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才子传》之陈抟

2022-10-13 11:22 作者:湘间小鹿  | 我要投稿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邵氏闻见录》载陈抟喜好乘坐白骡,曾经带着几百恶少,想要前往汴州。半路上听说宋太祖陈桥兵变成功,取柴氏江山,于是笑道:“天下已定”,遂取消行动,归隐华山,做了真道士。这和《水浒传》开头篇章《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里所描述的内容大相径庭,《水浒传》第一章描述如下:

         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颠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根据这两侧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第一,陈抟此人是有野心的,而且野心不小, 相传他经常对镜长叹,曰:“此容貌不做帝王,亦必神仙”,从他带着恶少奔赴汴州可见一斑,《邵氏见闻录》没有说明其去汴州的目的,然而,明眼人一看基本上可以断定,绝对不是为了帮助后周,也无可能去帮助赵匡应,而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想混水摸鱼,捞个他自认为的帝王坐坐。这也与他听到赵匡应已经登基后,只能苦笑一声,归隐山林正相吻合。至于宋朝历史把他神化,塑造成他有先知先觉的能力,预言赵家得天下,这只是为了给赵家江山树一个正统名号而已。关于陈抟与赵匡应下棋,赢下华山更是无中生有的传说罢了。

        陈抟一生的诡异之说不少,比如他五岁前不太会说话,相当于智力不全,而由于他曾经在河边玩耍时遇到一个老妇人给他喂奶,从此陈抟便开始变得聪明起来,读书更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简直就是因一奶而至基因突变,我们看着这些荒诞不经之事当作笑话就行了。这于情于理都讲不通,一个素不相识的妇人,对着一个已经四,五岁的男孩,搂起衣服,露出乳房,还要给这个男孩喂奶,简直不可理喻,即便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这也很难有可能,即便妇人愿意这样做,这小男孩恐怕也不敢吃吧。这就相当于讲两个变态的人,做了一件龌龊的事,还被传为美谈。怪不得爱因斯坦讲中国人骨子里没有逻辑概念。从另一方面讲,陈抟如果真是过目不忘,天资聪颖,就无法说明他在五代后唐长兴二年(此时陈抟已经60岁)参加科考,却名落孙山这一史事,至于他60岁前有没有参加科考,虽无史料可查,但估计是有的。 这就说明他并没有预知以及更高才能以获取功名。也就和前面所说的天资聪颖自相矛盾。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有着帝王之梦,而且还有预知的能力,结果连自己科考都无法中举的人,能有多大的能耐。

        陈抟的神奇之处在于他的“预知”能力及长寿,据说他活了118岁,更有甚者,认为他活了180岁到220岁。我们暂且相信他是一位长寿老人,事实上他生于唐末,死于宋朝,中间经历了五代。确实比常人的寿命要长。但认为活了180岁到220岁,却真的只有“神仙”才可能做到,但根据逻辑学包括现代的遗传基因学认为,这基本上不可能。他的预知能力我就不再展开分析,毕竟那是政治需要。但陈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睡觉,而且一睡就是几个月,这当然也不可信,因为根据当代的科学实验证明,一个人在不获取能量的前提下,最多只能维持七天的生命。而陈抟果真做到几个月只睡觉而不用获取食物,那只能说当时的人有多么脑残。这些留传下来的记载,我们也就当作看个笑话吧。至于被周世宗柴荣验证,这完全是把柴荣的智商给拉低了。就象当年李一道长在水下呆上四个小时一样的荒诞。

