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EP156 你活得“丧” 是因为没有心流!积极心理学 米哈里

2022-09-17 22:22 作者:一枚闲置人类  | 我要投稿

《你活得“丧” 是因为没有心流!积极心理学》|UP主@Yoloidea

米哈里教授书中写道:生存,就是在行动、感觉以及思考过程中体验一切,年复一年,体验的内涵就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品质。

如何去体验生活,就决定了我们活着的品质。

而大部分,容易陷入(宿命)决定论,觉得自己的出身、环境,就导致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因为这样想,反而就导致了自己人生往不好的方向发展了。)

*就是在行动、感觉以及思考过程中,我们自己一直都是体验的主体。不管是被迫的劳动时间(工作)、还是闲暇时间,都是自己去体验。

“心流”就是这种顶级的体验。在心流时,我们会感到忘我、感到沉浸。在心流中,我们的自我意识消失了,感觉不到时间飞逝,达到身心合一的极致体验,心流之后会有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心流例子:比如看了一本精彩的书、一部精彩的电影,完全沉浸剧情当中;比如看到美景,完全被美景吸引,别无杂念;还有就是当自己完全沉浸学习时……

在心流时,我们的意识不是混乱的,没有什么精神内耗和混乱无序的思想,而是极其专注。

当挑战与能力到达到最高点时,最容易产生心流,即最优体验。

引申:焦虑、担心一般来源于挑战高、但是能力有限,比如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觉得无趣松懈,则是因为挑战太低,比如日常玩游戏,玩完以后还是觉得无聊空虚。

当挑战一些更高目标、同时在提高自己能力的时,最容易感受到心流。在体验心流以后,就会慢慢对人生产生掌控感。

只有在挑战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才开始凝聚,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带给人一种充实感和价值感。

反观大部分娱乐活动,本身挑战不高,虽然也能感受愉悦,但者不是心流,过一段时间,依旧会感到无意义、感到空虚和无聊。

总的来说,被动的娱乐消费,对自我感受的提升和生活品质没有太多的帮助。偶尔娱乐还行,但是将其当作闲暇时间唯一消遣,久了以后,人就会陷入空虚、“丧”,对自我生活品质也没有提升。

人类还是要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发现新事物时,最能感受到心流。所以“心流”一般是主动式的,而非被动式的。

进一步来说,将空闲时间用来主动创造的运动、艺术或其他兴趣爱好时,便可具备感受心流的条件。

一旦整个人的身心都发挥到极致、发挥到心流状态,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事半功倍,感到生活是有价值的。还有可能达到自己以前完全不敢想的目的。

所以,要多去尝试新的人生、多培养自己热爱的兴趣,而不是自我封闭。

先让自己进入觉醒的状态、让自己有掌控感,即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人生挑战所在,为了完成挑战,又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往上走一步,就是心流状态。

课代表提示:

很多人在定挑战目标的时候,往往会定一个很高的目标,这个目标超出了自己能范围太多,就产生焦虑,焦虑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这时候可以尝试再去做一些有掌控感的挑战,做有掌控感的事(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有一定挑战性、需要用到自己更高层的能力,但是又能做好的事。通过这种掌控感,来带给自己正反馈,减轻自己的焦虑。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生活品质如何,就是要看人在一生的岁月中做了些什么。以及最重要的,在这段时间的意识流转的情形。

倘若人一辈子都在追求低级趣味,总是做着灰心丧气的事(做挑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便不可能拥有愉悦爽朗的人生。

那些伟大的人、或者说有成就的人,都是基于主动创造式的生活与热爱。

划重点:热爱。

做能让自己产生“心流”体验的尝试,多尝试、多体验。


EP156 你活得“丧” 是因为没有心流!积极心理学 米哈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