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中天原创诗词0141《成都博物馆有感 其一》

2021-09-28 06:29 作者:如是我歌  | 我要投稿

成都博物馆有感 其一 文学的无敌与无助

初成于2019年8月18日

 

顶天立地一堵墙,成都博物馆中央。

游人寥寥驻足短,笔者戚戚凝神长。

都爱动情听乐曲,谁能静心读文章。

分值增加兴趣减,鲁迅悠闲杜甫忙。


自注:

01顶天立地:双关。字面义,“文章灿烂”是本层展厅规模最大的一块展板,真的是“顶天立地”。隐含义,从我们上学的那天起,就被不断强调文章的价值和功用,“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02堵:双关。名词+动词。2019年8月8日游览那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发现文学板块并没有多少游客驻足观看,感觉“很憋屈”,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堵在心里,不知从何说起。

03凝神长:从2019年8月8日游览有感开始构思,直到昨晚入睡前才写了四分之一“多数躁动看舞蹈,几人安静读文章。”反倒是今早起床后,十五分钟写完剩下的四分之三!嚯嚯!

04乐曲:双关。广义的指乐曲、舞蹈、影视等形象化或“多媒体”艺术形式;狭义的指歌曲。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为文学的功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歌曲的力量和吸引力似乎远远大于文学,无论是电视(无论是当初的超级女声,还是最近几年的“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中国有嘻哈”、“我们是乐队”等等)还是网络(许多网红都是凭借一首歌或者一段旋律就一夜爆红)上,更吸引人眼球的都是唱歌!虽然央视推出了《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学类节目,但是其影响力似乎依旧没有歌曲大。而且我去武侯祠的时候,有一件事印象极其深刻,在武侯祠三国文化博物馆门前左侧墙壁上,刻着赫赫有名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但是我听到不止一位游客说,看到这首“诗”(很少有人说是“词”)第一印象想到的是朱之文唱的歌!而不是杨慎写的词!能说出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的都不多!

05静心:双关,与“动情”互文。一方面,广义指所谓的“人心浮躁”,看书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要反思,为什么);一方面特指中学阶段,学生们读诗、背诗不可谓不刻苦,然而,有多少学生真的是因为喜欢它而用心、静心的去感受它、欣赏它呢?更多的似乎都是为了考试而不得不接受它!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旦高考结束,就再也不看“语文书”了!我的一个上大学语文的工科学生说他之所以读理科就是因为他以为大学阶段就不再有语文课了!他高考结束就把语文书撕了,而且做梦都因为以后不学语文而乐醒了!他的话引起了同学的广泛共鸣,也引起了我长时间的思考和反思!凝神长也有这个原因!

06分值:这几年,语文在中学阶段的地位越来越高,因为高考语文的分值越来越高!“在两会中吴志明提出《关于加强文言文在高考中的比重的提高》,建议将高考语文提升到一个新难度,即将语文提升到200分,要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重调为1:1!”

07悠闲、忙:互文、双关。一方面指古诗文比例的增加(《高考大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古诗文增幅达80%!》),现代文就相应减少了;另一方面特指鲁迅文章的大量减少引发学者热议;还有从前几年开始流行的“杜甫很忙”(现在杜甫草堂门口公交站还有这样的漫画,呵呵),我认为都需要我们反思,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曾经发行量、阅读量仅次于毛主席的周作人的文章, 忽然没有“价值”了?为什么忧国忧民的“老好人”杜甫同志要被“恶搞”?

2019年8月18日06:59:53 完成注释


石中天原创诗词0141《成都博物馆有感 其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