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翻译)黎歇留级战列舰的设计历程

2021-12-29 16:56 作者:秋羽美奈子Official  | 我要投稿

本期内容约7,000字,出自简式出版社的《二战英苏法荷战列舰》,介绍法国黎歇留级战列舰的设计历程。


二战

英国、苏联、法国、荷兰

战列舰

威廉.H.噶兹克 和 罗伯特.O.杜林 著

托马斯.G.韦伯 线图绘制

  

 

简氏出版社

伦敦—悉尼

 

版权所有c1980

美国海军机构

安纳波利斯,马里兰

在美国印刷

 

翻译:弗林

译者注:本文档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其他用途!

原书中的括号部分在本文不加括号,本文档中加括号内容为译者补充。


第三章节

黎歇留级

         黎歇留级战列舰是历史上法国建造的最大的战列舰,同时也是最革命性的设计,具有高航速和优秀的防护,包括对现代战列舰而言纵深最大的防雷系统。这些战舰具有比二战前建造的任何一级战列舰都更不寻常的兵装布局。

         由于法国和意大利在一战期间或者战后到1922年华盛顿条约前的时期都没有建成新的战列舰,它们获得了特别准许可以在条约“海军假日”时期建造35000吨型战列舰。(然而)外交上的协商以及政府不打算提供必要的资金,这两个因素导致新型战列舰的建造被推迟。1932年,经过很多争论后,(法国政府)同意建造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但是因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影响,第二艘战列巡洋舰,斯特拉斯堡号,直到1934年才被批准建造。

         两个重要事件推动了法国海军对战列舰的建造规划。1933年,德国海军已经开始建造第三艘装甲舰,斯佩伯爵号,而且还有两艘装甲舰列于建造计划。1934年,贝尼托·墨索里尼对外声明意大利将建造两艘装备38厘米炮的35,000吨型战列舰。这对英国来说是一次失败,不能说服法国和意大利接受去建造装备305毫米炮的小型战列舰。另一方面,法国现在要面对这些新建的意大利战列舰还有重建扩张的德国海军。不仅如此,意大利已经于1933年十月开始对两艘旧式战列舰——加富尔伯爵号和朱利奥·恺撒号——进行现代化改造。


现代化改装后的朱利奥·恺撒号


         1934年6月25日,最高委员会开展讨论法国海军将来应施行的发展和任务。会议确认两艘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凭着高速、大续航和330毫米炮是足以迎战德国装甲舰的。但是,为了保持地中海的势力制衡,(法国)有必要建造两艘装备380毫米或者406毫米炮的35,000吨型战列舰。(法国政府)批准了35,000吨型战列舰的研究。这项计划被官方称为"PN 196"。1934年7月24日,(法国海军?)确认了设计方案总体的性能要求,这些总结在列表3-1中。

列表3-1

设计指标——黎歇留级

标准排水量:35,000吨(35,562公吨)

兵装

主炮:8或9门15英寸(380毫米)或者16英寸(406毫米)炮,位于三联装或者四联装炮塔。不考虑双联装炮塔。

副炮:两用炮,跟纳尔逊级、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布局相同。

航速:29.5-32节

装甲防护

主装甲带:14.17英寸(360毫米),倾斜11.3度

上装甲甲板:6.30英寸(160毫米)+0.59英寸(15毫米)

下装甲甲板:1.57英寸(40毫米)

穹甲:1.97英寸(50毫米)

防雷系统:和敦刻尔克级一致

 

         在1934年之后的下半时期,船舶设计局(the Service Technique des Constructions)基于战舰的这些指标(包括航速不低于29.5节)开始了设计研究。到1934年11月27日,(设计局)对35,000吨型战列舰确定了一些设计参数:

