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屁鲨】板凳作腿,行医无悔

4岁那年,李菊洪在路上陪伙伴玩耍,被卡车卷入车底,为保住性命只好截肢。此时的李菊洪还没来得及伤感,就被父母带着学会用板凳走路。8岁时,李菊洪已经学会娴熟使用板凳行走。
小时候,村里人嘴巴碎,附近的叔叔阿姨议论李菊洪,“这个小女孩这辈子完了。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这些话听在心里,小姑娘都很伤心。然而这个从小就被打上“无用”烙印的小女孩,现在却成了全村一千多人的健康守护者。
李菊洪虽然不幸,但村里人心的温暖弥补了她的精神。

“那个时候的老师、同学们都很照顾我、关怀我。那时他们每一次春游都会一人背我一段,他们都不会丢下我,老师也是一样。”那个时候人心的温暖都在李菊洪心里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
李菊洪的父亲是名肺气肿患者,山区贫穷,医疗条件落后。那时候李菊洪的父亲身体很不好但依然不愿意上医院,觉得能省一点钱是一点钱,结果在50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正是因为从小目睹了父亲生病的煎熬,李菊洪选择了学医这条路。1997年,李菊洪考入几十公里外的江津特殊教育学校。李菊洪说:“正是因为我真正感受过身体的痛苦,更能体会别人的病痛。我很想当医生,救死扶伤,缓解别人的痛苦。”
然而在刚刚回村的时候,李菊洪的理想并没有那么容易得到实现。村里人传统观念重,村里人都习惯了小病在家扛着,重病去镇里医院看,李菊洪刚回村子时并不太受待见。李菊洪不怕困难,用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改善了和村里人的关系。
那个时候,李菊洪采用的办法就是上门服务,普及知识,问候村民,建立联系,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现在。李菊洪在工作的二十来年间,用自己的小板凳一步步走过村里的三百来户人家。每一天,村里人都能看到背着药箱行走的李医生,板凳每一次敲击在地上的声音,都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幸运的是,在工作的第二年,李医生遇见了自己的爱人——刘兴堰。刘兴堰看到这样一个坚强的女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决定用自己的一生去保护她。“背到我老为止,背不动为止。”每次李医生想起老公的这句承诺都忍不住流眼泪。
“因为我行动不便,很多地方都是要靠老公背,两个人,却只有两条腿。我觉得我拖累了我老公,我对他有拖欠。”这些年,小板凳能走到的地方,李医生都尽可能自己走,小板凳走不到的地方,都是刘兴堰背着她去。他们的身影,也成了大山中最美丽的风景,行医路上的酸甜苦辣,也谱写出了属于他们二人平凡的浪漫。

板凳也不是铁做的,总有走坏的时候,板凳腿断掉,李菊洪就会摔倒在地上,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是会痛的,苍天怎能允许如此坚强善良的女人受苦。这些年,李菊洪总共走坏了近三十个板凳。一个板凳就有四斤多左右,读者不妨想象一下自己平时走路要一手拿一个板凳是怎样的感受,更何况李医生是靠着他们支撑着走路!这种姿势对握力和臂力的损耗常人难以想象,她走的甚至还是山路。每次出行,李医生不止要拿着两个四斤重的板凳前行,还要背着重十多斤的医疗箱。二十多个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李菊洪就是这样给大山里的村民送去健康的。
“他们就相当于我的腿,我都是离不开它们的。在一般人眼中它都是板凳,在我的眼中它就是我的腿。我每天都需要它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们。”李菊洪每次谈起这些总是乐呵呵的,显得很轻松,但让人听着总觉得很心疼。

