的一大步,从而主宰了西线天空数月之久,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武器发明之一。

屠杀者:福克E型单翼战斗机

     安东尼.赫尔曼.杰拉德.福克(Anthony Herman  Gerard Fokker)是世界著名的航空发明家、企业家、飞行员、航校教官。他于1890年4月6日出生于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天的印度尼西亚),4岁那年随全家搬回荷兰。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机械工程教育,却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及刻苦的自学,成为了著名的“飞翔的荷兰人”。

安东尼.福克
18岁时的福克

     1910年,福克去了德国的美因兹,从那里展开了他的重要人生转折(其实福克来到德国的原因是他在自己的祖国怀才不遇,在英国也四处碰壁)。他在那里结实了自己的一位忘年之交——50岁的德国陆军中尉冯.道姆(Von Daum)。道姆向福克提供了现金资助,并且帮助他借到了大名鼎鼎的齐柏林公司在巴登—巴登的一处厂房,使得这位未来的大设计师得以制造出自己的第一架飞机,他将其称作“蜘蛛”。

福克“蜘蛛”式飞机(Fokker Spin)
福克与自己的“蜘蛛”飞机的合影
“蜘蛛”式飞机可携带2名机组人员,机长8.25米、翼展13.2米、机高2.97米;空机重374千克、最大起飞重量574千克;动力装置为1台“百眼巨人”AS.I型100马力4缸水冷式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1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20千米
“百眼巨人”AS.I型发动机

     两年后,由于经商的父亲提供了一大笔资金,这位年轻的荷兰人得以在柏林近郊创立福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1912年7月,德国军方第一次向福克公司购买飞机。第二年夏天,福克的“蜘蛛3”型飞机又赢得了一份10架的订单。不过直到此时为止,军方支付的报酬都很低,因为他们对福克的飞机并不是很满意。

“蜘蛛3”型飞机

     当然,福克本人对此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法国的莫拉纳.索尼埃L型单翼机,与之相比,“蜘蛛”确实不怎么样。

莫拉纳.索尼埃L型单翼飞机

    很快,福克想方设法得到了一架莫拉纳飞机,并在什魏林的车间里通过原件拆装的方法来参研其构造。他很快就决定从仿制入手推出新机型,却遭到手下的首席设计师帕姆的反对。福克的反应是让帕姆另谋高就,仿制的决心不变。

     1914年5月,这架名为福克M.5的单翼机试飞成功。当日到场参观的,甚至包括德军总参谋长冯.法金汉(Von Falkenhaye)将军。M是军方最初给定的制式编号,但它很快就以E.I这个名字广为人知。这种单翼飞机不可避免的被拿来同莫拉纳.索尼埃L型飞机作比较。从外观来看,这两者简直是一模一样!然而,两者的内部构造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法国飞机采用木质构造,而福克的飞机设计了钢管焊接结构,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机身的强度;另外,福克通过强化大梁的方法来提高延长的机翼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爬升率较差的不足。

福克M.5型单翼机,于1913年研制成功
福克M.5型飞机配有一名飞行员,机长7.5米、翼展9.5米,最高时速13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3000米

     福克E.I的一个突出缺点是动力不足,由于发动机生产的延误,这种飞机的发动机功率仅仅50马力。数月后,福克拿到了80至100马力的航空发动机,他迅速对飞机进行了改装,这样的型号就是福克E.II型飞机。这些单翼飞机来的正是时候,一战在几个月后爆发,福克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军方的订单,军方要求尽快生产这种飞机。

     德国人在开战之初建立了航空侦查分队,步兵称之为“空骑侦察队”,其主要任务是敌情侦察及炮兵校射,福克与另一家公司法尔兹生产的单翼机成为了这些航空单位的主要装备。福克还为侦查型E.I与E.II做了细致的改进,他在飞机座舱底部开了一个由钢板保护的观察孔。如果需要,飞行员可以打开这个孔,从自己的双腿间俯瞰地面。

     但是在1915年4月,法国人罗兰.加洛斯将自己开发出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机枪偏导片安装在了曾令福克从中收益的莫拉纳.索尼埃飞机上,开始利用从螺旋桨间喷射而出的机枪子弹从空中击落“空骑侦察队”的飞机,而德国人对此毫无还手之力。好在这一厄运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在加洛斯首次击落德军飞机后的17天,也就是4月18日,他在驾驶自己的那架单翼机侦察位于因格敏斯特的德军铁路枢纽时被德军击落,他和自己的飞机都被闻讯赶来的德军步兵俘虏,这一“革命性武器”算是落到了德军的手里。军方的最初反应是立刻把这种装置照搬到德军飞机上。一架法尔兹飞机在地面上进行了测试,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飞机的螺旋桨被打的粉碎!

