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年普通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阜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
《教育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一、总纲
安徽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是为选拔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的高职高专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而组织的考试。《教育学基础》是阜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普通专升本考试专业课科目之一,本科目考试适用于报考安徽省普通专升本阜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考生。本科目的考试既是对专科阶段学习成果的检查,同时也是进入我校相应专业学习的入门考试。
本科目考试大纲是根据阜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也是阜阳师范大学普通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专业课科目《教育学基础》考试助学辅导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以期指导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招生升入本科高校学习。
安徽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是为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要求, 贯通高职高专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衔接培养,为我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选拔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科目考试大纲由阜阳师范大学负责解释。
二、学科考查内容
1.考核目标和要求
本科目考核,主要测试考生该学科学业水平,即是否理解有关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掌握程度,考核学生是否具备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考试范围和要求
为全面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同时考虑到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确定本科目考试范围和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基本形态;
4.教育的起源;
5.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概述;
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教育的社会功能。
3.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我国的教育目的;
3.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3.义务教育。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概述;
2.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
3.学生。
第七章 课程
1.课程概述;
2.课程内容;
3.课程评价;
4.课程类型;
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八章 教学
1.教学概述;
2.教学过程;
3.教育工作的基本环节;
4.教学原则;
5.教学方法;
6.教学组织形式。
第九章 德育
1.德育概述;
2.德育的主要内容;
3.德育过程;
4.教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十章 班级管理
1.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
2.课堂管理;
3.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4.班主任。
三、 补充说明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 150 分;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约 40%,中等难度题约 40%,难题约 20%;
4.试卷内容比例: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约占 60%,综合分析应用约占 40%;
5.题型: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注:参考书目《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年,第 3 版。
《普通心理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总纲
安徽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是为选拔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的高职高专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而组织的考试。《普通心理学》是阜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普通专升本考试专业基础理论课科目之一,本科目考试适用于报考安徽省普通专升本阜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考生。本科目的考试既是对专科阶段学习成果的检查,同时也是进入我校相应专业学习的入门考试。
本科目考试大纲是根据阜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也是阜阳师范大学普通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专业课科目《普通心理学》考试助学辅导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以期指导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招生升入本科高校学习。
安徽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是为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要求, 贯通高职高专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衔接培养,为我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选拔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科目考试大纲由阜阳师范大学负责解释。
二、学科考查内容
1.考核目标和要求
《普通心理学》考试的考核目标是,主要考核考生已具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握水平;考查考生运用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普通心理学的考核内容包括: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发展心理学部分理论,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
2.考试范围和要求
为全面考查学生对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同时考虑到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确定本科目考试范围和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定义和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4.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边缘学科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
6.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7.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1.意识与无意识的涵义
2.注意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外部表现
3.注意的种类
4.注意的品质
5.注意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感觉和知觉的内涵、特征、种类及感觉的意义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3.感知觉的规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适应/对比/联觉/相互作用/感受性与实践、知觉特征
4.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5.观察与观察力培养
第四章 记忆
1.记忆的内涵、环节、分类
2.记忆过程:识记及种类、保持与保持内容的变化、再认与回忆
3.遗忘的内涵、类型、原因、遗忘规律,如何克服遗忘
4.记忆品质与记忆策略
第五章 思维
1.思维的内涵、特征、过程、种类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3.问题解决: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的策略
4.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特征与基本过程
5.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六章 表象与想象
1.表象的内涵、特征及表象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想象的内涵和功能
3.表象与想象的关系
4.想象的种类
5.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的内涵与功能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3.基本情绪、情绪状态和高级社会情感的分类
4.情绪智力
5.不良情绪的调控策略
第八章 意志
1.意志的内涵与特征
2.意志与认知和情感的关系
3.意志行动过程
4.意志品质及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九章 需要与动机
1.需要的内涵、种类以及需要在个体活动中的价值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观点、简要评价
3.动机的内涵、产生条件、作用及种类、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十章 气质与性格
1.气质与性格的定义,气质类型、性格结构和类型
2.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
3.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5.气质与教育的关系,良好性格的培养
第十一章 能力与智力
1.能力的内涵、种类及能力与知识及技能的关系
2.智力的内涵、智力理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关系
3.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4.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5.能力的培养
第十二章 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的含义
2.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3.心理发展理论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三、补充说明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 150 分;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约 40%,中等难度题约 40%,难题约 20%;
4.试卷内容比例: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约占 60%,综合分析应用约占 40%;
5.题型: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注: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五版。(根据官网《2021年阜阳师范大学普通专升本招生考试专业课科目及参考书目》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