·航速设为31.5节。

·确定采用如同纳尔逊级和敦刻尔克级对主炮和副炮的总体布局,将380毫米炮全前置。

·防护参考于1934年7月24日的原定指标中的装甲厚度。

·如可行,增加副炮口径从130毫米到138毫米或者152毫米。在采用后者的情况下,5座四联装130毫米炮将被替换为5座三联装152毫米炮。

 ·原计划用于敦刻尔克级的航空舾装布局将沿用在PN196设计上,对机库进行必要的改动以适配卢瓦尔-纽波特(Loier-Nieuport)130式飞机。机库不得阻碍副炮射界。


1937年返回布雷斯特的敦刻尔克号,注意机库和副炮的布局

         最高委员会指定至少4座新型双联装37毫米机炮要装备在这级的每艘战舰上。多联装的“勒普利尔”系统(Le Prieur,这段我也不太懂)火炮将被研发以替代前者。

         最终(法国海军)决定尽一切努力让第一艘(新型)战列舰在1935年中期前开建、在1938年完成接收海试并在1939年服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35,000吨型战列舰的建造在法国的1935年海军计划中被列为第一要务。

         1935年2月13日,最高委员会要求对新战列舰的副炮进行研究。以下方案要求研讨:

·5座装甲防护的152毫米炮塔,以及搭载未定数量的75毫米炮。两组炮塔分别位于左右侧舷,一座炮塔位于中轴线。

·4座装甲防护的152毫米炮塔,以及未定数量的75毫米炮。两舷各一座炮塔,两座炮塔位于中轴线。

·5座装甲防护的130毫米炮塔,以及未定数量的75毫米炮。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不同副炮布置下)能够搭载的75毫米炮的数量。

         到1935年4月12日,有关法国的第一型35,000吨战列舰设计的一些最终要求被确定,并确认了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领域。尽管这些最终指标并没有公开,以下方面被考虑决定:

·副炮为5座三联装152毫米炮,能够在90度或者更大的仰角实现装填和射击。炮塔的回旋和俯仰的速度指标跟敦刻尔克级使用的130毫米炮塔一致。(法国海军)强调这些必须是两用炮。装甲的厚度从90毫米到120毫米。

 ·紧急开展决定“近程”对空防御武器的组成研究,预定包括由达到90度仰角的新型75毫米炮和37毫米自动机炮两者组成,或者只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单一)口径的火炮。“近程”对空火炮的系统总重量被认为不得超过100吨。

·需要展开最严密的研究来控制超重问题。


黎歇留级装备的152毫米口径副炮塔


         这些战列舰的超重是由于服役期间的各方面顾虑,这些顾虑最终将导致二战后对让·巴尔号的重新设计。在设计的早期阶段,以下(减轻重量的)手段有所考虑:

·主横向装甲舱壁采用147毫米厚的A类装甲板以代替160毫米的B类装甲钢或者特制钢(STS)。

·授权研究新型的增压燃烧锅炉,采用这种锅炉将可能节省300公吨的重量。实验由Indret进行,以确定这项方案的可行性。

·主装甲带减少20毫米(从360毫米减至340毫米),倾斜11.3度。

·提议考虑5座152毫米炮塔的200到250吨的装甲防护是否可以移除。

·以上的最后两种手段仅当前两种手段无法达到理想的减重效果时才会考虑采用。

         到1934年11月,(设计局)已经确定四联装406毫米炮塔是不太可行的。为了保持理想的防护和29.5节的航速,主炮只能是两座四联装的8门380毫米炮或者两座三联装的406毫米炮。在设计方案中,主炮集中在前部,副炮位于后部。尽管最高委员会更偏向于装备了406毫米炮的35,000吨型战列舰,基于纳尔逊级的设计数据表明,像这种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搭载了9门主炮的战舰是无法在条约限制下保证航速和防护的。另外,研发三联装炮塔的火炮装填、俯仰机械需要很长时间,而在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上已经有成功实用的330毫米四联装炮塔。