现代军迷复制的加洛斯座机。请注意机首安装了一挺哈奇开斯重机枪

     接下来的故事很多人应该都知道。福克被召到了柏林,在受到偏导片的启发后,他发明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枪射击同步协调器”,从而第一次使得前射的子弹能够穿过旋转中的螺旋桨,在真正意义上宣告了“空战时代”的来临。

    在装上机枪射击协调器后,福克单翼飞机立刻颠覆了此前人们对飞机在这场战争中价值的全部看法。一个血腥的纪元就此拉开了帷幕——西线上空,各国飞行员的平均寿命不会超过6个星期!

    一般认为,在柏林受领了新任务后,福克只用了48小时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同步射击协调器这一巧思令人对这位来自荷兰的年轻天才赞叹不已。问题是,48小时真的足够吗?福克自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但他对机枪是个完全的门外汉。他自己就曾坦承:“我从未使用过机枪,我对这种武器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至于它的构造原理,则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不容忽视的,是德国LVG公司的瑞士籍工程师弗兰茨.施耐德和他发表的一篇论文。

弗朗茨.施耐德。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瑞士人也是一位在当时的欧洲航空业界大名鼎鼎的设计师。

     在来到德国之前,施耐德在法国的纽波特公司工作,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致力于射击同步协调器(或者说是原型)的研究。到德国定居后,他在自己的寓所继续钻研,终于在1913年凭借一个模型取得了专利。然而,德国人对这一发明的态度简直就是漠不关心,就在一战爆发两个月后,施耐德关于协调器原理的论文——本来应该成为军事机密了——居然还被公开的发表在一份航空双周刊上,而且,编辑还以一种学书上的严谨,刊发了全部的结构图。

    这期杂志出版于1914年9月,距离福克的发明问世还有半年时间,它可能没有引起任何关注,但也可能正好相反。这或许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解释福克何以能够在短短2天时间内完成了惊世创举。至于这究竟是抄袭还是“继承并发扬”,up我就不评价了。

射击协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能够通过螺旋桨射击的福克单翼机,使得西线上空的局势迅速呈现向德国一方倾斜的态势。它击落了大量的协约国飞机,以至于英国飞行员自嘲是“福克飞机的饵料”(Fokker Fodder)。然而,许多人持有的福克E.III型战斗机是“第一种装备了射击协调器的飞机”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第一种安装了这种设备并拉开“福克式灾难”序幕的,其实是福克E.I单翼机。这种飞机在第一时间就安装了射击协调器,并被投入了实战。这些*****和协调器的E.I被改称为E.Is战斗机(不过在许多记录和文献中依然称作E.I)。

福克E.Is单翼战斗机
福克E.I使用的奥伯乌尔泽尔(Oberursel)U.0型星形活塞式发动机
福克E.Is单翼战斗机于1915年6月装备德国陆军空勤队。该型战斗机机长7.22米、翼展8.85米、机高2.9米、机翼面积15.9平方米;空机重36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563千克;动力装置为1台奥伯乌尔泽尔U.0型80马力7缸星形活塞式发动机,最高时速13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11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98千米、实用升限3000米;武器为1挺斯潘道LMG08型航空机枪或1挺帕拉贝鲁姆MG14型航空机枪
斯潘道LMG 08型航空机枪
帕拉贝鲁姆MG14型航空机枪

     此外,福克E.II型单翼机也安装了射击协调器用于空战,这种飞机于1915年6月13日实现首飞,它的自身尺寸和重量比E.I更低,但动力却提升至了100马力,所以速度更快。武器则是1挺标准的斯潘道MG08型7.92毫米机枪。

