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说】专访《封神》导演乌尔善上集:这就是《封神第一部》最权威的b站视频

这个采访视频把关于封神第一部创作相关的所有内容基本都包括了,简直是了解电影封神必看的一个视频,强烈推荐。这里整理了大致的文字稿,标记了关键帧和关键字,大家可以按需跳到相应段落观看。

导演:封神对每个中国的孩子来说都略知一二,但不知道完整的,基本都知道一些元素,比如说某些角色,但都不完整,我对这个故事第一印象来自于小学时候买的小人书。
1981年出过一个《纣王无道》的一本小人书,留下很强烈的印象。
后来做电影的时候已经是2007年了,但之前我还没明确的要做电影导演,2007年做了一个决定,希望能够用10年20年的时间去专攻一些主流的娱乐电影类型,我特别喜欢的类型就是幻想类型,动作类型和史诗类型。想规划一个20年左右的工作计划,就从武侠动作片开始,创作了《刀见笑》《画皮二》《寻龙诀》,基本都是在这几个类型的范畴里面。像《封神演义》这样的故事对于一个喜欢幻想、动作和史诗类型的导演来说,这就是最完美的素材。它里面拥有丰富的元素,而且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以我有限的电影史的知识,还没有看到华语电影真正用神话史诗这个类型去制作过这个故事,可能中间有一些个人的比如哪吒杨戬姜子牙的传记,基本上以奇幻动作的方式去处理,真正的用一个更有规模更加宏大壮观的一个风格,神话史诗这个类型去呈现的话,我觉得可能才是对这个题材最好的一种敬意吧。
UP主:这个项目肯定是您发起的,是您想拍,你主动找到电影公司这边的,这个项目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呢?
导演:2012年的时候,当时拍完《画皮二》票房成绩不错,因为《画皮二》有一些神话、动作、历史的元素,算是基本上尝试了一下这种类型的创作,我觉得有一些经验,如果做更难的项目是不是可以规划一下《封神演义》了,但当时的想法也是做单片,整个故事拍起来太大了,太复杂了。当时就想哪一个片段改编一下。后来2013年的时候一直在创作《寻龙诀》,但同时一直在想《封神演义》要怎么去改编,就让我的助手把一百回章回的小说全部缩写,然后一遍一遍的看,边看边想要怎么改编,因为我非常想把它做成一个神话史诗,它是不是具备这种条件。它肯定具备,它首先是一个国民级别的神话,是整个民族流传几千年的一个故事,它有绝对的公共性,神话最重要的特点是它是公共的,它不是个人创作,它不是任何艺术家出于个人表达的创作,它是一个全民族的一个共识,有些经典的故事经典的桥段经典的设计,它已经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公共记忆了。
剧本写了多久?
四到五年,周期比较漫长
神话史诗
来自一段真实历史
三教合一
神仙谱
不是一部文学价值非常高的作品,但是是一本文化价值很高的作品
它里面有中国人的历史,有中国人的信仰体系,有中国人的民间传说,还有充满了超现实的想象,
史诗类型:创世史诗,英雄史诗
封神演义里面最核心的四个角色:
姜子牙 纣王 苏妲己 姬发
在封神演义中对姬发的描述较少,电影写作要把他挖掘出来,
原著代表明代人的思想,比较宿命论,这场浩劫是注定的,但对于当代人来说可能不太接受
从一百回的小说提炼出三部曲的故事用了四五年的时间
三部曲什么时候开机,什么时候杀青,为什么选择三部连拍。
2014年6月第一次开剧本策划会,接着剧本做了四到五年。
2018年8月开机,拍摄了一年半,18个月
2020年1月关机杀青,
2023年7月上映
今年是第十年,十年磨一剑
原本预测也是八到十年
找到最优秀的创作者,一起工作18个月,
为何三部连拍?
先考察行业里拍过三部曲的导演和制片人,向他们请教,
指环王是三部连拍的
黑客帝国是先拍一后拍二三
三部连拍的好处有三:
第一:如果你的主角是年轻人的话,最好三部连拍,因为年轻人成长变化非常快,
第二:剧组工作人员会更加默契,三部电影一起拍的同时在筹备,而且故事发生的地点有很多重复的,朝歌城,西岐城,再打回朝歌城。沟通效率的问题。提高剧组的工作效率。
第三:省钱。节省预算20%
边拍边剪辑,2018年拍完第一部的时候就开始剪辑了。
2010年拍完进入制作,视效和音乐,跨国合作。
为何冒险动用新人演员?