         有关两用副炮的讨论是重要的,因为对副炮口径的选择会影响到“近程”防空机枪的口径和数量。讨论决定,130~138毫米口径的两用炮的发展前景要远小于152毫米口径的两用炮。与此同时,(设计局?)还意识到这些火炮无法使用固定的筒式装填(即,炮弹和药筒组合为一个整体)。

         “近程”防空武器系统(即37毫米、75毫米口径等防空炮)的布局是不好决定的,因为防空武器的射界需要完全覆盖整个半球区域,而主炮、副炮的暴风影响(对防空武器的布置)造成了几乎不可避免的极大的麻烦。这些防空炮必须位于暴风影响之外的区域,除非限制大口径火炮的射界,而这种妥协是不可行的。看来战舰上轻型对空武器能不受影响的布置区域只有前甲板和上层建筑中152毫米炮塔之间的位置。无论如何,防空武器的布置空间非常狭窄,严重限制了搭载数量。



         还有一种想法是对于上甲板装甲使用140/150毫米厚度的渗碳装甲(cemented armour)以取代170/150毫米的匀质装甲(noncemented armour)。这一在装甲厚度上的减少可以节省出200~300公吨的重量。渗碳装甲被认为也能够提供更好的防护,但是存在脆裂的风险。实验继续在布雷斯特和加夫雷斯(Gâvres)进行以得出决定。

         基于这些讨论的总结,初始方案具有如列表3-2所示的特征。在两座主炮塔之间插入11m长的舱室,以尽量避免两座炮塔被同时失效的可能性。并且,380毫米炮的炮塔、弹药设备和提弹机械被确定基于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的330毫米主炮进行设计。

列表3-2

初始设计指标——193544

标准排水量:37,960吨(38,580公吨)

满载排水量:44,385吨(45,110公吨)

水线长:794英尺(242米)

水线宽:108.53英尺(33.08米)

设计吃水:30.09英尺(9.17米)

兵装:8门15英寸(380毫米)45倍径炮,位于两座前置的四联装炮塔;

            15门6英寸(152毫米)55倍径炮,位于五座三联装炮塔;

            8门1.46英寸(37毫米)炮,四座双联装;

            24门0.59英寸(13.2毫米)机枪,六座四联装;

            5架卢瓦尔-纽波特(Loire-Nieuport)130式飞机

最大航速:31.5节,通常排水量状态(1/3燃料搭载)

轴马力:147,950(150,000公制马力)

续航距离(6,300吨燃油):14,300英里/15节;9,900英里/18节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13.39英寸(340毫米)倾斜11.3度

                       装甲甲板:弹药库段6.69英寸(170毫米),动力舱段5.91英寸(150毫米)

译者注:续航距离原文为miles而非nautical miles,对比其他资料数据这里应该确实是英里。

 

图片源自本书原著


         副炮是采用三联装炮塔的152毫米两用炮,可以在90度仰角射击。一座炮塔位于轮机舱后方的中轴线,两座炮塔分布在两侧,两座位于舯部。副炮配有两个指挥仪,以便于立即切换目标。

         防空武器(主要)由4座双联装37毫米自动炮组成。6或8座四联装13.2毫米机枪将作为其补充。

         水下防护系统要求足够承受300千克战斗部的鱼雷在装甲盒的任何接触位置爆炸的损伤。

         水平防御必须足以抵抗从4,000米高度投掷500千克的穿甲航弹。

         标准排水量仍然太大,1935年4月12日(法国海军)发出紧急指示要求进一步降低该指标。一种措施是使用新型的增压燃烧锅炉,因为在Indret的相关测试已经取得成功。这意味着燃烧室的数量可以从3个减少到2个,每个燃烧室的锅炉数量从2基增加到3基,因为Sural-Indret(Norguet)锅炉非常紧凑。这使得推进装置的布局可以重新设计,减少了装甲盒的长度。同时(设计部)决定在152毫米炮的弹药库正后方增加一个次级涡轮发电机舱。这些修改使得装甲盒缩短了4.85米。