福克E.II单翼战斗机
福克E.II战斗机机长7.2米、翼展9.7米、机高2.8米、机翼面积16平方米;空机重3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500千克;动力装置为1台奥伯乌尔泽尔U.I型9缸100马力星形活塞式发动机、最高时速140千米/小时;武器装备为1挺MG08型机枪

     

奥伯乌尔泽尔U.I发动机
斯潘道MG08型7.92毫米航空机枪

     首批E.Is与E.II被送往前线后,规定只供有经验的飞行员使用。而机上搭载的武器要么是帕拉贝鲁姆MG14型航空机枪,要么是斯潘道08型航空机枪。1915年7月1日下午18:00,库特.温特根(Kurt Wintgens)中尉驾驶1架E.I战斗机,在佛兰德上空击落了一架敌军飞机。这是“福克式灾难”的第一幕,它的牺牲品,恰恰是同样有着划时代意义的莫拉纳.索尼埃L型单翼飞机。

库特.温特根中尉,这位中尉于1916年9月25日被法国的斯帕德SPAD.VII型战斗机击落身亡,年仅22岁。他生前共获得过22次空战胜利。
温特根中尉与福克的合影

    福克E.Is与E.II的产量很小,总计也只生产了大约65架(其中E.II为49架),而随着而来的福克E.III单翼战斗机生产了268架(还有一种说法是300架)。于1915年9月服役的福克E.III与E.II相比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动,只是增大了油箱并改进了机枪弹匣,另外,其翼展略有延长。它依然采用由张线加强的中单翼和钢管机身外蒙皮的结构。只是由于在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E.III取得了比前作更多的击落战果,才使得有人把它理解成是“航空兵器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而且,迅速增加的战果还和德国航空队的战术编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福克E.III单翼战斗机
现代军迷复刻的福克E.III战斗机

     鉴于福克单翼战斗机的战术价值,德国人迅速调整了自己空中力量的战术编组。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中,德国第5集团军首次同时召唤数支飞行队集中使用,对当面的法军飞机进行了重点打击。这使得一种新的编制——航空大队首次出现。很快,德国人把飞行队全部集中起来,组成北方航空大队、南方航空大队、第3航空大队。

    在组建了另外3个航空大队后,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变革:一战著名的狩猎中队(Jagdstaffel)于1916年春夏季出现了。狩猎中队通常由14架战斗机组成,其唯一使命就是发现并击落敌机。这些中队配置在紧紧靠近德军战线的地方,对任何飞越该战线的协约国飞机实施打击,但自己不能够飞越该线。据称,之所以不让飞机飞越战线深入敌军后方,是为了避免因事故而泄露福克战斗机的秘密。后世有研究者认为,如果没有这条规定,“福克式灾难”造成的后果会更加的可怕。不管如何,领先时代的装备再加上集中使用力量的原则,使得福克单翼机迅速成为了英法飞行员的噩梦。

“福克式灾难”(Fokker Scourge)是指1915年4月-11月间德国福克单翼机在西线上空“力压群雄”的局面。在此期间,福克单翼机凭借着领先时代的能力大肆屠杀英法飞机,而英法两国对此毫无应对之力,甚至1架飞机实施侦察任务要用4架飞机护航以应对福克单翼机的威胁。据称,在“福克式灾难”期间,有大约1000架协约国飞机被福克单翼机击落。

     有两个不朽的名字和福克单翼机相伴始终,那就是马克斯.殷麦曼(Max Immelmann)与奥斯瓦尔德.波尔克(Oswald Boelcke)。一位英国战史专家说过:“空战史上的真正作战是从波尔克和他的伟大竞争者马克斯.殷麦曼中尉开始的。”而他们的“真正作战”,则是从福克单翼机开始的。

     殷麦曼于1890年9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他本来有机会当一位陆军军官,却迷恋上了飞行。一般认为,是殷麦曼发明了“向上跃升接半滚改平”这一机动动作,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殷麦曼回旋”。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个令殷麦曼永载史册的机动动作其实是法国人首创的,他只不过是对其加以完善。他的同僚,于1891年5月19日出生在哈勒的波尔克则是“谁获得高度,谁掌握主动”理论的首创者和践行者。他善于利用云层或阳光的掩护发起攻击,其招牌动作是“远距离小角度俯冲”。