李菊洪还有个十来岁的儿子刘李果。孩子很懂事,每次回家都为妈妈帮忙做各种事情。小的时候,刘李果才开始能走路,就跟爸爸说“爸爸,你背妈妈吧,我能走,我自己走,妈妈没有腿,你背妈妈吧。”
“孩子从小就没有母亲的怀抱,我没法能像其他家长一样抱着孩子、背着孩子走路。甚至连他爸爸的怀抱也没有抱多久,因为他爸爸平时要背我,随便走哪里他爸爸就要背我,对他来说他就只有自己走。”李医生在采访时这样回答,声音带着哭腔,她觉得自己很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孩子从来没对生活抱怨过什么。父母对他的的恩情,对社会的奉献是一定能感染到有灵性的孩子的,孝都是被这些温暖的情感激发出来的。刘李果从4岁时就开始给妈妈拿板凳,7岁起就开始学做饭,学着照顾妈妈,他比成熟的孩子都要成熟懂事得多。
“‘你的娃儿太懂事了’,别人都这么说他。我觉得这么多年了,一直没带他出去玩过,我觉得很愧疚。”说到这里,李医生潸然泪下。
李医生说,自己能一步步走来,从孤身一人到取得村里所有人的信任,单凭她一个人是做不到的。“我这辈子有一个懂事的儿子,有一个慈祥的母亲,有一个很好的老公,这辈子我觉得我很幸福。虽然我比起他们正常人来说我缺少了双腿,但是在这(家庭、爱)方面我觉得我什么都不缺。”
经典电影《牧马人》前些日子被自媒体炒出了一些回温,电影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主角的父亲是美国的大富翁,资产上亿,但终身未再娶。在回美国前最后一天,他对儿子感叹自己的人生,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财产上,我是个亿万富翁;可是在感情上,我却一贫如洗。说得准确一些,我是一个乞丐。”
“乞丐”,是这名亿万富翁对自己很准确的认知,他的人生对平凡与爱的渴望已经到了乞求的程度,人就是这样的动物。
或许很多读者会认为我在灌鸡汤,说些无意义的话。在我的大学生涯里也不止一次听到有很多同学把马云的一句话当笑话“我对钱不感兴趣。”其实对这些观点我本人是深有体会的。
人对物质的欲望一旦起步,就像山上的石头向下翻滚,越滚越多,在这样的道路上是无休无止的,这种现象源于人类本性中的贪欲。很多人都羡慕富翁,但读者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富翁从来没有停止过继续挣钱?很多富翁以前都是白手起家,穷的时候甚至连个房租都交不起,他们那时朴素的愿望可能和所有人一样,能有一个像样的房子,安稳的生活就好。但为什么当他们什么都有之后,却还是活在劳累里,没想过停下?想起网友有这样一段话:
“小时候,把一片口香糖掰成两块儿,很舍不得吃。那时候就天真的想,等到我长大了,有钱了,就一口气嚼一包!一定特别甜!今天突然想到了儿时这个梦想,就买了一包,当我把口香糖一片片塞进嘴里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哽咽着大口的嚼着,心里却满是的酸涩,我想,这时光一点也不甜...”
我们可以自己思考下,自己从小到大的心理预期是不是越来越高,但快乐却没有真正增加过。现在社会整体的幸福度也减少了。我以前也写过类似的内容,中国人民在以前,人民的生活重心是放在劳动和生活本身的时候,幸福度是很高的,现在经济发展,互联网走进每个人,人们买房买车其实都比那时候要容易,但物质和事业使人迷失,人们反而更容易焦虑浮躁,因为人心的重心放错了地方。人生欲要获得幸福,真正的智慧不是任由欲望滚石,而是把重心放在人与人之间。现在许多党的信徒在乡村奉献自己的青春,住着朴素的房子,走在乡间的大地上,为人民默默付出,但他们的幸福程度一点不比在城里奋斗赚钱的人少,他们在村子里能感受人与人关系的真知,能看见自己留下的足迹。
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我剪了许许多多的视频,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让我感触的最开始是感叹这些人精神的伟大,意志的坚强,好像他们是超越凡人的英雄。现在看的多了,慢慢意识到真正伟大的不是什么英雄主义,而是生活里最平凡的、蕴含在每一个人心中的真知——人性和良知。我剪的视频里所谓的英雄其实几乎都是平凡人,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母爱,懂感恩,知同情,懂得什么叫责任,但这些人性的善意其实也蕴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当人们顺从这些本意去奉献的时候,人就能获得幸福,这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古人称其为“道”,应自然之心而行当为之事,后来在西方的心理学中也得到应征,许多抑郁症患者都可以通过引导其奉献,将思想的重心偏离自己,去关注周遭而得到治愈。很多精神亚健康的人只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视频里的李医生人生很不幸,从小就失去了双腿,父亲也早早因为疾病离世,但生活带给她的创伤得到了爱与善的补足。父母的养育之恩,学校的帮助,都在她心里留下了感恩的种子。一直走到现在,李医生自己反倒不觉得自己是个可怜的人,这并不是故作坚强,只是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她从不缺乏——亲情和爱情。这才是每个在大地上生长的人的根,人失去了根,皆无幸福论之理。
爱与理想就像甘甜的泉水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们总会源源不断地从泉眼里冒出来,并非伟人英雄独有。我们不需要像英雄那样艰苦、触动人心,我们只需顺从良心,将这甘泉流淌传递下去,致我们所爱,致我们所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