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连地铁规划杂谈】01 20世纪的畅想

2021-12-14 14:16 作者:陌上凌燮Alejandro  | 我要投稿

作为全国较早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1909年,有轨电车横空出世,并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情况下,先后盘踞在大连主城区的各个角落。而后又因为运量,道路建设问题,最终导致部分线路拆除,而201/202/203成功留到现在。


而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开始,大连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这个北方滨海都市,也开始了对地铁的幻想。


20世纪80年代,大连市结合快速轨道交通的规划研究,将有轨电车系统作为城市特色交通方式进行保留和扩建,并提出了建设地铁的构想。


1984年,大连市着手编制快速轨道交通规划。


1987年,大连首次提出建设地铁,设计了地下、地面及高架线路相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线路全长82.4千米,并写入了《大连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但未获批准。


转眼时间来到了90年代, 1990年,大连市完成了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路网规划。


1993年6月,快轨交通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正式上报国家计委。


1994年1月,正式通过了国家计委投资司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同意大连建设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工作,希望尽快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同年,大连市委托相关单位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大连市快轨交通一期工程简介》。《简介》中规划了一条线路,长13.7公里,从东北财经大学至港湾广场,横贯大连市区。

1994年规划


这条线成为目前大连地铁2号线东段和1号线南段的前身,此时的大连市,金县刚刚划区,此时的金州,城区面积尚且不如工业盛行的瓦房店。此时的开发区,也才刚开始建设。一切还是未知数。此时的甘井子区,除了老甘井子和金家街地区外,其他地方尚且还是荒地。大连市依旧只有中西沙三区有客流维持。而沿着人民路走向的线路,自然便成为最优规划。此时的星海湾,还是一片垃圾填埋场。此时的西安路商业区,也没有形成大片规模。谁也不知道,十年后,这里有多大的发展。


1998年,大连市政府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列入《实现21世纪大连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大连地铁项目成为大连市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重点工程。


1999年,《大连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方案》完成,并通过建设部评审,该方案共规划了5条线路及1条支线,全长共123千米。为加快大连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大连市政府做出“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段开通”的决策,并依据此决策现行开始了大连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路,即大连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工程的建设。

1999年10月15日,大连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路开工,此线路即今大连有轨电车202路,全长12.6千米,由沙河口火车站至海事大学。该试验线路于2000年10月竣工;于2002年开通运营。此线路可视为地铁1号线南段的雏形

1999年规划


彼时可以看出,开发区已经开始初具规模,大连已经开始考虑与开发区联通轨道交通了。不过此时的大连—开发区轨道交通规划,并不是线网首位。而是最后一条建设线路。这时机场片区由于空港产业的形成已经开始初现规模,南部的凌水片区也因为高新园区的建设开始提供工作岗位。自然从机场经过西安路到凌水这条通道开始占据一号线的线位。而传统市区青泥洼的线路走向也有所调整,在经过解放广场后开始向西联通两所大学与马栏广场,并且成为现在二号线的前身。


此时的岭前地区,由于2路电车运量有限。解放路沿线规模越来越大,此时也规划线路前往大连火车站。并成为现在5号线的前身。


而此时的线网规划里,居然出现了环线,不知是受到北京还是上海的影响。不过从目前大连城市范围来看,还是过小。已经退化成市区环线了。而在后期的线网规划中,这条环线,被6/7/8三条射线取代,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毕竟谁也没想到,2年后,这里第一条实现的线路,是名不见经传的“五号线”,也就是时至今日也被诟病许久的,大连快轨。

大连湾站

请期待下一篇 第二章 泉水、马桥子与金家街的腾飞之路

【大连地铁规划杂谈】01 20世纪的畅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