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编导培训:写给助我上名校的中艺纵横

2022-08-30 23:16 作者:传媒艺考不易考  | 我要投稿

这是国庆小长假的第一天。有无数巨大而层叠的云朵将天空填充成明丽的画卷,碎金般的阳光丝丝缕缕从窗帘的缝隙探进整齐温馨的六人间里,十月的北京在此时已经染上了淡淡的秋意。而我窝在寝室的一角经过长久认真的思索写下这些东西,细数着我的艺考路,在这个艺考时我曾无比憧憬的秋天,在我身处中艺纵横时无比向往的国戏。

我的艺考心得谈不上分享,事实上参加艺考是我在高三上学期末才做出的一个仓促却郑重的决定,而与中艺纵横、与国戏的初次邂逅更是机缘巧合。彼时初到北京的我除了怀揣着一个赤诚的编剧梦之外,对各大院校的概念基本是茫然,却幸得良师的殷殷帮助与谆谆讲解——中艺纵横有太多太多优秀的教师与指路人。有一遍遍为我敲定志愿名单、为我改影评指导作业的杉杉老师;有不遗余力关心我学习与生活,予我夸赞与信心的助教小瘦老师;更有现身说法传授第一手艺考经验的各路名校教师。那段时间,“国戏”成了我印象中被提到最多也是最动人的名字。它在我对前途最为迷茫的时候成为我的梦想,而中艺纵横正是一个愿意付出全部身心为艺考学子们实现梦想的地方,我鼓起勇气去把我的愿望告诉每一个老师,而他们坚定而和蔼的目光向我传递着同一个答案:你可以。

就这么决定了,要考国戏。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我选择了国戏作为自己最心仪的目标院校,同时选择了中艺纵横作为我追逐自己梦想的起点。我原本不算对戏曲知识有深刻了解的人,要想通过考试就只有吸收和恶补。那段时间,是机构的老师给我们采购来了教材和中国戏曲史,带着我们几个意向国戏的有志少年一起背诵文常,一起狂刷古文和“国戏体”散文,更请来专业的辅导老师为我们“开小灶”,于是早自习时分和晚课结束后的教室里常见我们或朗朗诵读或奋笔疾书的身影。那是考前的一个月,中艺纵横与我们并肩作战,过得珍惜又卖力。而当校考的报名窗口终于开放,我拿着机构老师为我量身敲定的志愿名单点击“确认”时更是揣着十二万分的小心,好像就此要给愿望一个清晰确凿的交代。

1月25日,大幕拉开,征途正式开启。

与我们站在同一战线上的竞争对手远比想象中要多,然而当天上午的散文便有考生抱怨绞尽脑汁写到手断,下午的文常考场更是有大队人马提前交上几近空白的试卷悻悻离场。而我虽然也为试卷超乎想象的难度而咋舌,但仍秉承着“坐如钟”的信念有条不紊将试卷填满,怀着远大于紧张忐忑的自信和淡定步出考场。我知道自己没问题。有在机构带领下全力冲刺的一个月,有各路老师和大神前辈们不遗余力的教导与提携,有中艺纵横带给我的勇气和信心,我知道,自己不会有问题。

没问题,真的没问题。

1月29日那天的三试流程我已经记不清楚,只记得带着考前老师的暖心叮嘱和鼓励,我发挥出了自己面试的最高水平——至少,我没有辜负机构考前大量的面试培训,也没有辜负自己中艺纵横学员的身份。出于对艺考魔咒的忌惮,我走出学校后没有拍照,只买了一串冰糖葫芦作为此番国戏艺考行的纪念。那天灰蒙蒙的天空在印象里都是酸甜的味道,我啃着鲜艳的糖葫芦,暗自期冀在中艺纵横的帮助下,我和北京,和心仪院校的故事还能有更长更久的续篇。

等待成绩的日子是焦虑又幸福的。好消息来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国戏如期放榜,我的名字在小圈范围的一页赫然在列,而之后浙传、南艺和西南大学的合格证更成了我没有预料到的惊喜:那是中艺纵横带给我的好成绩。高考前投入文化课学习的日子,我心如止水,稳步前行,一如机构和老师的嘱告“不要辜负”,当高考成绩下来的一刻,我知道我没有辜负,永远不会辜负。

七月初,最后的尘埃落定。

我终于能去到我最初渴望的地方。

那之后的日子已经没什么值得书写。艺考早已画上句号,但我和北京的故事没有结束,我与中艺纵横的故事没有结束。我仍然是中艺纵横的学员,一个实现了自己近期目标的幸运儿,我庆幸自己在艺考前选择了这里,选择了北京。我所能记录的不过是一场真实的体验和一份真挚的祝福。希望每一份被写在日记本扉页上,刻在课桌上,藏在心里的愿望都能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不被辜负。我要我所要的,我得到我所要的,不过如是。

十月的天空明丽。这样的天气,草木生长也随和,长道两侧开满不知道属于哪个季节的花,绚烂似锦。

一如每个有前程奔赴的人的未来。

在金秋十月,写给艺考。

——予曾在我艺考之行时给予莫大帮助的中艺纵横。


编导培训:写给助我上名校的中艺纵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