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围城》:一时间忧世伤生,满眼是遥空惊雷 处处是围墙,也围世间爱

2020-03-26 15:35 作者:皮酒壹金  | 我要投稿


我翻开这本书,三张电影票夹在了三百五十二页。

 

第一次读《围城》,大学还没毕业,可趁着寒暑假期看些从未看过的书籍,涉猎较广,古今中外文学书刊有,架空同人妖魔鬼怪有,诗集圣经不多,自传历史不少。



但看了,就总会忘掉,我没有机会呆在太虚幻境里,真把一个人从生看到死。不过我却是贾宝玉,看完也没记住。所以,我只记得那时读完《围城》,便可谓一时间忧世伤生,满眼是遥空惊雷。一句话,我看懂了,故事就是那么个事,杨绛先生已经总结过了:城里的人想进去,城外的人想出来。没见过的人最靓,没做过的事情最吸人。

是,我看懂了,却又不该看懂。

 


首先说说方鸿渐,这本书的主人公。故事背景是19世纪3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兴留学风潮,方鸿渐也是其中之一,说起他为何会留学,便是这书将方鸿渐一生和女人有千丝万缕的巧妙之一。

方鸿渐其父是前清举人,一乡之望,与同乡开着银行的周经理相识甚好,不久两家便订了婚约。方鸿渐起初对这婚约漠不关心,直到上了大学,对男女风味有了兴致。对不读书、家实习家务的未婚妻厌恨起来,曾写信给方父试图解除婚约,被厉声训斥,方才收心。可世间就是巧,在方鸿渐大学第四年,家中来报未婚妻因病去世,周经理决定将办喜事和方家的聘金给方鸿渐做留学费,这便是方鸿渐留学的始因。

 

在婚姻围城中的方鸿渐,一共经历了五个女人。第一个便是最开始的未婚妻,虽然二人从未谋面,但是她的出现使方鸿渐有了生命中的另一条道路,她是方鸿渐站在围城旁边的开始。

 

第二个是鲍小姐,方鸿渐与她是一夜风流的关系,但是方鸿渐起初却不这样想,哪怕他知晓鲍小姐是有未婚夫的,最后不光是吃着鲍小姐的哑巴亏,还倒贴了不少钱,最后用什么肉的相爱、心的相爱这样哄骗人的话来安慰自己,不了了之。鲍小姐,她是方鸿渐开始像围墙走去的契机。

 

第三个是苏文纨,这一次,方鸿渐从真正意义上,知晓了什么不该去爱,什么该接着爱。我敢说,方鸿渐对苏文纨是有意思的,两人学识相当,家庭背景也相似。苏小姐有头脑有身份,模样又是大家闺秀,简直是典型的女朋友。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苏小姐便多了些傲气,少了些灵气,至少在方鸿渐眼中是这样的。年轻的读书人都有傲气,这点在方鸿渐身上也淋漓尽致,他不愿像赵辛楣那样迎合苏文纨,他只觉得这样俗气。而苏文纨却偏喜欢有男人为她争风吃醋,两人自然道不同不相为谋。纵然到了最后,方鸿渐再看苏文纨已是仰视状态,但是再给方鸿渐一个机会,他还是会选择不。在这段路上,苏文纨是方鸿渐审视围墙的助攻。

 

第四个是唐晓芙,她不光是方鸿渐真正喜欢的人,也是钱钟书所偏爱之人。所以,她没有嫁给方鸿渐。杨绛说: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深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唐晓芙,她就像初恋女友,天真单纯,烂漫又风趣。这样的古灵精怪,任哪个男人会不喜欢?所以,整本书中,只在追求唐小姐的过程中,方鸿渐才展先出了他想与命运抗争的思想,不过事与愿违,既悲哀又活该。至此,唐小姐是方鸿渐想突破的围墙。

 

第五个是孙柔嘉,最后与方鸿渐共结连理的人,不过二人的婚后生活却是实打实的点题,对于方鸿渐来说,已是围墙之中,无挣扎的必要。孙柔嘉,不丑不美,平平无奇,但是事实上,她却比方鸿渐要成熟很多。她选择了方鸿渐,也真得到了方鸿渐。再观方鸿渐,只剩唏嘘。

 

钱锺书


赵辛楣说:你是一个好人,却毫无用处。

 

纵观方鸿渐这一生,真的是一副好牌打烂,郁郁寡欢。他骨子里的怯懦使他在事业和婚姻中处处不如意,但凡他脸皮厚一点,他就是海外归来的正经博士,高官豪商家的乘龙快婿,事业爱情双收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就是方鸿渐,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这是我第一次读的心得体会,第二次读,并未加深多少,但是却没了压抑,只有无力地感慨、沾沾地自喜。

 

经过毕业、找工作、找房子、再辞职、再找房子等循环往复的事情后。再没有提这个不喜欢、那个不匹配的意气风发。楼层太高不行?工资拖欠不行?好像一切到了它原本的该发生之时,就是人为所不可控的。又或者,它本就是被人一点点累加起来的。

我太消极了?没有,我好的很,甚至会对偶然的休假手舞足蹈的那种。快乐变得简单起来,并不惹人讨厌。

 

今年回家,因为疫情更是在家呆了好久,闲来无事便整理书架。我读了好些本之前已读过的书,直到再读《围城》时,不自主的想笑。一笑方鸿渐还是太懦弱,二笑自己还不如方鸿渐。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世上哪有那么圆圆满满的道理,当初觉得看方鸿渐太憋屈,现在倒觉得钱钟书怎么知道我活成了这个样子?

当然,这不是我,世上本就有万万个方鸿渐,曾也风光无限,被鲍小姐和苏小姐两人抢着追过,也曾豪言壮阔兢兢业业。不过人就是人,永远避免不了世俗。而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的的确确是个好词。

 

如果一定要提起婚姻,我倒是想提提我的父母。他二人的婚姻并非是家中操办,倒是真的有爱情。说实话在之前我是很难相信的,因为我无法理解既然是你情我愿,何苦现在要掰着手指头分家产呢?小时候就是这样,想的一切定要有理,事情就该按部就班。总该劝自己一句,人嘛,别老往伟大了想。生命可贵,难道医院就不收费了么?腰缠万贯,就没烦恼了吗?

 

是一个伟大的人,就有伟大的乐趣。平常的人,就有常人的活法。

《围城》里夹着那三张已经模糊难辨的电影票,定是较有意义的,因我素来没有收集它们的习惯。说实话如果我没有重新翻开这本书,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我还留了电影票。

 

这是2012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我和父母第一次一起看的电影。父亲不喜欢去电影院,一是浪费钱,二是他觉得自己四十多岁的人,上什么电影院呢。不过这场电影看下来,父亲还是被震撼到了,我记得很清楚,母亲那时还有点自得的嘲笑父亲没见过世面,我们三口人就这样肩并肩,一同走回了家。

 

我不知道为什么当年的我会将这三张电影票夹在这本书里,可能那时他就知道,世上处处是围城,围住了要高飞的人,也围住了无名的爱。


《围城》:一时间忧世伤生,满眼是遥空惊雷 处处是围墙,也围世间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