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第一章 下山
“瘟疫!”少年听了田间老人的话,吓得脸色瞬间发白,强自镇定下来,问道,“官府可有什么措施?”
田间老人耷拉着眉头,叹气摇头说道:“这陕郡叛军在半月前就被平定,可是接任的长官却迟迟未来,更不用说什么官府措施了,听说城内衙门在得到瘟疫的消息以后,早早地就空无一人了,如今城外各地方都在族老的带领下架起了路障,若是遇到陕郡城内跑出来的人都是禁止通过,强闯者被活活打死焚烧,王庄那边还起了大冲突,死了好几十人。”
少年脸色郑重地点点头,说道:“我会告诉我师父的,只是……”
还没等少年的话说完,老人就已经开始拱手作揖了,一边脚上后退一边嘴里念道:“多谢小神仙,多谢老神仙……”
少年叹息一声,不愿计较太多,此刻似乎也不容他计较太多,只能够匆匆往一座长满竹林的山中跑去,哪怕心里惴惴不安。虽说他知道他的师父医术高明,游走周遭乡野,偶遇顽疾也能够妙手回春,可如今面对的是瘟疫,曾经遇到的任何棘手病例,在当下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穿过竹林遁甲迷阵,恍然可见一方竹屋。
少年急匆匆喊道:“师父,师父!大事不好了,陕郡城内爆发瘟疫了。”
竹屋的一间房间内,一名须发皆白的老人敛气收神,下床穿鞋,大迈三步,猛地打开门,正色道:“留白,你说什么?瘟疫?”
“是的,师父,瘟疫!”赵留白严肃地看着老人的眼睛。
老人狠狠地揪了一下自己的胡子,眉头紧皱道:“此事……”
赵留白赶紧说道:“如今接任长官未到,城外各村在族老的带领下,勉强抑止了疫病扩散,不去趁此机会,通知长安……”
“不可!”老人惊呼一声,“如今朝廷叛乱未平,根本无力顾及瘟疫,而陕郡地处长安与洛阳之间,为两都相争之要隘,不论朝廷或叛军,都绝不会允许瘟疫存在,所以,他们恐怕都会选择唯一一个处理方法……”
少年面色大惊,怒声道:“他们怎么可如此!师父!”
老人揪着胡子,紧缩白眉,说道:“你说接任长官未到,想来是从陕郡败走的叛军不退反进,攻占了潼关……半月之前败退,到如今,恐怕撑不了几天了,等地方长官接旨到任,时间应不足半月。”说完一拍大腿,回到房间,开始写起信来。
不一会儿,老人拿着三封信走出来,嘱咐道:“这第一封信是给西边的华山派掌门风说物的,第二封信需要你北去五台山交给飞云寺主持空毋大师,这第三封信是所有可能需要的药材,你见到两位前辈,恳求他们尽快尽多地搜集。”随后又往衣柜里探去,拉出一个匣子,从匣子里拿出一把剑交给赵留白,说道,“这把剑名叫病知,你留着用,匣中还有两把剑,一把名叫风起,你交给风掌门,一把名叫佛陀,你交给空毋主持,另外桌上的地图和床头的银子你都拿去……我先去城内,看看这瘟疫到底怎样。”
说完,老人没等赵留白开口,急匆匆地走出去,把院子里晾晒的草药包起了大半,吩咐赵留白一句:“尽快!”便马上朝山下而去。
赵留白也不敢耽搁,把信塞进怀里,背起木匣,准备一番,立刻匆匆远行,这也是赵留白第一次远行。
从陕郡往西三十里,有一周坡村,应该是听闻了陕郡瘟疫的事情,进村路上布满了路障,村口有人守着,说是近来村子里不准进人。
赵留白倒也理解,想来后面几个村子都会如此,可是这一路弯绕,实在浪费时间太多。又半日,终于是花钱买到了一匹瘦马,能让赶路轻松几分,西进一日。
到了夜间,赵留白随便找了棵大树,倚枝而眠,又不知许久,总之林中昏暗已伸手不见五指,他忽然被树下老马的嘶叫惊醒,迷迷糊糊,看见一串火光往这边飘来。
谨慎起见,赵留白往树叶密处爬了几尺,才观察起火光来处。
“队长,你看,这里有一匹瘦马。”只见一名士卒骑马过来,绕着瘦马走一圈,“这不是军马,来人可能不是唐军的奸细。”
看模样,这该是叛军的一支斥候。
斥候队长拿起火把,往树上看一眼,却也没见得什么异样,忽然大喊一声,“下来!”