        关于陈抟是“活神仙”的记载就更多了,野史上记载过几件事:有一次,一个道士前来拜访陈抟,陈抟知道此人想要他斋室中挂着的那只大瓢,还没等对方开口,他便叫人将那只大瓢取下来,送给了那位道士,从此那位道士便认为陈抟是活神仙。还有一次,另外一个人来拜访陈抟,晚上就住在了云台观,半夜的时候陈抟突然叫醒此人,告诉他赶快回家去,正当此人犹豫不决的时候,陈抟又告诉他说不用回去了。第二天这个人回到家中才知道,前一天晚上他的母亲突发疾病昏倒了,后来又醒了。所以陈抟刚开始叫他回去,后来又说不用回去了。以上两件事或许真有其事,但这也不能就此认证他为“活神仙”,凡人都知道,世上事情发生的概率都有50%。而人们常常会选择相信确实生发过的事情,而遗忘未能发生的事。至于陈抟预知自己生死大限,这更不奇怪,人之将死,都有预兆的,连动物都有。只是有人讲了出来,有人不愿意相信而已。至于说他死后,他栖身的洞口出现了许多五色彩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散去这种鬼话,就更不用相信了。

        还有一事,《说岳全传》中记载陈抟见到天上有五色祥云,大笑道:“好了,好了,莫道世间无真主,一胞生下两龙来”,这只是为赵光仪夺取哥哥赵匡应的帝位(烛影斧声)而写了一处掩人耳目的笑料。陈抟老祖在宋朝的作用真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至于宋太宗赐封陈抟为“希夷先生”也就理所当然。所谓“希夷”,《道德经》这样解释: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所谓希夷先生,就是虚寂玄妙先生。陈抟为赵家江山的合法性以及宋太宗赵光仪的卑鄙行径洗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得到这个称号也不算是“贵卖”。

        最后,讲讲陈抟在诗词上的成就,陈抟写了几百首诗,而有据可查的有15首,为此,老夫对其每首诗都做了仔细的查阅,总结成一句话,其诗作水平不高,在晚唐乃至五代及初宋,都要算是中等偏下水平,兹录几首以供读者品评:


对御歌

臣爱睡,臣爱睡。

不卧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衣铺地。

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

说甚孟德,休言刘备。

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争如臣向青山顶,

白云堆裹,展开眉头,

解放肚皮,但一觉睡。

管什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赠金励睡诗二首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

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乐,壶中别有天。

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诗一首

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石刻诗

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

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辞上归进诗

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

三峰千载客,四海一闲人。

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

乞全麞鹿性,何处不称臣。


华山

半夜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

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唐才子传:如此描述陈抟:

  抟,字图南,谯郡人。少有奇才经纶,《易·象》玄机,尤所精究。高论骇俗,少食寡思。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僖宗召之,封"清虚处士",居华山云台观。每闭门独卧,或兼旬不起。周世宗召入禁中,试之,扃户月余始启,抟方熟寐齁〈鼻合〉。觉即辞去,赋诗云:"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还山后,因乘驴游华阴市,见邮传甚急,问知宋祖登基,抟抵掌长笑曰:"天下自此定矣。"至太宗征赴,戴华阳巾,草屦垂条,与万乘分庭抗礼,赐号"希夷先生"。时居云台四十年,仅及百岁。帝赠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已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真宗复诏,不起,为谢表,略曰:"明时闲客,唐室书生。尧道昌而优容许由,汉世盛而善従商皓。况性同猿鹤,心若土灰,败荷制服,脱箨裁冠,体有青毛,足无草屦,苟临轩陛,贻笑圣朝。数行丹诏,徒教彩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咏嘲风月之清,笑傲烟霞之表,遂性所乐,得意何言。"后凿石室于莲华峰下,一旦坐其中,羽化而去。有诗集,今传。如洛阳潘阆逍遥、河南种放明逸、钱塘林逋君复、钜鹿魏野仲先、青州李之才挺之、天水穆修伯长,皆従学先生,一流高士,俱有诗名。大节详见之《宋史》云。


        PS:  写完陈抟,《唐才子传》就算写完了,说是写完,其实是挑选一些我认为值得一写的人物呈献给众网友。虽然还有很多人物,其各有特点,比如罗虬,因杜红儿许配给了别人,他求爱不成,将其杀害,后写100首《比红儿诗》等,再如三罗中的罗邺,赴万里边关,为单于牙帐,一生郁郁不得志。这些人,虽有高名,却少实才。终只能寄人篱下,或狐假虎威或仰人鼻息,皆不是真名士,自风流,不写也罢。

《唐才子传》之陈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