马克斯.殷麦曼
少年时期的殷麦曼
奥斯瓦尔德.波尔克

     1915年,当第一批E.Is战斗机送抵前线时,殷麦曼和波尔克都以“有经验的飞行员”的身份,各自得到了一架。这两位大佬属于同一个单位——第62飞行队,他们甚至先后飞过同一架飞机——E.I/15号飞机。在搭档飞行的过程中,这两人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双机编队战术。而王牌们的竞争,也从那时开始了。

编号E.I/15的福克E.Is单翼战斗机,其配有1挺斯潘道MG08型7.92毫米航空机枪

     1915年8月1日,10架英国BE.2型飞机进袭第62飞行队的一处机场,波尔克和殷麦曼驾驶着福克E.Is升空。打了没几发子弹,波尔克座机的机枪就卡壳了,他只得降落并看着自己的同伴表演。殷麦曼对一架BE.2穷追不舍,最后把英国人打到迫降。殷麦曼也随即降落,上前和自己的对手握手,用英语提醒他:阁下已经成为德国的俘虏。

     到1915年12月5日,殷麦曼取得了自己的第7个战果,德国媒体旋即为他奉上“里尔之鹰”的美誉。没有明确记录可以表明殷麦曼在空战中使用那著名的“回旋”,相反,倒是有协约国飞行员使用过这种方法从他的枪口下逃脱。一般而言,殷麦曼都是用常规战术取胜,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在空战中从不使用诈术。”

“殷麦曼回旋”示意图

    殷麦曼还展现过骑士风度。那年冬天,他在里尔上空追击一架BE.2c,情急之下,BE.2c的后座机枪手抱过沉重的刘易斯机枪,试图向殷麦曼开火。强烈的后坐力和飞机的晃动直挺挺地把机枪手抛出了机舱!这时的英国飞行员已经束手待毙了,但目睹这一幕的殷麦曼却摇了摇机翼,掉头离开了。惊魂未定的英国飞行员在落地后带着感激道出了这一幕,他说:“我认出来了殷麦曼飞机上的标记!”

这个是殷麦曼驾驶的福克E.III战斗机。殷麦曼在1916年1月12日被授予蓝色马克斯勋章

     与此同时,波尔克也已经击落了5架敌机,他在12月的日记中写到:“福克飞机是给我的最好的圣诞礼物,我就像孩子那样开心。”1916年1月,波尔克因为在数天之内连续击落4架敌机而获得蓝色马克斯勋章。殷麦曼也得到了这个勋章,他的战果达到了两位数(11架)。

居中者就是波尔克
现代军迷复刻的波尔克的座机

     1915年11月,安东尼.福克又推出了改进的福克E.IV单翼战斗机,这是谋求福克单翼机可以继续在军中服役的尝试。总体来看,福克E.IV比前作要“大一号”。该型飞机采用160马力的星形活塞式发动机,为了匹配增加的重量,机身被适当延长并加高。更重要的变化是E.IV装备了两挺机枪。可惜的是,这种型号的性能并不如设计者所想的那般:它的确更大更强,但是飞行速度变慢、爬升性能变差、操纵可靠性也下降了。看起来,除了顶尖的飞行员,没有人可以驾驭福克E.IV。第一个被选中驾驶这种飞机的依然是殷麦曼中尉,他在1916年2月驾驶编号为189/16的E.IV升空。值得注意的是,这架新座机特殊的安装了3挺机枪。殷麦曼驾驶该机击落了3架敌机,但是在报告中称新飞机“并不令人满意”。他换回了熟悉的E.III。

189/16号福克E.IV
189/16号的正面特写
福克E.IV单翼战斗机全机长7.5米、翼展10米、机高2.7米、机翼面积15.9平方米;空机重466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24千克;动力装置为1台奥伯乌尔泽尔U.III型160马力星形活塞式发动机;最高时速17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240千米、实用升限3960米,装有2挺LMG 08型航空机枪

     波尔克对福克E.IV的评价也一样。他指出,较差的爬升率使他几次在面对纽波特战机时都处境不利。值得注意的是,波尔克指的“处境不利”不是被对方攻击,而是指未能成功追击到对手。看来面对福克单翼机,敌人更多时候还是想办法逃走。