         因为满载排水量状态的水线接近下层装甲甲板存在隐患,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标准排水量。经过大量讨论后,(设计局)决定将侧舷装甲从340毫米削减到330毫米,并将倾斜度从11.3度增加到15.5度以等效。在核心区的前后末端主横向舱壁的装甲厚度有所削减。司令塔的侧面装甲厚度也从350毫米减至340毫米,副炮的装甲削减为炮座100毫米、前盾120毫米、顶部70毫米。对该设计的任何进一步削减重量都会导致防护或航速达不到最高委员会的指标。对装甲防护的研究表明,主炮塔的装甲厚度——前盾420毫米、侧面280毫米、炮室顶部170毫米——是不够的。考虑到空袭的可能性增加以及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意大利)维多利奥·维内托级战列舰分别搭载了380毫米、381毫米主炮,在主炮塔部分的装甲防护需要提升。(设计部)认为之前对装甲的削减以及采用增压燃烧锅炉所节省的重量足以允许增强主炮塔的装甲防护。



         在完成了初步研究之后,法国国会通过了建造的经费。黎歇留号将在布雷斯特海军船坞建造,让·巴尔号将由位于圣纳泽尔(St. Nazaire)的彭霍埃和卢瓦尔造船厂建造。这级战舰的设计建造深受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的经验影响。最终建成时的性能诸元如列表3-3所示。

列表3-3

最终设计参数——黎歇留级

标准排水量*:37,832吨(38,450公吨)

满载排水量*:44,708吨(45,438公吨)

水线长:794英尺(242米)

水线宽:108.53英尺(33.08米)

设计吃水:30.09英尺(9.17米)

兵装:8门15英寸(380毫米)45倍径跑,位于两座前置的四联装炮塔

             1938年——15门6英寸(152毫米)55倍径炮,位于五座三联装炮塔

             1940年——9门6英寸(152毫米)55倍径炮,位于三座三联装炮塔;

                                    12门3.94英寸(100毫米)45倍径炮,位于六座双联装炮塔

             12门1.46英寸(37毫米)炮,四座双联装

             24门0.59英寸(13.2毫米)机枪,六座四联装

             3架卢瓦尔-纽波特130式飞机,2具弹射器

最大航速:31.5节,通常排水量状态(1/3燃料搭载)

轴马力:147,950(150,000公制马力)

续航距离:10,000英里/15节%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12.99英寸(330毫米),A类钢,倾斜15.5度

                      甲板装甲6.69英寸(170毫米,弹药库段)5.91英寸(150毫米,动力舱段)

甲板装甲为B类钢

*排水量数据基于1940年黎歇留的重量报告。

%原文为miles,然而对照其他资料,此处可能为海里(nautical mile)。

 

         1935年1月,法国退出了华盛顿条约,并宣称其战列舰吨位将不再遵守条约限制。该年6月,英国在没有考虑法国的情况下,直接和德国协定了德国的海军重建事项。1935年6月18日,(英德)在伦敦签署了一项海军协议,同意德国建造两艘26,000吨的“战列舰”以及一些其他的作战舰艇。与此同时,由于皮埃尔·赖伐尔首相的外交政策,法国和意大利的关系恶化。现在法国突然要面对两个海军对手,但是仍然自信地认为,在牢固的英法联盟下,法国可以成功地应对德国和意大利两国海军的联手。

         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于1935年12月召开,这次会议中法国是其中一个签署国。当日本没有在规定日期签署这项条约时,法国政府决定采用条约的第25项——“升级”条款。然而,法国选择遵守现存的条约限制,因为担心引发一场欧洲海军扩建竞赛的潮流,并且“渴望尽可能限制首次退出条约的超限程度”。尽管如此,德国于1936年开始了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的建造,意大利于1937年的计划中新增了两艘维多利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


