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九尾狐

2020-05-10 09:54 作者:HoldenLW  | 我要投稿

九尾狐

可考的原生态资料:

1.       口传神话的合集,年代待考《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2.       口传神话的合集,年代待考《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镬。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需,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3.       口传神话的合集,年代待考《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4.       秦朝,《吕氏春秋》:“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

 

图片来自网络


次生态的转变

1.       汉代,《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龙龙。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2.       东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封禅》: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3.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狐,祆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4.       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转变中涉及的因素

大名鼎鼎的“九尾狐”可谓神话形象变迁的典范,每个时期的形象皆有其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意义。随着九尾狐的故事在民间的盛行,其形象最后甚至流传到日本,东南亚等地,形成了神话型的文化输出。

 

第一阶段:先秦典籍中的九尾狐大抵可分为两个方向,一种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野兽”,另一种则是带有巫术性质的“巫祝”。远古时期,先民们对于野兽的想象与认知与现在大不相同,能创造出食人的“九尾狐”野兽形象也就不足为了。而另外一种带有“巫“”性质的形象,或来源于以“狐”为图腾的远古氏族。从《吕氏春秋》故事的只言片语中,很简单的就能分析出,这个以“狐”为图腾的氏族与“大禹”联姻。也就是因为这一次联姻,其神话朝着“去兽化”与“拟人化”的趋势进行了第一次变迁,也增强了下一阶段的传播力度。

 

第二阶段:汉朝前后,九尾狐神话形象到了第一个巅峰。在此阶段中,九尾狐的神话加入了一定的“政治性”与“预言性”。受到上一阶段“大禹王”的影响,九尾狐在出土的汉画砖上多以祥瑞的形象示人,《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汉代班固《白虎通义》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不过也有一些小插曲,比如周朝时,就将以“九尾狐”为图腾的苏氏氏族视作“妖异”。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九尾狐的形象变得更加“社会化”,而且多以“正面形象”示人,但也同时保留了其负面的属性,为下一阶段的传播提供了完整性(刘滴川老师,《山海经外传》相关结论分析得出)。

 

第三阶段:东晋至元朝,九尾狐彻底完成了“去兽化”与“拟人化”的阶段,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九尾狐与“狐仙”、“狐妖”挂上了钩,多以“害人”的负面形象示人。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经把“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当九尾狐变成妖精时,妲己这个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国丧身的王妃被说成是九尾狐精。在《武王伐纣书》中,吸尽妲己魂魄元气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为妲己的是只“九尾金毛狐子”。在元朝时,九尾狐甚至变成了“生性淫荡”的代名词。在这一阶段,九尾狐虽然得以从“兽”进化成“人”,但负面的属性被不断放大,民间的形象也是在此阶段逐渐形成,有了“狐狸精”这一俗语(结合刘滴川老师,《山海经外传》,与何新老师《诸神的世界》相关结论,分析得出)。

 

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阶段:明清时期,民间的小说文化逐渐盛行起来,九尾狐的神话“再创作”也得以进入第二次巅峰。随着其神话彻底民间化,“九尾狐”的故事也加入了更多的“人欲”,“九尾狐”不仅在故事中加入了人的生活之中,还加入了爱恨交织、悲悯有加的“人性思考模式”。如代表作《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狐狸缘》等等。这些民间作品的不断流行,也使得九尾狐的神话故事传出国门,远至日本等国。在这一阶段,先秦典籍中的“九尾狐”形象逐渐消失不见,“九尾狐”的故事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九尾狐”也变成了“人欲”的一种抒发载体,这种形象一直影响至今。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五阶段:因为九尾狐的神话故事得以成功输出至中国周边国家,甚至影响着他们的文化。九尾狐作为“文化输出”的成功典例,被学界广泛讨论。另外九尾狐的再创作作品仍在源源不断的产出,为“九尾狐”这远古流传至今的故事,再赋予现代人的思想与新的意义。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九尾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