波尔克驾驶的福克E.IV战斗机
波尔克座机的侧面彩图
作战想象图

     1916年夏天,波尔克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对福克E.IV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最后他总结到:“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合适的新机型。” 这一结论终结了福克E.IV的服役前景,它的产量只有49架,这宣告了福克单翼战斗机为延续自己优势地位所做的最后努力失败了——德国人已经在寻求全新的设计。

福克E.IV使用的奥伯乌尔泽尔U.III型星形活塞式发动机

     使得福克单翼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是一个特殊事件。和所有战场上的新事物一样,机枪射击协调器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尽管其发作概率并不高。然而,1916年6月18日的一次“发作”,葬送了马克斯.殷麦曼。当时,殷麦曼的E.III战斗机的协调器没能发生作用,从而导致机枪打残了螺旋桨,殷麦曼本人在坠机后身亡了。那一年,他只有25岁。

殷麦曼的坠机现场

     这位击落了18架敌机的“尖子飞行员”,开创了德国王牌飞行员的傲人传统,他的死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重重的迷雾。英国人很快宣布,是皇家陆军航空队第25中队的FE.2b型飞机击落了殷麦曼 ,FE.2b或许有这样的能力,但英国却无法提供明确的的佐证。德国方面则是争锋相对的指出,自己的王牌飞行员是遭到了地面炮火的毒手。但事实上,是射击协调器的故障要了殷麦曼的命。尽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但根据当时对残骸的考察记录,这种说法是最为可信的。

殷麦曼座机的残骸
德军为殷麦曼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伴随着殷麦曼的阵亡,曾经在西线天空纵横一时的福克E系列单翼战斗机从一线全部退役,其中一些转为教练机。这一传奇的机型蕴含着命运的讽刺:以打击敌军飞行员为开始,却以伤害本国军人的偶像为结束。

     在“福克式灾难” 达到顶峰的时候,协约国方面对这种德国飞机施以歇斯底里的咒骂。而与此同时,德国报纸普遍刊登了一张年轻的设计师福克与他的杰出作品的合影。在这张照片中,这位荷兰人身穿条纹西装,白衬衣上打着深色领带,面带微笑,双手叉腰,显得自信而优雅。他的身后,是一架引擎罩涂着三色波纹迷彩的福克E.III单翼战斗机。

     福克这位天才设计师深深地刺激着法国与英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英国人曾经给身在德国的福克去信,希望他去英国为皇家飞行队设计飞机,酬金是1000万美元。福克直到战争结束后才知道此事,原来德国情报部门截获并扣押了这封信。

    重压之下的英法两国飞机制造厂做出了更为现实的努力,而在这种持续不断的努力之下,两国分别推出了纽波特11型战斗机和德.哈维兰DH.2型战斗机,西线的空战也因此在1916年7月开始呈现出均衡态势。“福克式灾难”也就此落下了帷幕,福克单翼机也被更新式的信天翁战斗机取代。这种飞机的退出是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除了机枪射击方式上的创举,福克E系列单翼飞机性能其实很一般。战史上的显赫名声不能掩盖这种早期飞机粗陋的工艺。

    和大多数人的想象相反,许多德国飞行员并不喜欢福克单翼机,他们说:“连驾驶它进行水平飞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很糟糕的细节是油泵的设计。油箱位于飞行员后方,它向前部的发动机供油,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必须由飞行员手动操纵油箱上的压力泵才能实现,频率是每10分钟就要做一次!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英国史学家菲利普.杰勒特说过的话了:“没错,皇家陆航损失了很多飞机,但是他们应该感到幸运才对。如果安东尼.福克的这套天才射击系统装在了一种更好的飞机上,我们付出的代价还要惨重得多!”


    福克E.III的基本数据

        类型:单座单发战斗机  机组人员:1人 

        服役时间:1915-1916 

        机长:7.2米  翼展:9.52米  机高:2.4米

        机翼面积:16平方米

        空机重:399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610千克

        动力装置:奥伯乌尔泽尔U.I型发动机

        最高时速:140千米/小时  最大续航时间:1.5小时

        武器装备:1挺LMG08型航空机枪

灾难的制造者:德国福克E系列单翼战斗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