         1938年,法国、美国和英国的代表在伦敦讨论他们想要的条约放宽限度。英国希望将主炮口径的限制调整为406毫米,以及标准排水量限制为40,000吨。这些是英国在1938年的狮级战列舰计划的重要设计限制。法国认为当调整为406毫米炮和35,000吨,但是英国代表立即指出如此的限制下无法实现30节的航速。美国想将限制进一步放宽到45,000吨排水量和406毫米炮。经过大量讨论,调整为45,000吨和406毫米炮的放宽限制于1938年6月公布。但是,法国海军直到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后才决定新建两艘35,000吨型战列舰——克莱蒙梭号和加斯科涅号。到1938年,空袭的威胁变得更大,战舰需要更多的防空武器。152毫米炮在75度仰角下的弹药装填存在一些问题,(这导致)这些炮的最大仰角不得不从设计要求的90度降低到75度。这降低了它们作为重型对空武器的价值,使得黎歇留号和让·巴尔号需要删除前两座152毫米三联装炮塔并增设6座100毫米双联装两用炮来强化重型对空武器装备。作为补充,37毫米炮的数量增加到12门,其中两座机炮刚好紧挨着位于二号主炮塔的前方。对这些火炮的布置比起早期的考虑有所放宽,但是这些战舰上防空火炮的射界空间是受限的。不仅如此,基于布雷斯特海军船厂初步的重量评估,黎歇留号明显有严重的超重问题。法国海军决定在克莱蒙梭号上将152毫米三联装炮塔的数量从5座减少到4座,并移除舰载机和机库等航空舾装。这使得可以在减少炮口暴风干扰的区域增加6座100毫米炮的炮位、2座四联装37毫米自动炮和3座四联装13.2毫米机枪并使得这些武器有更大的射界。移除航空设施和一座152毫米炮塔所减轻的重量可以抵消增加防空武器的影响。


1940年的黎歇留号,注意比设计状态移除了两座152毫米三联装副炮

在布局上都有不同的3、4号舰


         法国海军在加斯科涅号上进行了重新设计。1939年期间,随着黎歇留号接近完工,严重的超重情况已经变得紧急需要解决。卢瓦尔公司被授权研究决定更好的防空火炮布局以及减重手段。(加斯科涅的)舰体线型将具有和3艘同级舰相同的尺寸及其他几何特征。虽然黎歇留号、让·巴尔号和克莱蒙梭号将主炮全部前置,加斯科涅号回到更传统的兵装布局,一座主炮塔和两座副炮塔位于前方,一座主炮塔和一座副炮塔位于后方。由此,防空武器被放置在更好的位置,前后射界的覆盖范围相同。加斯科涅的防空武器包括9门152毫米炮和8门100毫米炮(4座双联装),防空机枪的配置与克莱蒙梭号相同,但是不受主炮、副炮的暴风干扰。防空武器的合理布局使得152、100、37和13.2毫米口径的火炮能够独立分组射击,它们由4个指挥仪实现火控。兵装的重新布局使得装甲盒的长度增加了3.65米,不过这由将侧舷装甲带削减到320毫米以及调整破片防御得到抵消。

         尽管加斯科涅号最惊人的设计修改是主炮的重新布局,其推进装置有同等重要的改动,向前挪移了19.4米,由于在后面增加了一座主炮塔。

         加斯科涅重新设置了航空舾装,在位于舰艉不受380毫米炮口暴风影响的甲板下方的机库存放两架舰载机,计划搭载一具弹射器。



         1940年4月15日,经过首相同意,法国海军计划再新建两艘加斯科涅型战舰。其中一艘的舰体龙骨将于1941年安放,另一艘于1944年。这些计划随着1940年6月法国的沦陷而废弃终止。

1940年9月,在达喀尔的黎歇留号
1940年状态的黎歇留号
在美国完成修复改装后的黎歇留号

那么,以上就是本期专栏的全部内容了。本人学业繁忙,不定期更新。有建议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下期预告:黎歇留号战列舰的服役历史

(翻译)黎歇留级战列舰的设计历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