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蓓——顺应自然是早期教育的最高原则

2023-05-26 13:52 作者:闫慈心老师  | 我要投稿

作者简介: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博士。2001年8月赶赴英国艾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3年回国。出版了《英格兰的落叶》,翻译了华德福的教育书籍《解放孩子的潜能》《学校是一段旅程》等。 主要观点: 1、无论什么教育都应该适于其时教育应该根植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孩子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利国利民的教育,如果教育脱离时代的土壤,就会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意义。 2、越原始简单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处于幼年期时,玩具就是他的“朋友”,他在与朋友的相处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3、录音机里的歌比妈妈唱的好,但还是要听妈妈唱的录音机里播放的时电信号,妈妈唱的是有感情有语调起伏有内容的人声,孩子通过妈妈的声音学到的不仅仅是歌声里传达的故事,还有妈妈对孩子的爱,这种亲子之间的关系是录音机这种冰冰凉凉的机器所无法取代的。 4、电视电脑等现代电器都时孩子的“感觉剥夺器”我很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电话虽然缩短了远距离的见面和沟通,但是很多留守的儿童却不愿意跟父母打电话,因为父母在身边和通过电话见面对儿童来说是不一样的情感体验。父母也应该有相同的感觉,孩子不在身边时,电话里讲话歌面对面沟通,效果是不一样的。一些商务人士,重要的会议都是亲自当面谈的,电话能解决问题,但是电话却解决不了情感。 5、给孩子的生活强加节律时必要的规律的生活可以让孩子认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无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会让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怎么做,是很可怕的。社会闲散人员的犯罪率很高,大概也是这个原因。6、让文化和自然装点孩子的童年中华文明,浩浩荡荡五千年,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些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巨大精神财富,让我们的孩子学习中华经典,是每一个中国父母的应尽责任,用这些文化装点我们的童年,让童年的孩子更加爱国,更加爱生活,更加爱自己。 7、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后才是学业问题学习重来就不是童年里的重点,人一辈子的重点就是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式,好好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儿童常常在重压:学习成绩的压迫下变得体弱,心弱,要想好好学习首先要有一副健康的体魄,然后才能好好学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很实在。 总结:中国的孩子要让大人追着喂饭吃。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上没有天然守规矩的孩子,守规矩的孩子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在孩子1-2岁的时候,正式立规矩的时候,孩子不愿意规规矩矩坐在饭桌前,这时家长会把他们抱回来。孩子跑一次,家长抱回来一次;孩子跑一百次,家长抱回来一百次,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在餐桌前吃饭的习惯。孩子长大一点后,就可以给他们讲道理了,从餐桌礼仪开始,教他们怎么做才能成为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吴蓓——顺应自然是早期教育的最高原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