赵留白大惊,轻身一跃便从这棵树跳到了另一棵树。
斥候队长听得树上动静,虽依旧看不真切,却也明白刚刚那一喝诈到了对方,“果然有人!抓住他!”
赵留白这才明白,对方是在诈自己,但是既然露了动静,就只能跑了。
一队斥候紧紧地跟在赵留白身后,骑着马看赵留白在树上辗转腾挪。
“好轻功。”斥候队长不禁暗暗夸赞,随即取下马上弓箭,张搭刹那,瞬间往一团晃动的阴影方向呼啸而出。
“叮!”金属相触之声就像一击古老的编钟。
赵留白见对方箭法惊人,也不敢大意,手持病知剑从空中落下,扫一眼斥候队伍,共十三人,领队者武艺似乎不错。
那斥候领队见赵留白从树上下落之时,轻功神异,缓之又缓,于是勒马正色问道:“阁下武功不俗,不知为何来这潼关?”
“还望将军知晓,我并非前往潼关。”赵留白知道此刻潼关可能如师父所料正是两军交锋之地,他也不想与军队冲突从而耽搁时间,耐下心来说道,“这里是潼关以北,在下不过是路过此处往华山去。”
“你是华山弟子?”斥候队长又问。
赵留白摇头说到,“非也,我自陕郡而来。”
斥候队长略一思索,若是华山弟子,他们也不好得罪,但既然不是华山弟子,那么……“口说无凭,我们需要带你回去盘问,只要证明你并非奸细,我们就放你离开。”
赵留白摇了摇头,他的胸口还放着他师父的三封信,对方若是翻看了信件,便会知道陕郡瘟疫的事,到时候陕郡百姓恐怕就要遭殃了。他提剑横于身前,说道:“恕难从命。”
斥候队长听得赵留白的回答,脸色严肃,挥手喝道:“杀!”
十二名斥候士卒闻令而动,四人主攻,八人包围,井然有序。
赵留白岂能等他们成阵,直接向着右侧包围的四人杀去。
“叮!”悦耳的编钟声再次响起,只见赵留白一剑砍断了对面两名士卒的钢刀,悍然出手,将他们斩于马下,随即直接骑上一匹马,挥鞭而走。
斥候队长大惊,四名士卒面对那人,竟是连稍稍周旋都做不到?那把削铁如泥的剑是怎么回事,父亲手中的怒剑饮火恐怕也不过如此,心中想过,马上开口喝道:“追上去!一定要抓住他!”
十一个斥候追着一名布衣少年在树林中穿梭。
“不好,队长,那个人正在往潼关城跑。”
“他是要去投靠唐军?”斥候队长看着双方你追我赶,距离却没有缩短半分,心中一阵怒意,可是他们已经离唐军阵营很近了,如果被唐军斥候发现,恐怕麻烦不小,当即打消了继续追赶的念头,下令道,“我们撤。”
“呼……终于是摆脱了。”赵留白发现身后追赶的斥候退去,暗自一笑,不禁觉得自己机智。
正此时,一箭飞来,赵留白心神初泄格挡不及,勉强俯身避过,箭矢径直没入了马脖子里,正中要害,战马侧翻倒地。一队斥候从西面包围过来。
赵留白总算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禁哀叹一声:“我的天呀,我怎么这么倒霉!”
