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腐败的小故事

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在最公正、最清廉的伯里克利(BC495-BC429)执政时期,历史记载也是“到处腐败成风”。当时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评价说:“在雅典,有钱能使鬼推磨。”
靠大话起家的德谟斯梯尼(著名演说家)被选为保民官后,历史学家的评论是:“唯利是图,大肆贪污腐化,最后暴死在妓女的房间里。”
古雅典时期有一位杀猪匠对执政官克里昂(?-BC422)贪污腐败实施的手段当面指责说:“你就像那些在水里钓鳗鱼的家伙,在清澈的水里,你会一无所获。但是,如果把水搅浑了,你们就会大获丰收,就可以中饱私囊。”克里昂却毫无顾忌地回答:“我承认我是以公共利益的名义进行盗窃的,我是贼。但你愿意你是另外那个取代我的贼吗?”
克里昂和杀猪匠就克里昂要求人民举行集会以决定哪种形式对他们的爱好具有最强烈的影响展开辩论。杀猪匠说:“只要集会不是在大众举行公共集会的场所就行。”克里昂说:“人民的声音,绝不能在别的地方举行集会。”杀猪匠回答:“如果这样,那我就完蛋了。因为只有在自己家里才能保持神智清醒,一旦坐在公共集会的石凳上,我就会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就像杀猪时把猪捆绑在桌台上一样。”雅典杰出的民主政治家梭伦,对群体的无意识也有精辟的论断:“在私人事务中,你们每一个人都像狐狸一样谨小慎微和阴险狡猾,然而,一旦你们汇聚成群体后,你们就变得像少不更事的粗人和小丑似的,理解力就迟钝麻木了。”
古罗马帝国也差不多。当时努米底亚王国的朱古达(BC156-BC104)到罗马,安排亲信给元老院的贵族和护民官送礼金,他要“在一切有良知的人身上试验黄金的效果”。结果只有一个叫巴比阿的人不接受黄金的利诱,所有的贵族和官员,甚至平民都乐于接受礼金。朱古达在离开罗马时非常伤感,他评价说,这是一座“贪污腐化的城市,如果它能找到一个买主,就会迅速完蛋。”
感悟:莫以廉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 看过这些小故事,不知各位网友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