参加海选,选中了要进行一年半的训练和拍摄。不能接其他电影项目。
导演一看大纲,主角是20多岁的殷郊和姬发,决定海选
相信故事好,然后找到合适的方法,最终让大家因为故事喜欢上这个演员。而不是因为这个演员有名,而关注这个故事。
因为故事,爱上角色。
而不是因为角色,关注故事。
全球派出8个选角团队,目标是寻找16到22岁的亚裔或华裔的年轻人。收到了15000份的试镜资料。在里面挑选了1400人来北京参加面试,做了21此面试,每次大概60-70个演员,全天考核,从中挑选二三十位愿意进入训练营,愿意训练半年,之后才决定谁能拿到角色。
也就是说演员进训练6个月,也不能确定自己能不能拿到角色。
通过6个月的课程,四次的考核,最终几位核心的老师(导演、制片人、监制、摄影、美术指导)最终投票决定谁来演哪个角色。
提问:封神第一部的改编更多来自宋元话本小说《武王伐纣平话》,其中很多殷郊的戏份都来自于此,为什么会采用这个改编思路?
导演:当初决定改编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尽一切去找到能找到的文本,除了《封神演义》,还有《列国志传》,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还有一些更早的历史典籍,比如《史记》对这段的记载,《尚书》里面有一些片段,姜子牙的兵书《六韬》里面有些片段和语言台词和事件。这些综合在一起,我们选择怎么改编它。
封神第一部里姬昌在龙德殿上为殷寿占卜那个剧情来自《武王伐纣平话》
登基大典上比干用龟甲占卜国运那段来自于《尚书》里面的一段记载

所以综合了很多文本里面的描述和情节点,做了一个重新的筛选和整理。
所以片名有讲改编自《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武王伐纣平话》里面最重要的角色是殷郊,最终伐纣的其实是殷郊,有些细节和人物设定可以借过来展现殷郊的个性。
UP主:《武王伐纣平话》里面体现了一种反抗精神,《封神演义》其实是一种天注定,我接受、宿命论、我顺从,这是它们两者的区别。所以从《武王伐纣平话》改,从现在的人的角度来说这个故事可能更容易接受。
导演:我们自己就是当代人的样本,我们自己看能接受哪些,不能够接受哪些,其实就是最准确的。比如我不能接受苏妲己是一个狐狸精,是一个红颜祸水这个概念,因为我不相信所有帝王成为暴君是因为女性,这是一个让女性背锅的不公平的男女观念。所以这个一定得改。我也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封神榜把我得命运已经写就,我在这场大战里面要牺牲,然后我得灵魂进入封神榜去昊天上帝那打工。这个我肯定不接受。所以这些东西要改。这些东西我是觉得基于我们自己的感受是最准确的。我们认可哪些情感关系,认同哪些价值选择,我们就是最直接的印证者,我也不用猜测观众,我们认可的是观众应该大多有共鸣的,所以在众多素材中去挑选哪些是可以被我们接受和理解,哪些根本不能接受和理解。就比如说纣王要杀掉殷郊,一个父亲要杀死一个儿子是不可能的,那不是断后了吗?但我们要给他一个充分的理由去做这件事。首先他对权力的欲望非常强烈的,他不惜破坏家庭去得到那个权力,同时姬昌又预言了他未来的命运,殷郊是他未来的一个权力的竞争者,然后妲己也承诺他给他长生,他可以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不需要子嗣。这几个理由都在一起了,他一定要做这样的事情,这个事件就变得合理了。
UP主:这是这部作品当代性的一部分,我们也发现封神第一部中有一些很还原原著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封神演义》中对鹿台的描写:
“白云萦环,奇石嶙峋,婀娜多姿,蝶舞鸟鸣,台下一潭泉水,深不可测,鹿台楼亭,时隐时现,恰似蓬莱仙境”
当看到鹿台在银幕上呈现时非常激动,感觉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能幻想出来的哪些画面。导演能不能聊一聊这部电影的服化道置景和美术的设计。
传闻导演招募了一批能工巧匠,包括非遗传承人进到剧组里去做一些置景的设计。
导演:我们木工有800人,1:1的龙德殿都是实景,柱子、屏风的纹饰,包括鹿台所有建筑的细节都是手工的,我们设计出来都是手工的,只有手工才能打到那种艺术的自然的感觉,那个没办法用电脑科技去做。
我们有800位木工,来自于安徽歙县和浙江东阳。这些能工巧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贵的资源。