来者正是唐军斥候队伍。
这支斥候共二十余众,每人左右强弓长枪钩挂,腰间横刀一把。
那唐军队长远远地就看到赵留白座下马匹定是军马无疑,便想要张弓搭箭射杀了他,不曾想,对方武功卓绝,如此隐蔽的一箭都被他躲了过去。
赵留白见唐军斥候远立不攻,还觉得有沟通的可能,便远远地拱拱手行礼示好。
可唐军斥候这边,原来是那队长见赵留白武艺高强,所以不敢随意进攻罢了,也不理会赵留白的示好,打算利用此时空旷的地势和骑兵的机动性,直接围射了对方。
那边,赵留白刚想上前喊话,忽然见斥候们张弓搭箭,脸色瞬变,赶紧后退,掀起地上的马尸格挡,在这庇护下往斥候侧翼飞奔而去。
可对方骑马,赵留白虽轻功不错,却要扛着马尸前行,照此情形,待对方合围,赵留白要迎接的可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箭矢了。
“欺人太甚!”赵留白暗骂一声,忽然将马尸往后一甩,拔出病知剑,军阵边缘处杀去。
那边的斥候似乎早就料到了赵留白会临死反扑,开始向后撤退,边退边放箭,而赵留白侧边的骑兵也开始放箭干扰,且继续合围。
“好轻功。”唐军斥候队长不禁感慨,一个人,竟然凭借轻功将自己和骑兵之间三十余步的距离拉到了二十余步,不得不让人惊讶,“可惜了,在骑射队的合围下,哪怕是传言中那些武道封神者也绝不可能……”话音未落,却见那将成的合围中,左大腿早已中箭的赵留白在拉近一个骑兵约十余步时,拔出了另一把剑,风起剑,格挡住其他方向袭来的箭矢,又甩手将手中的病知剑掷出,斩杀一名骑兵,随后立刻冲到骑兵尸体旁,拔起一支插在地上的箭,张弓如满月,百步之内,瞬间便是又一名骑兵落马。
“以射对射!我看你区区一人,如何射我二十六人!”见有属下被杀,那斥候队长恼怒不已,下令继续进攻,先射马,后射人。可是没一会儿,斥候队伍内几乎人人都已射十箭以上,箭矢落地最多不过四十步了。
反观赵留白,靠着马尸勉强挡得住箭矢,左脚大腿和小腿各中一箭,张弓已发七箭,箭矢落地仍有九十余步。
于是双方僵持住了,斥候等余下十八人在百步之外合围,围而不攻,死去骑兵的战马都被射死,赵留白左腿受伤,轻功大损冲不出包围圈。
但是,这里离潼关不远,斥候他们可以去往潼关搬救兵,而赵留白只能被困居一处。
赵留白收好风起剑,处理一下左腿伤口,拿出地图看一眼,从地上拔/出散落的箭,想道:“往北再七里路,就是黄河,只要过了河,就可以摆脱骑兵了。”
如今这群斥候只敢围不敢攻,趁此机会把他们逼到河岸,自然就会让出路来。
赵留白跛着腿,往北走去,包围圈也不敢收拢,只能随他移动。
“不好,他想渡河。”斥候队长马上想到了赵留白的意图,可是他们现在也不敢进攻,哪怕体力恢复了些,赵留白的箭也比他们远了足足四十步,而且近乎百发百中,强攻只是徒增伤亡,不过转念一想,“他无船无桨,岂能渡河?黄河浪涛,哪怕他水性再好,也有丧命之险。”
赵留白进,包围圈退,也正如他所料,到了河边,包围圈便裂开了口子。
浊浪滚滚,河水涛涛,恰似当年李白在名篇《蜀道难》中感慨之言,砯崖转石万壑雷!
“哈哈哈哈,如何,黄河之水壮乎哉?”斥候队长高声喊道,“望你好自为之,莫要丢了性命。”
赵留白懒得理会他,深吸一口气,朝着水中一跃而下。
“好胆!”斥候队长喝了一声,九十步外看着涛涛河面,怎么也不真切,一队人赶紧纵马来到河边,向下一看,脸色大变。
半蹲在河岸下的陡石上,手持病知剑的赵留白犹如饿虎,咧嘴冷笑。
“撤!”
“哪里撤?”
被赵留白持剑近身的甲士竟皆非其一合之敌,病知剑入甲犹如银针探棉,毫无阻碍。
不甚费力地覆灭斥候小队后,赵留白骑上一匹马,直往华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