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君的烧拍回忆录 41~45

第41块:ZX-Gear Out
代表人物:皮切福德
结构:淋巴面材、Zexion碳、阿尤斯过渡层、阿尤斯大芯。5+2。
黑马君现在回过头去看,是不是当初的评测写得太好了?【尝一口鲜】ZX-Gear Out:将清澈、变化、杀伤、均衡糅合在一起
不过当时写得好,一方面是正值皮切福德高光时刻,鼓舞人心。另一方面,这个球板当时还没涨价,性价比不错。而且,拥有稳定性、清澈的手感和均衡性。现在皮切福德打得不太行了,自然就少了关注,板子于是走向冷门。它依然具有拉打皆宜的特性,近台手感好、速度快,只是中远台底劲比较一般。而且球板本身的纤维感还是有点浓,需要你适应。

第42块:优拉黑玫瑰
结构:玫瑰木面材+五层阿尤斯+玫瑰木面材。纯木七层。中间三层几乎等厚。
大致结构类似斯帝卡CL然后淋巴面材换成玫瑰木。因为换了硬木面材,借力防守的支撑和出球一速都会更好。不过,你要克服硬木面材带给你的不适应。毕竟CL的淋巴面材还是相对更好摩擦起球嘛。具体的性能评测可以参见早期的感受:亦侠亦盗,亦正亦邪,存乎其人 — 优拉黑玫瑰评测
相对斯帝卡的玫瑰7,笔者更喜欢这块黑玫瑰。它更容易加转,而且手感更清晰。后来问了操刀设计球板的鹏仔,他说清晰的一个原因主要是整体厚度减薄了。约5.8mm。你会发现,板与板之间,其实那些微小的改变,就能产生很大的性能变化。比如调一下球板的厚度、板面大小等等。

第43块:Innerforce Layer ALC
代表人物:石川佳纯
结构:林巴面材、阿尤斯力材、蓝芳碳、阿尤斯大芯。5+2
从第一代的Innerforce ALC到Innerforce Layer ALC,区别一个layer,不过手感演化方面,明显底板的弹性更好,那种吞吐感更舒服,蓄力感更强。第一代吃得住球,但是不太吐球。所以你想拉得爆些,就比较费劲。对比狂飚龙5的话,结构趋于相同,龙5是黄芳碳,这块是蓝芳碳。这块配两面外套不会发虚,还是很不错的。石川妹子当时正手贴的是尼塔谷G1。反手的出球也好,不会显得慢。而且也不容易拉丝。从品控的角度来说,优于龙5。对比尼塔谷飓风王内置,这一块的底劲还是要高于飓风王,不那么中规中矩。关于innerforce系列三块球板的对比,可以参见:Innerforce,蝴蝶内力三剑客的剑道

第44块:掌纹SK (Hadraw SK)
结构:淋巴面材+五层阿尤斯+淋巴面材。纯木七层。
也许人都是这样,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想念乡村生活。以为会放松很多,忧虑减半。但真的回到乡下,你又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每过一段时间,黑马君就对纯木板感兴趣。总是觉得纯木板的手感才称得上“丝丝入扣”,是人手最好的延展。这块掌纹SK虽然跟CL结构几乎一致,倒是风味上有些不同。它的旋转制造不及CL,但中等力量下,它更喷弹。稍微发力,球质就放大了,速度真的很快。也就是,它是一块非常好上手,容错又稳定,又可以很快的球板。但口味不同于传统七夹,没吃得那么“深”。终究是蝴蝶那种“均衡”的味道。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被称为最舒服的手柄,其实有些打滑,真的不及多尼克那些球板来得更符合人体工学,更舒服。

第45块:赛博6
代表人物:莫雷加德
结构:染色寇头面材、阿尤斯力材、碳素层、桐木大芯。5+2
具体的评测详见上市前“黑马聊乒乓”发的:【尝一口鲜】赛博6:标新立异还是引领时代?
惊艳之处:1. 正手势大力沉;2. 加速的“突然性”非常强;3.反手防御面积,弹击甜区大。好了,来说不好的地方。正手如果配硬质粘套,比如狂飚3,会显得拖沓,影响了赛博6的爆发力。拉冲变得费劲,有点吃力不讨好,因为底板本身刚性太强。另外就是它还是主打速度和爆发力,旋转并不见长。但爆发力确实还是太强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