UP主:我们发现人物造型的美学灵感很多来自永乐宫壁画上的元明时期的水陆画,但昆仑仙境的美学设计好像又来自宋人山水,这个是怎么做取舍的。
导演:从《封神演义》的小说角度来说,它是一个明代小说,它其实是一个明代人幻想的上古的世界,它其实也综合了很多文化元素,包括宗教信仰啊生活习俗啊,包括从历史的角度和民间传说的角度,它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杂糅的一个形态,它里面描述的世界,你真的去考古去殷墟去妇好墓挖出来的东西跟那完全不一样,尤其如果你了解历史,对它里面讲到的那些官员的职称,什么丞相啊什么总兵啊那都是明代的,完了什么一三声炮响杀出来,哪有炮啊!殷商时期哪有这个(UP主:都没火药那会),那些都是明代人的想象,而且明代人所看到的世界比我们有限,他并没有考古学没有博物馆,甲骨文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大概应该来自于这些宗教绘画
UP主:甚至于他们都认为那些是万世不变的,古代人跟我们过着一样的生活。
导演:对,很有可能,因为他看的是典籍里面的文字性的描述。所以我们到永乐宫里看元代的壁画的时候,你会马上理解明代人在想象的世界到底什么样,他们穿什么衣服,带什么官带,皮肤的颜色带什么配饰,那跟《封神演义》小说里描述的一模一样,基本上上面画的东西就是他们写的那个东西。
UP主:我这补充一下,我们刚刚提到永乐宫,可能有人会以为永乐宫是明朝的,他其实不是皇宫里边的一个宫殿,而是道教的一个遗址永乐宫。
导演:对,永乐宫是元代的一个道教的道观,在山西芮城县,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一下。他的壁画我认为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巅峰作品。非常壮观,比西方的文艺复兴早大概一百多年。13世纪的作品。所以我们找到永乐宫作为依据,马上就理解了《封神演义》里面所写的人物形象。根据这个我们建立了整个人物造型的体系,但你只还原永乐宫,还原元明时期的人物形象还不够,因为他缺少上古的一些元素。因为必定是一个殷商时期的背景。所以我们又在殷商的青铜器上找到一些纹样图案,还有当时他们的审美,因为殷商时期的审美跟后世的中国的艺术品的审美非常不一样,他有大量的怪兽的图案,而且非常繁复,很立体的,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尚武的感觉,那些非常血性的感觉,这些元素把它挪到我们服装的一些装饰细节上面,包括宫殿上面那些配饰的图案上面,去重构这个视觉的世界。宫殿我们的依据也是来自于北京的故宫,龙德殿的格局跟太和殿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整个的色彩关系和梁上面雕梁画栋的那些图案是来自于殷商的。商人尚白,所以整个都是白色的石材铺地,做台阶。黑色的石材做大殿中心的地面,背后全是木雕。色彩没有来自明代的红灰,但尺寸比例完全来自于明代建筑的比例,视觉元素把它调整了一下,重组了一下,完了屋顶全是茅草的,深褐色的草,草顶压着铜的屋脊,那个比较像以前没有砖瓦时期的建筑的形态。所以做了一个重塑混搭,把它做成一个全新的世界的感觉。
七成永乐宫,三成殷商,补充一些宋人的山水。
导演:我们找了一些历史学家,他们研究了殷商时期的地理情况和气候,河南叫豫,产大象的地方,在甲骨上也看到很多占卜什么打了多少只象,多少头犀,有点亚热带气候,估计跟现在西双版纳那个气候差不多。所以那个自然环境本身需要有一定的想象,我们电影里看到的殷商的那些森林,灵感都来自于西藏的林芝地区,墨脱,所以那些树都非常巨大,有那种上古的神秘感的那种树,非常好看。我们的美术部门就到林芝墨脱去翻制那些当地的树,完了把它放大,在棚里搭建了整个森林的景,电影里所有森林景都是棚里搭的。非常逼真非常宏大。全世界最大的一个摄影棚,一万米摄影棚搭建的
UP主:所以现在很多网友会有疑问,现在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在商代有可能出现吗?真的不好意思,这是一部明代成书的小说,而且是一部神话小说,商代的时候也没有人告诉过我,到底元始天尊在不在,这些都是基于明代人的想象。所以它本身呈现的建筑风格也好,包括人物的造型设计也好,导演和团队都是做了大量的功课的。关于封神我们先聊完上半部分,广告之后下半部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